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红生态产业园领跑绿色发展之路

刊发时间:2018-04-28 A1版  作者:杨永平

立足资源优势   聚焦科技创新

滇红生态产业园领跑绿色发展之路

  本报讯   (通讯员   杨永平)   近年来,凤庆县在滇红生态产业园区建设过程中,立足自身资源优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龙头企业带动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高起点规划,分阶段实施,稳步推进园区健康发展,呈现出科技成果转化显著、企业集群发展、产业特色鲜明、滇红文化浓郁等特点。
  园区紧紧围绕“世界精品滇红茶产业基地、全球滇红茶交易中心和生态滇红旅游观光圣地”的发展定位,以及把园区建成“云南乃至中国一流的红茶产业聚集区,生态滇红、品牌滇红、文化滇红集中展示区”的目标规划建设。规划范围从6.6平方公里扩大到20平方公里,不断完善园区管理机构,同时先后出台制定了一批产业扶持政策,每年预算200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园区的发展,将可调配的人、资金、项目等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累计投入资金15.52亿元,完成园区项目用地征收储备4300多亩,集中实施园区一期、二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夯实发展平台。
  聚焦科技创新,科技创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多家入园企业已与中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机制,产学研平台体系建设逐步形成。科技创新研发经费投入从2015年的396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2000万元。科研内容涵盖新品种培育种植、生产技术研发等农业科学技术,重点从“滇红茶转型升级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项目、野生滇橄榄改良驯化丰产栽培及深加工技术应用项目、智能化小蚕共育及饲养技术研究、滇红茶清洁化发酵关键技术研究及‘金丝毫’产品开发项目、核桃初加工技术集成研究应用及产品开发”等项目入手开展研发。加强科技培训力度,先后组织开展科技研发、知识产权、有机茶基地建设及有机茶产品研发、“科创园杯”创新创业等专题培训。
  创业平台有效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增强,项目纷纷落地,园区建设呈现出良好势头。2017年底累计完成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09.58亿元,入园企业达122户,实现产业总产值43.91亿元。龙头企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园区有高新技术企业1户,国家龙头企业3户、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户、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0户、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16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4户。入园企业专利申请量240件,已授权96件。通过科技研发、创新以及成果转化,进一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产品由传统粗放的原料生产型向科技型、精深加工型转变,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基地认证率提高11%,茶叶亩产值提高5%,精深加工率提高6.7%,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47%。“一种滇橄榄酒的生产工艺”“一种滇橄榄白酒制备方法”“一种降压降脂茶”“一种茶叶发酵装置”“一种双层育苗床”等一大批企业自主发明,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发明专利成功转化,茶叶系列产品、核桃仁、核桃乳、核桃油、魔芋、金银花制品、木瓜制品、滇橄榄制品、蚕丝制品等产品畅销国内外,深受消费者喜爱。茶科院对1000多份茶叶种质资源进行精心筛选培育出“茶树新品种早春翠芽” “探春”,被国家农业部授予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发明专利,实现知识保护工作里程碑式突破。

返回
2025年07月14日  第7918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滇红生态产业园领跑绿色发展之路

刊发时间:2018-04-28 A1版  作者:杨永平 【字体:大 中 小】

立足资源优势   聚焦科技创新

滇红生态产业园领跑绿色发展之路

  本报讯   (通讯员   杨永平)   近年来,凤庆县在滇红生态产业园区建设过程中,立足自身资源优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龙头企业带动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高起点规划,分阶段实施,稳步推进园区健康发展,呈现出科技成果转化显著、企业集群发展、产业特色鲜明、滇红文化浓郁等特点。
  园区紧紧围绕“世界精品滇红茶产业基地、全球滇红茶交易中心和生态滇红旅游观光圣地”的发展定位,以及把园区建成“云南乃至中国一流的红茶产业聚集区,生态滇红、品牌滇红、文化滇红集中展示区”的目标规划建设。规划范围从6.6平方公里扩大到20平方公里,不断完善园区管理机构,同时先后出台制定了一批产业扶持政策,每年预算200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园区的发展,将可调配的人、资金、项目等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累计投入资金15.52亿元,完成园区项目用地征收储备4300多亩,集中实施园区一期、二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夯实发展平台。
  聚焦科技创新,科技创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多家入园企业已与中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机制,产学研平台体系建设逐步形成。科技创新研发经费投入从2015年的396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2000万元。科研内容涵盖新品种培育种植、生产技术研发等农业科学技术,重点从“滇红茶转型升级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项目、野生滇橄榄改良驯化丰产栽培及深加工技术应用项目、智能化小蚕共育及饲养技术研究、滇红茶清洁化发酵关键技术研究及‘金丝毫’产品开发项目、核桃初加工技术集成研究应用及产品开发”等项目入手开展研发。加强科技培训力度,先后组织开展科技研发、知识产权、有机茶基地建设及有机茶产品研发、“科创园杯”创新创业等专题培训。
  创业平台有效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增强,项目纷纷落地,园区建设呈现出良好势头。2017年底累计完成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09.58亿元,入园企业达122户,实现产业总产值43.91亿元。龙头企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园区有高新技术企业1户,国家龙头企业3户、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户、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0户、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16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4户。入园企业专利申请量240件,已授权96件。通过科技研发、创新以及成果转化,进一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产品由传统粗放的原料生产型向科技型、精深加工型转变,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基地认证率提高11%,茶叶亩产值提高5%,精深加工率提高6.7%,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47%。“一种滇橄榄酒的生产工艺”“一种滇橄榄白酒制备方法”“一种降压降脂茶”“一种茶叶发酵装置”“一种双层育苗床”等一大批企业自主发明,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发明专利成功转化,茶叶系列产品、核桃仁、核桃乳、核桃油、魔芋、金银花制品、木瓜制品、滇橄榄制品、蚕丝制品等产品畅销国内外,深受消费者喜爱。茶科院对1000多份茶叶种质资源进行精心筛选培育出“茶树新品种早春翠芽” “探春”,被国家农业部授予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发明专利,实现知识保护工作里程碑式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