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乡村 宜居家园
——镇康县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助推乡村振兴
走进镇康县军赛乡岔路村大坝自然村,空气中带着湿润的泥土气息,沿着干净平整的通村水泥大道,白墙青瓦的农家房屋在种满黄花梨的庭院前显得格外醒目,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在打扫通村水泥路的卫生……一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呈现眼前。
“现在我们村环境干净又整洁,每天起来心情都很好,尤其是每天打扫各家门前的卫生,大伙都很自觉、很积极。”村民李太明边扫地边开心地和笔者闲聊。
自实施城乡人居环境行动以来,镇康县以建设“洁净镇康、宜居城乡”为主题,以城乡规划为引领,以提升居民生活环境为核心,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城乡并重的标准,在乡村全面开展农村房前屋后、沿路、沿河、沿街的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农村污水治理、农业污染治理和绿色集镇、绿色村庄创建,着力解决农村垃圾乱倒、粪便乱堆、畜禽乱跑、柴草乱放、污水乱泼“五乱”问题,逐步实现村容整洁、空气清新、设施完善、管理有序,城乡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推行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农户三包管理模式对于人居环境提升有很大的帮助,现在大坝自然村打扫卫生的积极性很高,谁都不愿自家负责的地段不干净,谁都不愿掉队。”说起环境卫生农户三包管理模式的实施,军赛乡岔路村副主任罗红亮很是欣慰。
为将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工作落实到位,镇康县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加强对各乡(镇)、村寨环卫基础设施排查梳理,补充完善垃圾池、公厕等环卫设施,建乡垃圾焚烧处理站、建村垃圾收集池、购置环卫专用车,各乡(镇)还根据乡(镇)具体情况配备保洁员。通过宣传标语、广播、倡议书等方式,以村小组为单位,开展妇女素质提升培训活动,加强中小学生文明教育,提高群众环境卫生意识。推行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农户三包管理模式;村小组主要区域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打扫,每周至少对主要区域认真清扫一次。同时强化考核保障、跟踪问效,建立环境整治检查队伍,实行村对组每周检查、乡对村每月检查,坚持每月通报、每季分析、年底考核表彰,发挥检查考核对工作的推动作用。
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大坝自然村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大大改善,意识也得到了质的升华,思想也变得“活跃”起来,很多村民在村里开起了百货店、种植养殖业也同步跟进。
“前两年我种植20多亩的四季豆、辣椒、番茄,每年收入也有40多万元,今年承包了30多亩地,打算再加大一点种植规模。”大坝村靠种植发家致富的杨会兰开心地说道。
看到杨会兰致富了,很多村民也坐不住了,在心中盘算着如何发展,如何发家致富。村头的徐老六就是其中一员,2017年初建盖圈舍,开始了仔猪养殖,一年下来也有2万多元的收入,收入虽说比不上杨会兰,可徐老六依然对发展养殖业信心满满。
杨会兰不仅发展了种植业,还在村里开起了百货店,百货店每月可观收入。她的百货店也成了村里大伙茶余饭后的好去处。大伙在店里打打扑克、唠唠家常,共同探讨如何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在这样的氛围中,目前大坝自然村开百货店的农户发展到了7家,全村发展种植、养殖业的农户也越来越多,2017年全村经济收入达到742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0723元。
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改变的同时,“建成新村寨、发展新产业、过上新生活、形成新环境、实现新发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目标也在大坝自然村逐渐实现,而这更是镇康县通过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在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工作的助推下,通过培训,目前镇康县共发展种植、养殖党员致富带头人698人,群众发展种植、养殖和产业的信心十足,一股“赶、帮、比、超”的干事创业、发家致富奔小康的浓厚氛围在全县蔓延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