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渔村:新村新貌新气象

刊发时间:2018-04-28 A1版  作者:李丽君 张冯云

  一栋栋统一建筑风格的小洋楼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旁,工程车来回穿梭,建筑工人们正在抓紧最后的附属工程建设……在镇康县勐捧镇岩子头村小渔村安置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处处是一番忙碌的景象。
  “平时一有时间我就跑过来看,施工队已经在粉刷着墙,我看着工程质量很好,现在就盼望着早一天住进小渔村。”看着宽敞明亮的新房子,建档立卡户字新海开心地说道。
  采访中了解到,今天已经是字新海第15次来看房子进度了。字新海原先居住的是山区半山区的勐捧镇岩子头村樱桃寨组,距离乡镇中心集镇30公里左右,生产生活、交通等各种条件相对滞后。为切实解决居住在高寒山区、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难以配套、扶贫成本巨大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难题,该县启动实施了一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将贫困群众从不适宜人居生存的贫困山区迁移出来,搬迁到生存条件、发展空间相对较好的区域,增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和造血功能。字新海就是此次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安置点81户搬迁户的其中一户。
  “就说我家这80平方米的房子吧,我就只交了一万元,想都不敢想,党和国家的政策这么好。”说起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上享受到的各种好处,字新海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该县在推进小渔村安置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中,即坚持严守政策红线,又勇于大胆创新,严格认定程序,确保搬迁对象精准。对照六类搬迁区域标准,明确搬迁对象识别认定程序,采取“户申请、组评议、村初审公示、乡(镇)复核、县审定公示”进行识别确认,每个环节都有经办人、负责人签字并存档备案,确保对象精准、程序合法。同时,利用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信息管理平台,精准记录搬迁对象基本信息,安置点建设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等,切实提高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严格遵循“群众主体”原则,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组织引导搬迁农户成立工程建设理事会,全程参与规划选址、民居设计、施工单位选定、物资设备采购、工程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等工作,确保群众政策知晓率和满意度,让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在阳光下运行,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建档立卡户胡小林和字新海一样,也是此次小渔村安置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中的受益农户之一。胡小林家一共种植着4亩香料烟,除去肥料和劳务费,年纯收入也有12000多元,但原来就因为家距离香料烟地太远,花费在来回往返的时间就去了一大半,现在倒是方便多了,就在家门前后。
  “我们搬迁来的地方还要建活动广场,让我们可以过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我打算搬进来之后再扩大点香料烟的种植面积,再养上一些鸡、鸭增加收入。”在自家香料烟地里忙活的胡小林已经在心里着手“谋划”自己的新家和新生活了。
  此次小渔村安置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只是该县易地扶贫搬迁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县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战役”和标志性工程,把脱贫攻坚中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啃了下来,实现在易地搬迁中扶贫、在扶贫中发展、在发展中脱贫。目前,81户主体工程已经完工,附设工程正在抓紧建设中,今年6月30日前可以确保农户全部入住。

返回
2025年07月14日  第7918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小渔村:新村新貌新气象

刊发时间:2018-04-28 A1版  作者:李丽君 张冯云 【字体:大 中 小】

  一栋栋统一建筑风格的小洋楼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旁,工程车来回穿梭,建筑工人们正在抓紧最后的附属工程建设……在镇康县勐捧镇岩子头村小渔村安置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处处是一番忙碌的景象。
  “平时一有时间我就跑过来看,施工队已经在粉刷着墙,我看着工程质量很好,现在就盼望着早一天住进小渔村。”看着宽敞明亮的新房子,建档立卡户字新海开心地说道。
  采访中了解到,今天已经是字新海第15次来看房子进度了。字新海原先居住的是山区半山区的勐捧镇岩子头村樱桃寨组,距离乡镇中心集镇30公里左右,生产生活、交通等各种条件相对滞后。为切实解决居住在高寒山区、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难以配套、扶贫成本巨大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难题,该县启动实施了一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将贫困群众从不适宜人居生存的贫困山区迁移出来,搬迁到生存条件、发展空间相对较好的区域,增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和造血功能。字新海就是此次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安置点81户搬迁户的其中一户。
  “就说我家这80平方米的房子吧,我就只交了一万元,想都不敢想,党和国家的政策这么好。”说起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上享受到的各种好处,字新海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该县在推进小渔村安置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中,即坚持严守政策红线,又勇于大胆创新,严格认定程序,确保搬迁对象精准。对照六类搬迁区域标准,明确搬迁对象识别认定程序,采取“户申请、组评议、村初审公示、乡(镇)复核、县审定公示”进行识别确认,每个环节都有经办人、负责人签字并存档备案,确保对象精准、程序合法。同时,利用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信息管理平台,精准记录搬迁对象基本信息,安置点建设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等,切实提高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严格遵循“群众主体”原则,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组织引导搬迁农户成立工程建设理事会,全程参与规划选址、民居设计、施工单位选定、物资设备采购、工程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等工作,确保群众政策知晓率和满意度,让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在阳光下运行,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建档立卡户胡小林和字新海一样,也是此次小渔村安置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中的受益农户之一。胡小林家一共种植着4亩香料烟,除去肥料和劳务费,年纯收入也有12000多元,但原来就因为家距离香料烟地太远,花费在来回往返的时间就去了一大半,现在倒是方便多了,就在家门前后。
  “我们搬迁来的地方还要建活动广场,让我们可以过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我打算搬进来之后再扩大点香料烟的种植面积,再养上一些鸡、鸭增加收入。”在自家香料烟地里忙活的胡小林已经在心里着手“谋划”自己的新家和新生活了。
  此次小渔村安置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只是该县易地扶贫搬迁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县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战役”和标志性工程,把脱贫攻坚中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啃了下来,实现在易地搬迁中扶贫、在扶贫中发展、在发展中脱贫。目前,81户主体工程已经完工,附设工程正在抓紧建设中,今年6月30日前可以确保农户全部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