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江木棉红
木棉,又叫红棉、英雄花、攀枝花等,树形高大挺拔,具有阳刚之美。木棉花呈橙红色,花形大而美。最早将木棉花称为“英雄花”的说法,源自清代《木棉花歌》中的诗句“浓须大面好英雄,壮士气高冠何落。”此后,木棉花也常被称为“英雄花”。在一些地方,人们把木棉花神化了,说木棉花是勇士灵魂的化身,是勇士英灵催生了木棉花成长,是勇士的鲜血滋润出木棉花的色彩。
云县是木棉树生长地之一,从幸福坝子至漫湾,沿途都可以看到木棉树。在“三江并流”腹地——澜沧江峡谷两岸的木棉树较多,有的已长成参天大树,高耸入云。澜沧江畔的木棉树由于水分充足,气候热,花开得较早。每年二月初,当冬天的寒气还未消融尽,两岸木棉树的枝头上就挂满一串串紫色的花蕾。当木棉花盛开时,红红火火,热闹喜庆,远看如灿烂的云霞,近看如血红的鸡冠,犹如千万支火炬在空中燃烧,映红了碧蓝如玉的澜沧江水。在夕阳的映照下,荡漾的江水中涌动出彩虹似的浪柳,流动着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构成了一道道碧绿又火红的澜沧江风光,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我和许多影友一样,喜爱拍摄木棉花。每年春天,当木棉花盛开时,我都会走出去,一边赏花,一边拍摄,享受大自然的美。有一次,我和家人乘车前往漫湾百里长湖,车行至太平关大桥时,那几棵开得火红绚丽的木棉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我们决定将车停下来。我下车后,兴奋地选好角度,进行拍摄。长在大桥头下面那棵深红色的木棉花很有特色,好似一把大红伞,部分花枝撑到水面上,在江水的映衬下,很上镜头。前景是花和水,中景是桥,远景是青山蓝天。拍出来一看,画面很和谐,像一幅春色怡人的山水画。当我在拍另一棵高大的木棉花时,花枝上突然出现一只松鼠,我喜出望外,连拍了10多张。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幅照片在省市县影展和报刊上用过,成了我的佳作。
当我看到火红的木棉花时,就会引发一些回忆和遐思。
那是我在县委宣传部工作时的一个春天,我去忙怀乡了解农村党员思想状况。一天晚饭后,我和几位党员在村头的一棵木棉花树下闲聊时,一位老党员给我讲了一个有趣的神话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几个老人聚在门前讲古,讲着讲着,突然飞来一只大鸟,落在门前一棵大树上,停了一下就飞走了。第二年的春天,这只大鸟又飞回来了,叼着一束种子,抛撒在村前的草地上。若干年后,草地上长出成片的攀枝花树,年年开红花,村子年年五谷丰登,农民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从此以后,当地人就把木棉树当成“神树”,把木棉花叫“幸福花”。
电影《刑场上的婚礼》,一对革命伴侣与敌人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最后在一棵盛开的木棉花树下壮烈牺牲。他们牺牲时的高大英雄形象时时浮现在我眼前,至今令我难忘。这是历史的真实写照。牺牲在木棉树下的何止这对革命伴侣,而是更多的革命烈士。在抗日战争中,有两支抗日队伍与木棉树紧密相连。一支是中国远征军和当地民众组成的自卫支队,部分部队和民众在怒江两岸木棉树下开展游击战争,机动灵活地打击日本侵略者。在战斗中,很多战士和民众就牺牲在木棉树下。抗战胜利后,当地群众就把木棉树誉为“英雄树”,把木棉花誉为“英雄花”。另一支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经常在一些木棉树林里打击日寇。战士们利用木棉树为掩体,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消灭了很多鬼子。抗战胜利后,当地群众在纵队战斗过的地方栽植一行行的木棉树——“英雄树”,以示对牺牲在木棉树下革命烈士的怀念。
木棉花——“英雄花”,是革命烈士的象征,是血染的风采,“英雄花”永开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