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实现十九大精神到边到底到心

刊发时间:2018-05-08 A1版  作者:

积极发挥阵地作用 抓实“万名党员进党校”

临沧实现十九大精神到边到底到心

  本报讯 我市结合地处边境地区、各民族聚居的实际,发挥市、县、乡党校阵地作用,扎实推进边疆民族地区“万名党员进党校”工作,实现党的十九大精神到边、到底、到心,教育引导边疆佤山各族群众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结合边疆实际,推动宣讲横向“到边”。针对边境县、民族县、贫困县等不同特点,认真总结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脱贫攻坚等经验和做法,用民族文字、民族语言,制作了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本土教材”。结合“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用好用活去年来全市建成的843个知恩感恩村史室,整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等各类培训阵地130个,通过民族教师宣讲、民族文字解读、民族语言宣传,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带领各族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发自内心感党恩、拥护核心跟党走。
  党校下沉办班,实现培训纵向“到底”。采取市、县、乡党校下沉一级办班、逐级培训全覆盖的方式,分层分类、分期分批组织普通党员进实体党校集中轮训。以临沧佤文化研究院、党史研究室、党校等为师资来源,推荐46名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授课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骨干教师、专家学者,组建市级培训师资库,深入8县(区)举办“万名党员进党校”市级示范培训班,组织1496名普通党员参加集中轮训。全市共整合党员领导干部、理论专家、学者等师资资源741名,精选一批“接地气”的课程,推动优质培训资源下沉一线,实现大部分党员享受高质量教育培训资源“不出县、不出乡”。目前,全市共举办“万名党员进党校”集中培训60期,参训普通党员总数8001人。
  群众语言解读,确保学习实效“到心”。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章作为关键内容,认真组织做好开班规定动作,激发党员责任感和使命感。针对少数农村党员因年老体弱、居住偏远无法到党校集中参训的情况,组建了佤语、傣语、拉祜语、布朗语、彝族俐侎语等少数民族语组成的“火塘宣讲小分队”,深入边境民族村寨开展少数民族语特色宣讲,或依托“农村家庭党校”“党建书架”建成的“家门口的党校”,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全面准确阐释好、解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能领会、可落实,增强理论宣讲的亲和力和吸引力,真正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基层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市委组织部供稿

返回
2025年07月14日  第7928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临沧实现十九大精神到边到底到心

刊发时间:2018-05-08 A1版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积极发挥阵地作用 抓实“万名党员进党校”

临沧实现十九大精神到边到底到心

  本报讯 我市结合地处边境地区、各民族聚居的实际,发挥市、县、乡党校阵地作用,扎实推进边疆民族地区“万名党员进党校”工作,实现党的十九大精神到边、到底、到心,教育引导边疆佤山各族群众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结合边疆实际,推动宣讲横向“到边”。针对边境县、民族县、贫困县等不同特点,认真总结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脱贫攻坚等经验和做法,用民族文字、民族语言,制作了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本土教材”。结合“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用好用活去年来全市建成的843个知恩感恩村史室,整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等各类培训阵地130个,通过民族教师宣讲、民族文字解读、民族语言宣传,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带领各族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发自内心感党恩、拥护核心跟党走。
  党校下沉办班,实现培训纵向“到底”。采取市、县、乡党校下沉一级办班、逐级培训全覆盖的方式,分层分类、分期分批组织普通党员进实体党校集中轮训。以临沧佤文化研究院、党史研究室、党校等为师资来源,推荐46名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授课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骨干教师、专家学者,组建市级培训师资库,深入8县(区)举办“万名党员进党校”市级示范培训班,组织1496名普通党员参加集中轮训。全市共整合党员领导干部、理论专家、学者等师资资源741名,精选一批“接地气”的课程,推动优质培训资源下沉一线,实现大部分党员享受高质量教育培训资源“不出县、不出乡”。目前,全市共举办“万名党员进党校”集中培训60期,参训普通党员总数8001人。
  群众语言解读,确保学习实效“到心”。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章作为关键内容,认真组织做好开班规定动作,激发党员责任感和使命感。针对少数农村党员因年老体弱、居住偏远无法到党校集中参训的情况,组建了佤语、傣语、拉祜语、布朗语、彝族俐侎语等少数民族语组成的“火塘宣讲小分队”,深入边境民族村寨开展少数民族语特色宣讲,或依托“农村家庭党校”“党建书架”建成的“家门口的党校”,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全面准确阐释好、解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能领会、可落实,增强理论宣讲的亲和力和吸引力,真正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基层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市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