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干部变成大学生

——我市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开花结果
刊发时间:2018-05-24 A1版  作者:彭文昌

  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
  作为一个村的“领头羊”,村干部不仅要是一个有能力的带头人,更要成为一名推动发展的高素质管理者。村干部身处农村工作第一线,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者、贯彻者和实践者,是团结带领农村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骨干力量。打造一支高素质村干部队伍是抓好“三农”工作的关键,也是决战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市针对村干部学历层次偏低、知识获取途径不畅、脱贫攻坚人才缺乏等问题,与云南开放大学合作,采取“市校合作”模式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由云南开放大学在50岁以下、具有初中、高中、职高、中专、技校及以上学历的村(社区)干部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复退军人等优秀人才中招收学员;学员实行免试注册入学,学籍8年有效,最短学习年限2.5年;修完规定76个学分,可获得国家教育部承认的毕业证书,属国民教育系列,享受同等学历待遇。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打造全方面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我市结合农村工作实际,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开办农村经济管理、农村行政管理、法律事务(基层法制建设方向)等专业,推行“菜单式”点学,加大实用技能和实践环节的比重,确保学习内容符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需要、符合农村工作实际、实用管用。
  “村干部上了大学,能力素质有了大提高,农村实现大发展”,这是我市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呈现出的直接效应。
  双江自治县采取“理论+实用技术”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设置学习内容,开设烤烟、甘蔗、核桃、茶叶、蔬菜种植和畜牧养殖等特色技能课程,实行弹性学分制,由学员根据农村工作需要自主选题实践,学员在脱贫攻坚、矛盾纠纷调解、产业发展等工作中取得的实绩,可转化为学分。学员从课堂直接走入生产实践,学习的过程就是发展产业、带头致富的过程,涌现了一批脱贫攻坚带头人,有效推动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实。

  “上大学不只是为了拿文凭,而是要掌握脱贫攻坚带领群众致富的真本事,把课堂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能力。”双江县勐勐镇彝家村党总支书记王顺斌说。针对彝家村产业支撑不足、发展后劲乏力的实际,王顺斌学以致用,带领村两委班子因地制宜,采取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方式,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组织制定了产业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采取“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运作模式抓实产业建设,并依托产业建设实施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全村共建成产业基地19600亩,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基础得到夯实。
  通过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村干部拿到了文凭,变成了大学生,不仅为村里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让村组干部的自身发展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充分调动了广大村(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李扎克是耿马自治县芒洪乡芒洪村原党总支书记、原村委会主任,在参加“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后,他修完了全部课程,并获得了大专学历,“没想到我都快40岁了还能读书,如果不是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我想都不敢想。”
  通过参加学历提升计划,李扎克成为了“懂科学、有文化、有技能、善管理”的农村干部骨干,在他带领村下,芒洪村大力推动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全村核桃、甘蔗、茶叶等为主的特色经济作物已初具规模,效益初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李扎克也凭借自身的努力和过硬的文化素质,2017年被任命为芒洪乡宣传委员,成为一名国家公务员。
  “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身处农村生产建设一线,要求村干部发展生产解决问题必须亲力亲为,这就给村组干部在时间和精力上带来了工学矛盾的问题。我市在办学方式、教学模式等方面采取积极、灵活的创新举措,切实解决工学矛盾。在办学方式上,采取网络教育、自主学习、面授辅导“三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平时主要通过网络远程教育进行学习,云南开放大学教师导学导考,在各县(区)职业教育中心设办学点,每年安排10至15天,云南开放大学教师到各县(区)集中面授,并组织考试。
  永德县采取县、乡、村三级联合教学模式,每个村派一名骨干到办学点参加云南开放大学教师辅导,县职教中心辅导团队巡回到乡镇进行集中辅导,以村为单位由学习骨干组织日常学习。在永德县职教中心,课堂教学正以“集中授课+自主学习+实践教学”的方式,把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实地考察与集中授课、学员自学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有效解决了学员工学矛盾,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提高村干部的参学积极性,采取“项目补助一点、学校减免一点、财政解决一点、学员出一点” 的办法,切实解决学员学习费用的后顾之优。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学员承担部分,待完成全部学业、取得学历证书后由县区财政予以返还。
  据了解,目前,全市共注册入学2361人,计划到2020年,全市村(社区)干部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将达80%以上。通过开展“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村组干部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有效增强,同时为乡镇事业人员、村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三类人员”进乡镇班子担任领导职务增加人才储备,避免真正优秀的村干部因为学历条件而被卡在体制之外,充分调动了广大村(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2016年以来全市共有275名村副职学员成为了村两委主要负责人,518名后备干部学员进入了村两委班子。

