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汉心中也柔情 扶贫路上苦亦甜
——记临翔区蚂蚁堆乡蚂蚁堆村第一书记宋建涛(下)
经过宋建涛、村干部和村里的驻村工作队员的认真准备,2018年3月17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和临翔区双方党委主要领导的见证下,蚂蚁堆茶厂捐赠仪式顺利举行。目前,茶厂已初步建成并投入生产,是全乡唯一的茶庄园标准化精制厂,辐射全乡14个行政村,覆盖24000余亩茶叶基地,其中覆盖蚂蚁堆村茶叶面积2870亩,建档立卡贫困户243户998人。茶厂的建成,将有效整合当地优势资源,充分发挥产业扶贫作用、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进一步增强蚂蚁堆广大群众的“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
不辱使命勤服务
华中科技大学从2013年开始定点帮扶临翔区,从教育、科技、医疗、村镇规划等方面,对临翔区开展了全方位的精准帮扶,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华科大派驻临翔区扶贫工作队中的一员,从同事手中接过接力棒开始,宋建涛书记就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必须不辱使命,做出成绩!”
在宋建涛的积极协调下,华科大校医院于2017年12月在蚂蚁堆村建立了医疗扶贫点、开设了村医课堂。以提升基层卫生人员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工作重心,以解决因病致贫返贫为工作目的,学校医院组织医护专家团队驻村22天,有针对性的开展基层卫生帮扶工作,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进行摸排,并制定分级诊疗方案。
医护专家团队驻村工作期间,熟悉村情的宋建涛认真的当起了向导,带着医疗团队一户一户的入户普查。在一次入户调查中,他们发现一个四岁半的女孩子右眼长了肿瘤,但病因不明,孩子的监护人正在为去外省大医院的医疗费焦头烂额。在宋建涛、华科大医护专家团、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和区医院的共同努力下,为患者建立了绿色通道,进行了有效救治。除了针对个体提供切实可行的救助措施,宋建涛还一直在努力探索总结可推广可复制的医疗救助模式,计划在全区推广,致力于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因病返贫问题。
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宋建涛努力在教育扶贫上下功夫。
有一次,宋建涛在走访中了解到有一个孩子因为家庭贫困,无力担负在城区读高中的费用,到临翔区一中上学不到一个星期就辍学了,他当即与华科大派驻区一中挂职的副校长一起,多次到孩子家里去做思想工作,并帮助联系学校,圆了孩子的读书梦。宋建涛说:“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教育扶贫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更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在教育扶贫方面,还有很多事等待着我去做。”为确保蚂蚁堆村的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宋建涛带头资助村里的一名贫困大学生,并积极协调校友企业及身边的同学朋友“一对一”资助贫困学生。目前,已有17位资助人“一对一”结成帮扶17名蚂蚁堆村学生。
故事才刚开始,仿佛即将结束。短短半年,宋建涛已经完全融入了蚂蚁堆村群众中,成为了蚂蚁堆村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距离他离任还有一年半的时间,蚂蚁堆群众舍不得他走而不愿意脱贫的故事就被编成了小品搬到了舞台上,蚂蚁堆村的村民亲切的喊他“好书记”“好亲家”。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日以继夜的辛苦工作,宋建涛晒黑了、变瘦了,但看到蚂蚁堆村的群众增收在望,他觉得很欣慰,他高兴地说:“基层工作虽然辛苦一点,但看到自己的辛苦能够让群众得实惠,我的心里是甜蜜的。我非常感谢组织的关心,感谢华科大领导的信任,让我有机会到蚂蚁堆村来学习锻炼,我一定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支持下,尽全力做好第一书记的本职工作,努力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给蚂蚁堆村群众留下任何人也带不走的致富产业,让蚂蚁堆村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