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丰碑永存 红军业绩万古流芳

——赴西北甘肃省会宁县等红色革命根据地考察学习体会
刊发时间:2018-06-11 A3版  作者:李荣清

  笔者有幸参加由临沧市延安精神研究会组织的革命老区红色考察团,到西北甘肃省会宁县红军长征胜利会师旧址等红色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亲自走进红军战斗过的地方对红军会师和西路军高台、古浪战役八路军驻甘办事处这段历史有了更翔实的了解,到革命老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深受洗礼、受益匪浅。
  红军三大主力(即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旧址——会宁
  会宁,一个灿烂吉祥的名字,一座古老的高原小城。位于甘肃省中部、兰州以东150多公里处古为用武之地、历史之重镇,史称“秦陇锁钥”。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这里胜利会师时,毛主席亲笔写下了“会宁,好地名,好地名啊!红军会师、中国安宁”这17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至今仍模写在纪念馆门顶上。
  1934年至193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红25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军事围剿,实行战略转移北山抗日、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击退了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数万里,终于在以会宁为中心的甘肃中部地区胜利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是革命力量大团结的典范,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北上抗日战略实现和民族抗战的前进阵地。会师楼,远远望去就像一位老人一直眺望着连绵起伏的华家岭山梁。日夜倾听着黄河奔腾不息的涛声,向我们一次次讲述1936年的慷慨悲壮,讲述着那年10月的欢呼和拥抱……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高台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位于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县城东南角、馆内掩埋着西路军转战河西、血战高台壮烈牺牲的红5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近3000名革命先烈的忠骨。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部及第5军、第9军、第30军共21800余将士、奉中革军委的命令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1月,组成西路军转战河西走廊。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同敌人殊死搏斗、历时半年之夕、歼敌25000余人、在战略上有力策应了河东红军主力的斗争、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实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西路军古浪战役是一场悲壮的惨烈战斗
  古浪,古称虎狼关,是兵家必争之地。敌首马步芳放言,要敌前线总指挥马元海“城存尔存,城亡尔亡”的训示。1936年11月14日拂晓,红九军、在30军的策应下向古浪城发起进攻,陈伯稚等9军领导率先冲入一线冲锋陷阵。古浪城内一片土地一片血,一个战士一团火……三天三夜的古浪城争夺战,毕竟敌我双方武器装备、给养悬殊过大,敌方有飞机大炮掩护,骑兵冲锋,我方只有步兵上阵,子弹打光了就肉搏,敌人冲上来、红军压下去,再冲上来,再压下去,红军伤亡惨重。9军毙敌2000余人,自身伤亡2400多人。军长孙玉清身负重伤,军参谋长陈伯稚、25师师长王海清等20多位中高级指挥员壮烈牺牲,留下了“古浪三战,第九军折半”之说。
  八路军驻甘办事处
  八路军驻甘办事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设在兰州的公开办事机构、是领导甘肃抗日救亡、进行后方发动、实现全民族抗战的重要基地,也是西北国际交通线上的重要枢纽。从1937年5月至1943年11月的六年间,办事处在党代表谢觉哉,处长彭加伦、伍修权的领导下,坚定地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营救被俘流落的红西路军将士,接待党的过往人员、输送进步青年奔赴延安和抗日前线,转运苏联援华物资、以及指导中共甘肃工委开展工作方面作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被周恩来亲切地誉为“革命的接待站,战斗的指挥所”。
  通过这次实地考察学习,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受到了教育,坚定了信念。红军广大指战员为什么能够经受得住那样艰难困苦的考验?为什么能够创造出那样惊天动地的业绩?就是因为红军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什么是红军长征精神呢?习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正是这种伟大的精神、产生了伟大的军队、伟大的战士、伟大的奇迹。
  长征,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史诗。长征将永远刻在中国革命的丰碑上。
  长征的胜利,是一曲响彻云霄、震撼神州的革命英雄般的凯歌。长征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的必胜决心、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长征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长征精神和会师精神。大会师是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所以,会师精神是长征精神的延续和升华。他们不仅是党和人民军队优良传统同作风的高度凝结,也是后来的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的发展基础。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长征精神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展望未来,长征精神依然引领我们再创辉煌。我们要把长征精神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返回
2025年07月15日  第7962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长征精神丰碑永存 红军业绩万古流芳