返回
2025年07月15日  第7944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从村干部变成大学生

——我市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开花结果

刊发时间:2018-05-24 A1版  作者:彭文昌 【字体:大 中 小】

  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
  作为一个村的“领头羊”,村干部不仅要是一个有能力的带头人,更要成为一名推动发展的高素质管理者。村干部身处农村工作第一线,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者、贯彻者和实践者,是团结带领农村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骨干力量。打造一支高素质村干部队伍是抓好“三农”工作的关键,也是决战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市针对村干部学历层次偏低、知识获取途径不畅、脱贫攻坚人才缺乏等问题,与云南开放大学合作,采取“市校合作”模式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由云南开放大学在50岁以下、具有初中、高中、职高、中专、技校及以上学历的村(社区)干部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复退军人等优秀人才中招收学员;学员实行免试注册入学,学籍8年有效,最短学习年限2.5年;修完规定76个学分,可获得国家教育部承认的毕业证书,属国民教育系列,享受同等学历待遇。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打造全方面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我市结合农村工作实际,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开办农村经济管理、农村行政管理、法律事务(基层法制建设方向)等专业,推行“菜单式”点学,加大实用技能和实践环节的比重,确保学习内容符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需要、符合农村工作实际、实用管用。
  “村干部上了大学,能力素质有了大提高,农村实现大发展”,这是我市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呈现出的直接效应。
  双江自治县采取“理论+实用技术”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设置学习内容,开设烤烟、甘蔗、核桃、茶叶、蔬菜种植和畜牧养殖等特色技能课程,实行弹性学分制,由学员根据农村工作需要自主选题实践,学员在脱贫攻坚、矛盾纠纷调解、产业发展等工作中取得的实绩,可转化为学分。学员从课堂直接走入生产实践,学习的过程就是发展产业、带头致富的过程,涌现了一批脱贫攻坚带头人,有效推动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实。

  “上大学不只是为了拿文凭,而是要掌握脱贫攻坚带领群众致富的真本事,把课堂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能力。”双江县勐勐镇彝家村党总支书记王顺斌说。针对彝家村产业支撑不足、发展后劲乏力的实际,王顺斌学以致用,带领村两委班子因地制宜,采取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方式,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组织制定了产业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采取“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运作模式抓实产业建设,并依托产业建设实施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全村共建成产业基地19600亩,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基础得到夯实。
  通过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村干部拿到了文凭,变成了大学生,不仅为村里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让村组干部的自身发展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充分调动了广大村(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李扎克是耿马自治县芒洪乡芒洪村原党总支书记、原村委会主任,在参加“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后,他修完了全部课程,并获得了大专学历,“没想到我都快40岁了还能读书,如果不是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我想都不敢想。”
  通过参加学历提升计划,李扎克成为了“懂科学、有文化、有技能、善管理”的农村干部骨干,在他带领村下,芒洪村大力推动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全村核桃、甘蔗、茶叶等为主的特色经济作物已初具规模,效益初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李扎克也凭借自身的努力和过硬的文化素质,2017年被任命为芒洪乡宣传委员,成为一名国家公务员。
  “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身处农村生产建设一线,要求村干部发展生产解决问题必须亲力亲为,这就给村组干部在时间和精力上带来了工学矛盾的问题。我市在办学方式、教学模式等方面采取积极、灵活的创新举措,切实解决工学矛盾。在办学方式上,采取网络教育、自主学习、面授辅导“三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平时主要通过网络远程教育进行学习,云南开放大学教师导学导考,在各县(区)职业教育中心设办学点,每年安排10至15天,云南开放大学教师到各县(区)集中面授,并组织考试。
  永德县采取县、乡、村三级联合教学模式,每个村派一名骨干到办学点参加云南开放大学教师辅导,县职教中心辅导团队巡回到乡镇进行集中辅导,以村为单位由学习骨干组织日常学习。在永德县职教中心,课堂教学正以“集中授课+自主学习+实践教学”的方式,把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实地考察与集中授课、学员自学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有效解决了学员工学矛盾,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提高村干部的参学积极性,采取“项目补助一点、学校减免一点、财政解决一点、学员出一点” 的办法,切实解决学员学习费用的后顾之优。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学员承担部分,待完成全部学业、取得学历证书后由县区财政予以返还。
  据了解,目前,全市共注册入学2361人,计划到2020年,全市村(社区)干部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将达80%以上。通过开展“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村组干部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有效增强,同时为乡镇事业人员、村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三类人员”进乡镇班子担任领导职务增加人才储备,避免真正优秀的村干部因为学历条件而被卡在体制之外,充分调动了广大村(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2016年以来全市共有275名村副职学员成为了村两委主要负责人,518名后备干部学员进入了村两委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