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扎实推进“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
整合资源 重心下移
我市扎实推进“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
本报讯 我市坚持“整合资源、重心下移,厉行节约、勤俭办班”原则,发挥市、县、乡三级党校阵地作用,通过各级党校“下沉一级”开展培训,扎实推进“万名党员进党校”工作,确保党员培训全覆盖。
党校“下沉”,责任逐级压实。结合“百名讲师上讲台”“千堂党课进基层”,发挥市、县、乡三级党校阵地作用,采取党校下沉一级办班、逐级培训全覆盖的方式,倒排各级党校下沉办班时限要求,逐级压实责任,分层分类、分期分批推动普通党员进实体党校集中轮训。4月15至22日,临沧市“万名党员进党校”示范培训班先后在8县(区)分别开班,组织1496名普通党员参加集中轮训。9月底前,发挥全市各级党校阵地作用,采取党校下沉一级办班、逐级培训全覆盖的方式,分层分类、分期分批组织3万余名普通党员进实体党校集中轮训。
内容聚焦,培训形式丰富。以坚定党员理想信念、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授课内容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党章组织开展,并严格规定三个方面培训时长不得低于各次培训总时长的三分之一。在开班式上,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章作为关键内容,把发党章、戴党员徽章、唱国歌、重温入党誓词作为开班式规定动作。培训中,采取领导讲授、专家解读、观看专题片、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培训班结业时,向完成培训任务的党员颁发培训合格证,受到广大党员的一致好评。
师资优良,培训质量提升。按照“百名讲师上讲台”的要求,紧扣党员学习需求,以市委党校、党史研究室、佤文化研究院等为师资来源,推荐选择18名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骨干教师、专家学者、党务工作者,组成市级培训工作组,精心设计培训内容,精选一批“接地气”的课程,推动优质培训资源下沉一线,实现大部分党员享受高质量教育培训资源“不出县、不出乡”。此外,明确村(社区)党员培训主要依托乡(镇、街道)党校开展,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副书记、组织委员作为固定授课教师。目前,全市共整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等各类培训阵地130个,整合党员领导干部、理论专家、学者等师资资源741名。
特色突出,课程设置优化。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提出的“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要求,针对边境县、民族县、贫困县等不同特点,认真总结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脱贫攻坚等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制作了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本土教材”。结合“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用好用活2017年以来全市建成的843个知恩感恩村史室,通过民族教师宣讲、民族文字解读、民族语言宣传,增强党员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带领各族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发自内心感党恩、拥护核心跟党走。
市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