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德县“七化”推动乡村振兴

刊发时间:2018-05-31 A1版  作者:崔蓉蓉

围绕目标 落实举措

永德县“七化”推动乡村振兴

  本报讯 (通讯员 崔蓉蓉) 永德县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按照“引领党建化、规划项目化、组织合作化、产业联动化、治理规约化、意识文明化、落实责任化” 的要求,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引领党建化。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注重用党员的实际行动引领乡村振兴。积极推行“机关+农村”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抓实“四双”工程,依托挂钩部门助推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工作,探索理论“联学”、阵地“联建”、发展“联抓”、技能“联培”、服务“联做”的“五联”模式。
  规划项目化。按照规划项目化、项目目标化,去年全县共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完成招商引资5亿元,配合推进永德(链子桥)至耿马(勐简)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省道313羊勐线勐汞大花桥至忙丙丫口段沿老路改造工程等,完成建制村通畅工程76条段1062.7公里。目前,永德县农村公路里程达6109公里,全县10个乡(镇)、118个行政村(社区)公路均实现了通畅化,通畅率100%。
  组织合作化。结合茶叶、核桃、坚果和芒果产业发展,分类指导各产业产供销专业合作社建设,推广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模式,多渠道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加强基层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管好用活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围绕构建“六合一”目标,把活动场所建成“十大中心”,发挥综合服务功能。
  产业联动化。以甘蔗、烤烟、林果、茶叶、畜牧、生物及林下产业、粮蔬、咖啡等八大高原特色产业联动转型升级推进乡村振兴,大力推广“坚果+咖啡+山地鸡”立体式种植养殖模式,实现林畜一体化发展,推动乡村休闲游。按照 “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的要求,结合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和湖滨城市建设,充分挖掘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和独特的旅游景观资源,打造“永德恒春气候国际休闲度假区”。
  治理规约化。建立健全村级重大事项“一事一议”制度,创新党员和村民代表议事决策机制,挑选素质较高、议事能力较强、公道正派的党员群众组成议事会,参与议事决策村上的重大事项;引导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组织群众开展积极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
  意识文明化。积极推广崇岗乡军捞村、大山乡忙兑村、德党镇忙见田村、大雪山勐旨村扎实开展村寨文化氛围营造示范点作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脱贫攻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突出“4”个空间布局、村口“2”块宣传牌、村中道路“6”不少、活动广场“8”个有、农家庭院“4”个一的标准,引导乡风民风,提高群众文明意识,激发内生动力,助力精准脱贫。
  落实责任化。细化永德乡村振兴战略项目,把项目分解到单位部门及个人,由县委、政府督查室、纪委巡察办不定期开展巡视督查,把纪律挺在前面。把巡查工作细化到项目前期中期,压实单位部门及个人的工作任务,让单位部门及个人从始至终清楚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明白具体任务,时间节点,目标要求,切实把责任扛在肩上,做到心中有责、手上有招。

返回
2025年07月15日  第7951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永德县“七化”推动乡村振兴

刊发时间:2018-05-31 A1版  作者:崔蓉蓉 【字体:大 中 小】

围绕目标 落实举措

永德县“七化”推动乡村振兴

  本报讯 (通讯员 崔蓉蓉) 永德县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按照“引领党建化、规划项目化、组织合作化、产业联动化、治理规约化、意识文明化、落实责任化” 的要求,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引领党建化。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注重用党员的实际行动引领乡村振兴。积极推行“机关+农村”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抓实“四双”工程,依托挂钩部门助推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工作,探索理论“联学”、阵地“联建”、发展“联抓”、技能“联培”、服务“联做”的“五联”模式。
  规划项目化。按照规划项目化、项目目标化,去年全县共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完成招商引资5亿元,配合推进永德(链子桥)至耿马(勐简)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省道313羊勐线勐汞大花桥至忙丙丫口段沿老路改造工程等,完成建制村通畅工程76条段1062.7公里。目前,永德县农村公路里程达6109公里,全县10个乡(镇)、118个行政村(社区)公路均实现了通畅化,通畅率100%。
  组织合作化。结合茶叶、核桃、坚果和芒果产业发展,分类指导各产业产供销专业合作社建设,推广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模式,多渠道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加强基层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管好用活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围绕构建“六合一”目标,把活动场所建成“十大中心”,发挥综合服务功能。
  产业联动化。以甘蔗、烤烟、林果、茶叶、畜牧、生物及林下产业、粮蔬、咖啡等八大高原特色产业联动转型升级推进乡村振兴,大力推广“坚果+咖啡+山地鸡”立体式种植养殖模式,实现林畜一体化发展,推动乡村休闲游。按照 “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的要求,结合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和湖滨城市建设,充分挖掘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和独特的旅游景观资源,打造“永德恒春气候国际休闲度假区”。
  治理规约化。建立健全村级重大事项“一事一议”制度,创新党员和村民代表议事决策机制,挑选素质较高、议事能力较强、公道正派的党员群众组成议事会,参与议事决策村上的重大事项;引导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组织群众开展积极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
  意识文明化。积极推广崇岗乡军捞村、大山乡忙兑村、德党镇忙见田村、大雪山勐旨村扎实开展村寨文化氛围营造示范点作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脱贫攻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突出“4”个空间布局、村口“2”块宣传牌、村中道路“6”不少、活动广场“8”个有、农家庭院“4”个一的标准,引导乡风民风,提高群众文明意识,激发内生动力,助力精准脱贫。
  落实责任化。细化永德乡村振兴战略项目,把项目分解到单位部门及个人,由县委、政府督查室、纪委巡察办不定期开展巡视督查,把纪律挺在前面。把巡查工作细化到项目前期中期,压实单位部门及个人的工作任务,让单位部门及个人从始至终清楚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明白具体任务,时间节点,目标要求,切实把责任扛在肩上,做到心中有责、手上有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