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凤庆县贫困村妇女如何励志脱贫
现代女性在家庭教育和社会生产发展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妇女素质水平高低是决定下一代整体素质好坏的衡量标准之一,也是社会文明程度高低的主要方面。 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就必须解决好贫困地区妇女儿童的民生问题,兜住底线,多做雪中送炭的事,确保他们基本的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需求。如何扎实推进全县扶贫工作,稳步推进驻村扶贫工作,如期实现贫困村出列,通过调研,有一些思考和拙见。
一、制约贫困村发展的主要因素
由于凤庆县地处边远,交通基础设施滞后,贫困地区支柱产业少,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越显繁重。
(一)留守妇女文化素质低,农村劳动力短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量贫困农村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流入到发达的一、二线城市成为农民工,其中以男性居多,留守农村的家庭妇女成为农村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村妇女不仅是脱贫攻坚的主导力量,同时也是亟待脱贫的重点对象。一是贫困妇女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单一,创业就业能力和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增收乏力。二是贫困地区往往生存条件艰苦、公共卫生服务不足,加上劳动负担重,妇女因病致贫返贫现象比较突出。三是因大量贫困村贫困家庭主要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农村妇女不仅要下地干活,而且要担负起照顾老人、抚育子女,劳动强度高、精神负担重、生活压力大,导致她们无法集中精力投入到发家致富上来。留守劳动力基本从事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 劳动力不足是制约农村贫困的主要因素。
(二)农业产业发展落后
凤庆县农业主要以种植茶业、核桃、甘蔗、烤烟等作物为主,贫困村由于受自然资源条件的制约,经济收入来源单一,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经济总量偏小,生产效益低,很多农户致富能力依然不足,部分农户在家务农没有主导产业,外出务工没有劳动力。
二、鼓励农村贫困妇女立志脱贫的意见和建议
面对脱贫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的困难,要如期实现真脱贫,就要充分发挥各级妇联组织在脱贫攻坚战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妇女之家”的政治引领、宣传引导、扶持服务等功能,建立基层妇联组织与贫困妇女群众之间稳定便捷的“连心桥”。制定本部门挂钩的贫困村帮扶计划、乡村发展战略和妇女发展规划,建立长效联系机制,精准帮扶。
(一)建立农村留守妇女教育培训体系
鉴于大量贫困农村家庭的主要劳力长期在外打工,“男外出女留守”的现象将在未来一段时间长期存在的事实,建议加大对贫困村留守妇女的教育与培训,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教育是最好的扶贫,加强农村留守妇女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内在要求,是提升留守妇女自身发展力的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培训体系,做好培训经费的保障。结合产业实际和妇女发展需求,开展种植养殖、乡村旅游、家政服务、农村电商等适合贫困妇女特点的技能培训,增强贫困妇女脱贫致富本领和自我发展能力。建立农村妇女多层次、多渠道的受教育机制,通过请进来培训、送技术等方式,进一步激励广大农村妇女自立、自强,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克服等、靠、要的惰性思想,转变观念。
(二)鼓励贫困村留守妇女自主创业
根据当地产业实际和妇女发展需求,鼓励引导贫困妇女在科学种植养殖、乡村旅游、家政服务、农村电商等方面自主创业,积极推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向贫困村倾斜,助推创业脱贫。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妇女通过妇女小额贷款、扶贫贷款等解决创业资金困难,引导贫困妇女围绕当地特色主导产业,积极发展符合自身实际、具有市场潜力的创业项目,探索“公司+协会+基地+妇女”的产业发展模式,力争通过金融扶持实现创业一人、脱贫一户。
(三)加强定期体检,推动健康脱贫
随着家庭医生联系制度的建立、健康扶贫政策的落实,加大对建档立卡适龄贫困妇女宫颈癌、乳腺癌等常见疾病免费检查力度,使贫困村留守妇女树立关爱生命、关心健康的意识,做到应检尽检、早诊早治,同时积极争取动员社会力量,力争将“两癌”患病的贫困妇女全部纳入妇联组织的救助范围,有效缓解贫困妇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提高贫困妇女的健康水平。
(四)培养多种技能助推脱贫
通过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鼓励贫困村留守妇女掌握多种技能,改变产业结构发展单一、落后的现状,拓宽妇女脱贫致富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广发展妇女手工艺,如:刺绣、编织毛衣、编织手工艺品等,通过积极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支持,探索“公司+协会+基地+互联网+妇女”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形成集培训、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妇女手工产业链,引导贫困妇女突出区域特点、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质,用自己一双巧手摆脱贫困,编织出幸福美好生活。
(五)开展多形式的互助脱贫
通过落实创业贷款等政策,加大对贫困村女种养殖户、女大学生村官等各类巾帼致富带头人的扶持力度,通过先富带贫困的方式结对帮扶,发展各种形式的妇女互助组、巾帼合作社、巾帼脱贫示范基地等,充分发挥女能人的致富、帮富、带富作用,示范引领更多贫困妇女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