李跃兰:让拉祜族兄弟姐妹过上好日子
现年55岁的李跃兰,历任双江自治县妇联副主席、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现为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科员。
县人大常委会挂钩帮扶的梁子组,隶属于勐库镇邦读村委会,是一个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的拉祜族村寨,全组有农户29户9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5户84人。过去的梁子组经济基础薄弱,基础条件差,与外界接触和沟通少,许多群众观念保守、思想落后,还有一部分人沉迷于喝酒、今天有酒今天醉,既影响家庭和睦、社会安定团结,又影响发展生产。整个梁子组除3间住房达到抗震设防标准外,其余住房全部属于C级、D级危房。
2015年底,脱贫攻坚大会战打响,结合梁子组实际,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委派拉祜族干部李跃兰驻村蹲点,李跃兰二话没说,马上进驻梁子组开展工作。具有丰富群众工作经验的李跃兰深知,在少数民族地方开展工作,思想工作做不通工作无法开展,一旦做通了困难和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她一入村就走村串户了解掌握每户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召集村组长、理事会成员和党员开会,认真宣传讲解党的脱贫攻坚政策,特别是建房补助和贷款政策。为做通个别群众的思想工作,有时一连几天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直到做通为止。对听不懂汉语的群众,李跃兰就用拉祜族语向他们讲解,对个别犹豫不决的贫困户,李跃兰邀约村组长一起多次到他们家里,帮他们算账、讲透政策,鼓励他们建房。先后召开理事会20场200人次,群众大会30场2710人次。同时,李跃兰还用“双语”对群众进行种植、养殖培训,提高群众脱贫致富的综合能力。
思想工作做通了,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如何带领群众走出困境是摆在李跃兰面前的一个难题。李跃兰最了解本民族兄弟姊妹的性格,由于长期闲散惯了,大家各自为阵,全组都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要使梁子组脱贫,必须有一班子人带领他们干才行。李跃兰就从抓骨干、抓带头人、抓组织领导入手,她在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召开群众大会推选组建了建房组、产业组、卫生监督组、调解纠纷组、文艺队、电管员、水管员等负责全组方方面面的工作,使全组有了主心骨。
安居才能乐业,李跃兰深知安居对于游猎民族的重要性。她决心做好的大事之一就是让建档立卡贫困户都住上新房子,让他们感受党的关怀和温暖。她首先带领村“两委”做实两个规划,让村庄错落有致科学发展。规划在2016年全面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到2017年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000元以上,到组道路硬化率达90%以上,沟渠水利化程度达70%以上;到2020年适龄儿童受教育年限不低于9年,对全组群众特别是青壮年进行轮训,完成培训12期、600人次,确保每户有一个致富明白人。做好村庄规划。李跃兰组织梁子组理事会对整个村庄进行踏勘,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从道路、饮水、排水沟、文化室、公厕、垃圾池、养殖小区等进行规划布局,规划经理事会、群众会同意通过后,报请县、镇规划部门帮群众设计规划,最终形成一个既结合民意,又符合政策的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
为让大家住上安居房,李跃兰没少花心思。建房中,坚持“户型自选、工队自找、贷款自愿、还款自还、建房自建”的建设模式,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为解决劳力不足问题,她及时向勐库镇党委、政府汇报请求给与支持,镇上组织20多个民兵用3天时间帮梁子组拆除危房。李跃兰带领理事会按规划一家一户监督建房,确保规划有效到位,如遇个别建房侵占公共用地时,由理事会负责协调处理好。理事会组织统一进材料,组织壮劳力参加建房,向施工队学技术。李跃兰心中算了一笔账,通过打工,可以帮助贫困户增收10万元左右,户均达0.5万元,群众既可以在自家门口打工,又可以学技术增收。
全组涉及危旧房改造26户,目前,贷款全部到位,补助全部落实,贫困户建房率达100%,入住率100%。
要拔穷根,必须靠发展产业。李跃兰带领梁子组群众抓实四大产业,为脱贫摘帽打牢基础。发展养殖业。争取项目资金30万元,建成2个养牛小区,发展养牛示范户13户;挂钩干部向每户贫困户扶持10只大鹅;争取项目扶持18户进行母猪养殖。巩固提升茶产业。引导群众新植茶叶75亩,对230亩老茶园进行改造,通过健康茶园、洁净茶园行动达到了提质增效的效果,促进了群众增收。培育甘蔗产业。去年种植甘蔗120亩,户均达4亩。由于管护到位,平均每亩甘蔗产量达6吨,预计收入30多万元。培育经济林木产业。栽种红豆杉、海南黄花梨、红椿等288棵,冬桃140棵,还积极争取到1920棵花椒、300棵砂仁的种植扶持。
村民李学权感慨地说:“党的政策真是好,挂钩干部真情帮,帮助我们盖房子、发展产业和种树;听党的话才有好日子,听干部的话才有好出路,我们一定要晓得感恩,把家乡建设得更好。”
通过一年的努力,梁子组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危旧房改造全部完成,茶叶、甘蔗、畜牧等短平快产业快速推进,人居环境不断提升,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双江县妇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