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是个文艺青年
我快四十了,青春像小鸟一样不回来。回忆自己的青春,尽管狗血,却注定是一段幸福时光。
读师范时,学长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师范看重的不仅是文化课,更是文艺课。我心里痒痒地,盘算着学点什么好,好有点文艺青年的气质。
当时看了崔健的海报,戴着墨镜抱着吉他玩摇滚,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可是,我学不了,吉他太贵,这对于生活费只有二十五元的我来说,是可望不可即的。有没有成本稍低又能出风头的呢,我盘算着去学口琴。在省吃俭用的情况下买了一把口琴,却让我吃了一些苦头。早晚都吃面,吃了两个星期,直到后来看见面条就想吐。机会来了,有次学校文艺联欢会,两个吉他手要找一个吹口琴的组成一个临时乐队,我自然毛遂自荐。
当时非常流行老狼的《同桌的你》,这首歌曲的前奏部分就是口琴演奏。登台前,我们三个人合了好久的拍子,终于完美磨合。那次联欢晚会,效果出奇的好,在校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我都能感觉自己成明星了。可惜,他们两个吉他手边弹边唱,格外有魅力,我在台上自始至终没唱一句歌词,因为嘴巴含着口琴,被占住了呗。
一次登台表演,让我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年轻的心啊,也曾激动万分。不过,我并不满足这小打小闹,我还想闹点动静大的。
学校总有一些多才的师兄、师姐,在宣传橱窗下面搞个人作品展览,引得全校五千多人围观,那是很有面子的事情。我心痒了,决定在毕业那年,一定要办一次。心动不如行动。很快,我就一心扑在书画上,练习柳体毛笔书法,练习素描。我记得那时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我就去画室反复临摹,跟美术班同学请教,静物素描倒也可圈可点。练毛笔字费纸费墨,我就买了一块小黑板,用毛笔蘸着水写字,倒也很方便。
大约坚持了快两年吧,我的个人书法绘画作品展览如期在学校举行,所有的作品都装裱上了镜框,艺术长廊下面齐刷刷地摆了一长排。我还请了一个同学,有模有样帮忙拍照,还嘱咐他一定打开闪光灯,咔嚓咔嚓的声音,对于我来说,格外好听,仿佛自己走在红地毯上。
从音乐到书法,到美术,我都不是源于热爱和喜欢,我只是有些自卑,怕混在人群里别人看不见,所以就急于表现自己,让自己看着就像是个文艺青年。年轻的心,总是有那么一点的虚荣。
但有一样,我自始至终都是喜欢的,并且一直坚持的,那就是写作。
我开始是学写诗的,就是现代诗歌。很多诗歌,富有感染力,读着很简单,写起来很难,区区几十个字,要表现那么多内容,真不容易。为了写诗,我和诗歌发烧友合买了一本诗集,管它是否能看懂,先背下来再说,不是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种盲目的急于求成的心态,可把我害苦了,写出来的诗,其实就是文字的堆砌,各种意象的强行混搭,毫无诗意和美感可言。我读了几首给妹妹听,妹妹说全是大白话。记得当时的文选课老师对我说,诗歌要有一定的天赋,加上灵感和个人的文学素养,千万不能有“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式的无病呻吟。
诗歌写了几大本,一首也没发表,倒是我的一篇散文,在校报上发表了。同学们开始戏称我是作家,不排除有揶揄的意思,但那时是愣头青,听了美滋滋的。为了保住这个“作家”的美誉,我又开始了写散文,不曾想,写着写着就上瘾了,再也没有停下来,一直到现在。
师范毕业时,别人手里只有一张毕业证,我多了一些东西,那就是各种征文获奖证书,以及一大摞样报。戴着眼镜,捧着证书,举手投足间,真有点文艺青年的样子。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读书时候很屌丝,碰巧和文艺沾边了,就成了一枚所谓的文艺青年了。我常常怀念那段时光,我觉得奋斗的青春,就是美的,就值得去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