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叶惹:带领乡亲发展林下养殖
“养殖土鸡消毒防疫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定期对圈舍进行消毒。特别要注意:新孵化的鸡苗要进行全面检查和消毒,马虎大意不得……”陈叶惹和丈夫李平手拿消毒工具进行着示范,向乡亲们讲解土鸡疾病预防和鸡舍消毒的要领和注意事项。村里一、二、三、五组的妇女群众纷纷前来现场参观学习。在交流中,很多妇女表示对林下养殖土鸡很感兴趣,有养殖土鸡的意向。
现年39岁的陈叶惹,是土生土长的沧源自治县班老乡班搞村的一名佤族妇女,她和丈夫李平曾发展过橡胶、玉米、冬瓜等多个产业。2013年,经过群众推选,李平当选为班搞村南海组的村民小组长。村里的情况,他们夫妻再熟悉不过了。班搞村是班老乡的一个行政村,距乡政府驻地30公里。国土面积20平方公里,辖9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共有368户1482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4户233人。长期以来,全村的产业以橡胶为主,种植橡胶6500亩。但产业单一,胶价市场波动大,村民收入不稳定。如何盘活胶林下的一片片闲置的土地,成了全村的“大事情”。
“面对众多的贫困群众,我和丈夫都感到压力很大。如何拓宽群众增收致富途径,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成了压在我们心理的大石头。”陈叶惹有说不出的苦,但是不甘心、不服气,也不想言败,她决心带头创业致富。“我每天都琢磨着要带领全村妇女群众发展什么产业,看着郁郁葱葱上千亩的胶林地,并且胶林下的土地都处于闲置状态,我萌发了林下养殖土鸡的想法。”陈叶惹欣喜的说道。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2014年,陈叶惹和丈夫李平利用自家的胶林地,林下试养土鸡,获得5000元的收益。这极大增强了他们养鸡的信心,2015年,他们增加资金投入,扩大养殖规模。陈叶惹用县工信局扶持款3万元、县畜牧扶持款3.04万元以及扶持石棉瓦150片、孵化器1台,带头建成了林下养殖基地。
在试养过程中,陈叶惹和丈夫李平重点研究繁殖、防疫、育肥、销路等技术,也探索多种养殖模式,降低成本和风险。经过不断的总结和学习,陈叶惹养的土鸡生态、肉质好、口感佳,颇受消费者青睐。但养殖的土鸡“量小”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她意识到:单凭一个人单打独斗是难以将林下土鸡养殖产业发展壮大的,要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的作用。于是在茶余饭后,她就走村串户去与妇女群众交流养殖方法,分享创业经验,鼓励和号召广大妇女群众来养殖土鸡。在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指导帮助下,在丈夫的支持下,陈叶惹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始社员只有15户45人,而现在已经发展到110户38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1户213人。合作社将掌握不同技能的妇女群众聚在一起,共同发展养殖,并提高了抗风险能力。目前,合作社土鸡存栏达15000只,每年可实现产值88万元,户均增收8000元。开展育苗、防疫、管理等技术培训1500人次。现已建有养殖房、孵化房、脱温房。今年又带领大家发展辣子产业20亩,建档立卡贫困户出工管理,按每天60元开工钱,辣子收成后组集体按销售产量提成每公斤2角,使群众、组集体都有收入。目前,合作社利用县财政专项资金100万元建设了脱温房、孵化室1500平方米,购买10台孵化器,完善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吸引更多的群众发展养殖业,实现全村养殖土鸡全覆盖,确保贫困群众早日脱贫摘帽。
“我们的养殖基地越来越好!养殖的土鸡具有肉质好、口感佳的特点,备受顾客青睐。合作社也越来越规范,不仅可以免费为群众提供种苗,进行技术指导,还与农户签订协议,购买玉米、黄豆、杂粮等饲料。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以优先参与养鸡出售,也可以到基地务工获得工资收入。”陈叶惹高兴地告诉笔者。
沧源县妇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