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怀乡奏响扶贫扶智“三部曲”

刊发时间:2018-05-09 A3版  作者:罗映清 熊兴成

能上学   上好学   能就业

忙怀乡奏响扶贫扶智“三部曲”

  本报讯    (通讯员    罗映清    熊兴成)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忙怀乡坚持“扶贫必扶智,治穷必治愚”的理念,多措并举抓实教育扶贫工作,全面奏响以能上学、上好学、能就业为主要内容的扶贫扶智“三部曲”。
  联动保学,让贫困生能上学。依法送学。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引导农民群众充分认识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树立“不送子女上学违法”“送未成年人打工违法”的法律意识,努力使依法送子女入学成为新常态。关爱留守儿童和残疾儿童,通过特校就学、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形式,着力推进全纳教育,让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充分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济困保学。落实县委、县政府出台的教育扶贫9项政策,让贫困家庭的孩子在幼儿园享受学前教育资助和营养餐补助;在义务教育阶段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和营养餐补助,并给予减免学杂费和教科书费;在高中阶段享受国家助学金;大学阶段享受助学贷款政策。同时,对属于“直过民族”的高中生、大学生或考入中央部委直属高校的本科生,每年给予相应的助学金;凡属独生子女的,从小学至大学均按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真正做到全过程帮扶、全学段资助、全方位关爱。分责劝学。每逢新学期开学,乡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召开会议,听取入学情况汇报,研究控辍保学措施,落实乡领导包片、校领导包村、班主任包班、其他教师包生的责任制,迅速开展劝访工作,做到对辍学学生100%家访,每生家访不少于4次,以有力的措施保证辍学学生“回得来”。对有辍学倾向的学生,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弄清原因,对因施治,使其顺利完成学业。认真落实中小学学籍电子注册管理制度,严格转入、转出和借读手续和毕业证书发放手续,杜绝学生无序流动和随意辍学现象的发生。通过扎实有效地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全乡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生毛入学率均达100%,建档立卡贫困户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也没有因家庭困难而未继续升学的“两后生”。
  和谐施教,让贫困生上好学。注重亲情关怀,让贫困生爱学。探索推行“代理家长”制,为每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指定一名教师为“代理家长”,每月对贫困学生进行2次以上的心理疏导和学习辅导,每学期进行2次以上家访。“代理家长”兼任学生的成长导师,给予学生父母般的生活照顾、家庭教育和安全防护指导,既做思想的引路人,又做学习进步的引导者和健康生活的保护者,让贫困生在增进师生情感的基础上爱学。打造和谐课堂,让贫困生好学。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给学生展示的舞台;把实践带进课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把鼓励带进课堂,鼓励学生善思多问、别出心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发表见解,从小树立敢想、敢试、敢于创新的精神;把竞争带进课堂,提倡互助、合作学习,使课堂更加和谐,让贫困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因才定向,让贫困生能就业。完善教育关爱体系,实施职业教育东西部协作计划,先后动员56名贫困家庭“两后生”、2名在校中职生到浙江部分职业学校就读。落实贫困家庭“两后生”后续帮扶机制,在主动征求就学意愿的基础上,对拟就读职业学校的,以市域内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依据他们的优势和特长,帮助他们合理选择学校和专业,实施“定向招生、订单培养、精准脱贫”;对拟就读普通高中的,指导其正确选择高中段学校,合理规划生涯发展方向。对拟自主创业或外出打工的“两后生”,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和职业培训单位进行菜单式培训,并向有关企业和用人单位进行定向推荐,确保“两后生”充分就业。

返回
2025年07月15日  第7929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忙怀乡奏响扶贫扶智“三部曲”

刊发时间:2018-05-09 A3版  作者:罗映清 熊兴成 【字体:大 中 小】

能上学   上好学   能就业

忙怀乡奏响扶贫扶智“三部曲”

  本报讯    (通讯员    罗映清    熊兴成)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忙怀乡坚持“扶贫必扶智,治穷必治愚”的理念,多措并举抓实教育扶贫工作,全面奏响以能上学、上好学、能就业为主要内容的扶贫扶智“三部曲”。
  联动保学,让贫困生能上学。依法送学。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引导农民群众充分认识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树立“不送子女上学违法”“送未成年人打工违法”的法律意识,努力使依法送子女入学成为新常态。关爱留守儿童和残疾儿童,通过特校就学、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形式,着力推进全纳教育,让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充分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济困保学。落实县委、县政府出台的教育扶贫9项政策,让贫困家庭的孩子在幼儿园享受学前教育资助和营养餐补助;在义务教育阶段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和营养餐补助,并给予减免学杂费和教科书费;在高中阶段享受国家助学金;大学阶段享受助学贷款政策。同时,对属于“直过民族”的高中生、大学生或考入中央部委直属高校的本科生,每年给予相应的助学金;凡属独生子女的,从小学至大学均按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真正做到全过程帮扶、全学段资助、全方位关爱。分责劝学。每逢新学期开学,乡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召开会议,听取入学情况汇报,研究控辍保学措施,落实乡领导包片、校领导包村、班主任包班、其他教师包生的责任制,迅速开展劝访工作,做到对辍学学生100%家访,每生家访不少于4次,以有力的措施保证辍学学生“回得来”。对有辍学倾向的学生,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弄清原因,对因施治,使其顺利完成学业。认真落实中小学学籍电子注册管理制度,严格转入、转出和借读手续和毕业证书发放手续,杜绝学生无序流动和随意辍学现象的发生。通过扎实有效地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全乡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生毛入学率均达100%,建档立卡贫困户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也没有因家庭困难而未继续升学的“两后生”。
  和谐施教,让贫困生上好学。注重亲情关怀,让贫困生爱学。探索推行“代理家长”制,为每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指定一名教师为“代理家长”,每月对贫困学生进行2次以上的心理疏导和学习辅导,每学期进行2次以上家访。“代理家长”兼任学生的成长导师,给予学生父母般的生活照顾、家庭教育和安全防护指导,既做思想的引路人,又做学习进步的引导者和健康生活的保护者,让贫困生在增进师生情感的基础上爱学。打造和谐课堂,让贫困生好学。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给学生展示的舞台;把实践带进课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把鼓励带进课堂,鼓励学生善思多问、别出心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发表见解,从小树立敢想、敢试、敢于创新的精神;把竞争带进课堂,提倡互助、合作学习,使课堂更加和谐,让贫困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因才定向,让贫困生能就业。完善教育关爱体系,实施职业教育东西部协作计划,先后动员56名贫困家庭“两后生”、2名在校中职生到浙江部分职业学校就读。落实贫困家庭“两后生”后续帮扶机制,在主动征求就学意愿的基础上,对拟就读职业学校的,以市域内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依据他们的优势和特长,帮助他们合理选择学校和专业,实施“定向招生、订单培养、精准脱贫”;对拟就读普通高中的,指导其正确选择高中段学校,合理规划生涯发展方向。对拟自主创业或外出打工的“两后生”,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和职业培训单位进行菜单式培训,并向有关企业和用人单位进行定向推荐,确保“两后生”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