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远村:易地扶贫搬迁旧貌换新颜
“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们现在过上了好日子!”告别昔日穷乡僻壤,住进敞亮的新房子,临翔区章驮乡户远村红木林组的易地扶贫搬迁户罗荣贵,道出了广大贫困户的心声。
户远村红木林组是章驮乡唯一的拉祜族村(直过民族村),有38户154人,由于受历史、民族、生产生活习惯、地质灾害和基础设施滞后等方面影响,群众发展观念、发展意识不强,社会发展进步缓慢。
为充分了解搬迁群众所需、所想,在搬迁过程中,章驮乡党委政府专门针对红木林组搬迁群众下派了驻村工作队员,与群众面对面交心,点对点谈心,充分尊重搬迁群众意愿,较好地消除了搬迁群众“故土难离”的乡土情结;同时实地走访查看考察,结合搬迁点的自然条件,通过创新思路“三步走”,赢得了农户的信任和支持。盘活承包地、山林地和宅基地三块地,让搬出地的各类资源成为搬迁户的收入来源,在搬迁点种植皇竹草,既涵养水源,又能为附近肉牛养殖企业提供优质饲料,增加搬迁农户的收入;统筹好就学、就业和就医三大问题,聚焦需求侧和供给侧,精准描绘路线图,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拓展就业渠道,健全医疗保障,把党和政府的优惠政策落实到一家一户;衔接农村低保、新农合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三类保障,整合民政、卫计、扶贫等部门资源,扎实做好搬迁户后续保障和安置服务工作。
按照搬迁区域精准、搬迁个体精准、搬迁台账精准的要求,乡党委政府通过搬迁对象识别登记11个程序,共识别出该自然村共有搬迁对象38户15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4户47人。在精准识别搬迁对象后,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目前,该安置点现已完成主路段硬化、安全饮水、通电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挖平整地基12000立方米,铺设透水砖2800平方米;项目区内道路硬化建设路线总长8.8公里,架设输电线路5000米,配100千伏安变压器1台。在搬迁过程中,充分尊重拉祜族民族风俗习惯,制定科学有效的规划方案,着力引导搬迁群众围绕道路周边自行协商置换宅基地,盘活宅基地资源,有效节省了资金投入,避免了“大拆大建”和“统规统建”并且能依山就势,利用当地原生态条件,建成房屋错落有致,做到将户型美观与功能齐全实用相结合,居住与产业相结合,形成了“村在林中,林在寨中”的美丽宜居景象。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这就需要聚焦产业“开方子”。在搬迁的同时,章驮乡党委政府跟进脱贫措施,着力提高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的后续发展能力,努力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依托临沧植宝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村企合作(组织建档立卡户为企业代养山地鸡),以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示范带头,进而带动全村38户农户大力发展生态鸡养殖,逐步形成了“经济实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在龙头企业、市场、农户之间搭建了桥梁纽带,形成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利益联结体。同时为每户农户发放高价值经济林木,发展皇竹草种植100余亩,并因地制宜在庭院发展坚果、甘蔗种植,构成了“房在田中、田在院中”的“微田园”特色风貌,同时又确保了搬迁群众户户有主导产业,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脱贫不返贫。在发展好产业的同时,积极组织有劳力的搬迁群众外出务工,目前,全村共有20户搬迁群众到新疆等地种植向日葵,按每人每年务工7个月,每月3000元测算,一年可创收2.1万元。
章驮乡将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与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结合起来,确保群众脱贫环境不断改善,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为后续产业发展夯实基础,实现了以产带迁,以业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