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盘村的华丽转身
——南伞镇以“党建+X”引领农村发展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镇康县南伞镇营盘村在“党建+X”的模式带动下,发展驶入“快车道”。如今,走进营盘村,宽阔整洁的硬板路直通群众家门口,温馨舒适的青瓦白墙安居房遍布营盘村大小村寨,绿油油的甘蔗苗正欢快的摇曳着,红色党建文化点亮营盘村的乡风文明,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缓缓铺开。
营盘村地处边境地区,西面、北面与缅甸接壤,与县城南伞相距31公里,过去,村里一无集体经济,二无活动场地,说话无底气,做事没人跟。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南伞镇开启“党建+X”模式,狠抓落实基层党建,聚焦发展难点,突破制约瓶颈,精准发力,效果显著,营盘村村容村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越过越好。
“党建+基础”,铺好发展道路。“要想富,先修路”,镇党委多方协调项目资金,整合项目资源,鼓励党员带头积极投工投劳,群众积极参与,补发展短板,修建硬板路3公里,升级完善甘蔗产业核心区道路5公里,开挖沟渠5.6公里;结合提升人居环境工作的推进,新建公厕2个,垃圾池26个,安装太阳能路灯200多盏;建设占地15亩的边民互动交易市场1个,修建活动室5个,全面升级打造硬件设施,彻底的甩掉臭气熏天、蚊蝇横飞、道路湿滑的局面,为发展搭建平台,提高基层公共服务水平,加速营盘村的建设步伐。
“党建+产业”,鼓起群众腰包。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南伞镇调结构,谋布局,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营盘村的自然资源优势,科学化、规模化连片开发,抓甘蔗标准化种植管理,发展甘蔗产业,利用“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的模式不断发展壮大甘蔗产业,并给予相应的种植政策引导。2017年全村512户农户种植甘蔗445户,其中建档立卡户种植甘蔗156户,甘蔗让营盘村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2017年榨季营盘村甘蔗种植8000多亩,入榨23200余吨,全村实现甘蔗总收入达986万元,为甘蔗种植户平均创收2.5万元,并新植甘蔗2000多亩。
“党建+农贸市场”,壮大村集体经济。南伞镇立足营盘村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产品优势,大胆探索,敢想敢闯,坚持以抓实党建为统领,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紧扣脱贫攻坚主线,以破解“空壳村”为突破口,以农副产品龙头带动为主,坚持农业产业化运作模式,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念活致富经,启动营盘村边民互市交易市场,营盘村华丽转身并化羽成蝶,实现村集体经济由原来的1万元提高到7万元以上,密切党群干关系,凝聚全村共识,增强营盘村党组织干事发展的底气,彻底扭转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的局面。
“党建+法治”,创造和谐新农村。治理村庄以党建为突破口,以“法治”为主线,制定村规民约,将村庄治理制度上墙,探索党员户评比和评星授旗制度,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给每个活动室、活动场所定“家法”,找“家长”,确保活动室发挥好效能作用,并组建一只集宣传、管理、护村为一体的村级宣传小分队,全力宣传好党的十九大精神、乡村振兴战略、法律法规等,如今的营盘村党建强、产业兴、生态优、农村美、文化好、生活乐,为营盘村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