——赴西北甘肃省会宁县等红色革命根据地考察学习体会

刊发时间:2018-06-11 A3版  作者:李荣清 【字体:大 中 小】

  笔者有幸参加由临沧市延安精神研究会组织的革命老区红色考察团,到西北甘肃省会宁县红军长征胜利会师旧址等红色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亲自走进红军战斗过的地方对红军会师和西路军高台、古浪战役八路军驻甘办事处这段历史有了更翔实的了解,到革命老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深受洗礼、受益匪浅。
  红军三大主力(即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旧址——会宁
  会宁,一个灿烂吉祥的名字,一座古老的高原小城。位于甘肃省中部、兰州以东150多公里处古为用武之地、历史之重镇,史称“秦陇锁钥”。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这里胜利会师时,毛主席亲笔写下了“会宁,好地名,好地名啊!红军会师、中国安宁”这17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至今仍模写在纪念馆门顶上。
  1934年至193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红25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军事围剿,实行战略转移北山抗日、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击退了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数万里,终于在以会宁为中心的甘肃中部地区胜利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是革命力量大团结的典范,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北上抗日战略实现和民族抗战的前进阵地。会师楼,远远望去就像一位老人一直眺望着连绵起伏的华家岭山梁。日夜倾听着黄河奔腾不息的涛声,向我们一次次讲述1936年的慷慨悲壮,讲述着那年10月的欢呼和拥抱……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高台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位于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县城东南角、馆内掩埋着西路军转战河西、血战高台壮烈牺牲的红5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近3000名革命先烈的忠骨。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部及第5军、第9军、第30军共21800余将士、奉中革军委的命令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1月,组成西路军转战河西走廊。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同敌人殊死搏斗、历时半年之夕、歼敌25000余人、在战略上有力策应了河东红军主力的斗争、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实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西路军古浪战役是一场悲壮的惨烈战斗
  古浪,古称虎狼关,是兵家必争之地。敌首马步芳放言,要敌前线总指挥马元海“城存尔存,城亡尔亡”的训示。1936年11月14日拂晓,红九军、在30军的策应下向古浪城发起进攻,陈伯稚等9军领导率先冲入一线冲锋陷阵。古浪城内一片土地一片血,一个战士一团火……三天三夜的古浪城争夺战,毕竟敌我双方武器装备、给养悬殊过大,敌方有飞机大炮掩护,骑兵冲锋,我方只有步兵上阵,子弹打光了就肉搏,敌人冲上来、红军压下去,再冲上来,再压下去,红军伤亡惨重。9军毙敌2000余人,自身伤亡2400多人。军长孙玉清身负重伤,军参谋长陈伯稚、25师师长王海清等20多位中高级指挥员壮烈牺牲,留下了“古浪三战,第九军折半”之说。
  八路军驻甘办事处
  八路军驻甘办事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设在兰州的公开办事机构、是领导甘肃抗日救亡、进行后方发动、实现全民族抗战的重要基地,也是西北国际交通线上的重要枢纽。从1937年5月至1943年11月的六年间,办事处在党代表谢觉哉,处长彭加伦、伍修权的领导下,坚定地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营救被俘流落的红西路军将士,接待党的过往人员、输送进步青年奔赴延安和抗日前线,转运苏联援华物资、以及指导中共甘肃工委开展工作方面作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被周恩来亲切地誉为“革命的接待站,战斗的指挥所”。
  通过这次实地考察学习,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受到了教育,坚定了信念。红军广大指战员为什么能够经受得住那样艰难困苦的考验?为什么能够创造出那样惊天动地的业绩?就是因为红军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什么是红军长征精神呢?习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正是这种伟大的精神、产生了伟大的军队、伟大的战士、伟大的奇迹。
  长征,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史诗。长征将永远刻在中国革命的丰碑上。
  长征的胜利,是一曲响彻云霄、震撼神州的革命英雄般的凯歌。长征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的必胜决心、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长征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长征精神和会师精神。大会师是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所以,会师精神是长征精神的延续和升华。他们不仅是党和人民军队优良传统同作风的高度凝结,也是后来的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的发展基础。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长征精神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展望未来,长征精神依然引领我们再创辉煌。我们要把长征精神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