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伞镇小理事会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本报讯 (通讯员 李文云 李金龙 ) 镇康县南伞镇立足资源优势,地域特点, 以“一个聚焦、两个破解,三个规范”让乡村理事会助力乡村振兴。
该镇聚焦乡村振兴“二十字”,摸清理顺自然村资源资产家底,研究分析自然村发展优势和劣势,集中民意提出本村振兴项目清单,形成自然村振兴工作方案,对照发展目标,一村一清单、一村一计划,让措施不错位,成立村民理事会,协调各方力量将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融合各方资源构筑乡村振兴,共建共享美丽乡村。
该镇对德高望重、责任心强、公道正派的老党员、老干部,村民小组长、妇委会成员、致富能人、青年骨干等人群进行全面摸底,并尊重村民意愿,结合村情实际,通过党组织推荐、村民代表大会民主推荐的方式产生乡村振兴理事会成员,经自然村(组)提出申请,行政村党组织研究通过,报镇党委同意后,南伞片区6个行政村村(组)村民理事会示范点成立。
每个行政村确定1个自然村(组)作为示范点,5月30日前成立14个乡村振兴理事会示范点,力争通过1年时间检验,在具体操作中分析不足、查摆问题,逐步完善、整改、规范村民理事会,将示范点打造成可学习、可借鉴的示范村,并在全镇157个村(组)中全面铺开。
每个村民理事会建立议事和评议两项工作制度,制定理事会章程,通过“方案+章程+制度”理清村民理事会任务、压实责任,严格按章程运行,让乡村理事会的成立、推行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理顺制定“四个清单”,将清单项目化,问题解决清单化,逐项解决问题,逐步补齐短板,建成美丽宜居和谐村寨。
对照15条目标任务,全面抓好落实,逐条逐项改善本村生产生活设施、优化产业结构,集中村民代表或户代表意见,建立和完善村规民约、公共事务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引导村民过上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传承好民族优良传统,宣传好党的政策法规,形成良好的社会新风尚,充分用好理事会“知民情、解民意、排民忧、顺民心”的协调能力,将“政府管不到、干部管不了、社会无人管”的老大难问题化解在村组内部。
建立健全“三议三公开”制度,做到“共谋共建共管共享”,让群众有表决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共享权,每年召开理事会总结大会,对理事会成员履职情况开展评议,对不履职的理事,由自然村(组)提出撤换建议,经村党支部审核报镇党委同意,面向全村公布,自觉接受村“两委”和群众监督,镇纪委、组织办定期对各相关台账、工作落实、程序执行等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各项程序在阳光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