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信仰必须脚踏实地
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深刻领会和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作为一名基层党的干部,更应当用新思想、新使命、新作为来传承奋斗精神,在改革创新、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中展示新时代党的干部的责任担当。
新时代要求我们党的干部,既要读懂《共产党宣言》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史,这是理论基石,是“初心”和信仰,要内化于心;更要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外化于行,在信仰信念的引领中履职尽责,因为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今天面对全面深化改革、脱贫攻坚中难啃的骨头、难涉的险滩、难爬的高山,我们同样需要更多不畏艰险的奋斗者各显神通、合力攻坚。
牢记嘱托,融入发展格局。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身处基层不一定就接地气,现实中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阿Q”精神有之,被“浮云”遮蔽望眼的有之,被“假相”忽悠心灵的有之,这些现象与其说是没有全局观的表现,还不如说是新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体现。作为一名党的基层干部,我们有幸赶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更应当用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实际行动来体现这个政治要求和情怀,牢记“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多思考自己如何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一带一路”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中找到坐标和定位,找准当务之急,踏踏实实履好责尽好责,在勇于担当中有所建树。
自我革新,勇于担责。基层干部在抓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时,常会遇到种种困难和压力,虽然隔行如隔山,但隔行不隔理,尽善尽美的结果始终离不开过程的尽心尽力。干部落实普惠政策也好,干脱贫攻坚也罢,不仅要有抢抓机遇的激情,更要有“宜将剩勇追穷寇”奋斗到底的斗志,同时要能担当不同的角色。首先要勇于征服自己,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力戒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实事求是,按章办事,科学干事。其次要勇于征服自己的团队,有政治担当。“关键少数”要有关键作为,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始终把工作当学问做,不能高人一等,甚至高高在上,但要胜人一筹,让一班子人服你。其三要有为民情怀。“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就跟你有多亲。”从与群众的距离上可以判断出干部的亲和力,以及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能力。特别是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既要有说服力、感召力、执行力,更要练就出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让基层一线干部和群众信服你,跟着你一起干,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新时代党的干部要时常自我革命,不断修正自己,提高思想境界,养成善于学习、勤于思考、脚踏实地抓落实的好习惯。习惯一旦养成之后,便毫无勉强,临事心平气和,做事顺理成章,自然就会收到水到渠成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