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英雄事迹 坚定理想信念

刊发时间:2018-06-18 A3版  作者: 杨老三

  为瞻仰革命历史遗存,追寻伟人的光辉足迹,重温先烈的英勇事迹,感受伟大的长征精神,5月20日,我们到红军会师旧址会宁县参观,讲解员引导我们一起重温红军长征的历史,重温长征路上共产党人团结一心,不畏艰辛、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红军从长征开始的30万部队到会师后的不足3万人,是真正的九死一生。
  长征跨越了15个省份,翻了40多座高山险峰,其中包括20余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皑皑雪山,渡过了近百条江河,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在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6.5万里征程中,红军与重兵“围剿”的敌人作战,先后进行了600余次重要战斗,平均3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平均每天急行军50公里以上,平均每300米就有1名红军烈士的遗骨。
  长征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而且形成了彪炳千秋的伟大长征精神。这个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定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率、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长征是中华民族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万世不朽的丰碑。
  是什么力量把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凝聚在一起,他们明知征途艰险却毫无畏惧,前赴后继地奔向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是崇高的共产党主义理想,这种力量就是永存的长征精神。作为后人,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要铭汇英雄的事迹,就是要激励民族的斗志,就是要继承先烈的遗愿,就是要光大人民的魂魄!我们真切地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确实来之不易,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江山,需要我们后人用千倍万倍的真情去珍惜,去呵护。
  通过参观、听讲解员讲解,我们认识和理解当年大会师铸就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敢于胜利”的精神。坚定信念就是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信念,就是坚信正义事业必将胜利的信心,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革命信念坚如铁的精神!艰苦奋斗就是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共同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坚忍不拔,自强不息,英勇顽强去战胜困难的精神。团结一致就是坚持真理、集中统一,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精诚协作、步调一致的精神。敢于胜利就是面对困难不屈服,险象环生不畏惧,迎难而上,沉着应战,勇往直前,视死如归,用超人的勇气和惊人的胆略夺取胜利的精神。会师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长征精神的延续和升华。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所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新的长征。在新长征的路上,我们应发扬红军长征精神,使之作为推动我们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精神力量。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在红军长征的年代,危机四伏的社会现状,再加上日寇的野蛮侵略,中国已经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境地。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却置民族危亡于不顾,连续向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围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到危急关头,中国革命到了危急关头,中华民族到了危急关头。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我们党领导红军,在坚定的革命信念指引下,凭着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非凡的智慧,战胜了千难万险,胜利完成了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新的伟大征程。
  作为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充分体现出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确定为远大理想,始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朝着这个伟大理想前行。党和红军几经挫折能不断奋起,历尽苦难可淬火成钢,就是因为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保持纯粹的政治本色,始终彰显崇高的政治灵魂。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人民在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民主富强的新中国。但这才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的路还更长。我们必须继续坚定理想信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可以看出,理想信念是管用的。那么,什么是理想信念呢?如何才能坚定理想信念?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一定要具有红军的长征精神和理想信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胸怀大志、心胸开阔,才能做到坦荡大气,才能有高境界、高智慧,才能做到敢担当,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刻苦学习政治理想。中国古人讲为学可以明志。这个“志”就是理想信念。没有理论的成熟就没有政治的坚定,没有政治的坚定就没有理想的先进,没有思想的先进就不可能产生出创新的实践。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树立和实现党的理想的科学理论。我们要自觉学习科学理论,把理想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把信念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学习,也要重视马克主义基本原理和经典著作的学习。
  积极投身实践。人的认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验证和强化,理想信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牢固树立起来、实现开来。要立足岗位职责,坚持真抓实干,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任劳任怨的态度,勤勤恳恳地做好每项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延研会的各项工作开展,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加深对理想的认识,不断坚定实现理想的信念。
  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能力水平。将理想化为现实,必须以相应能力为支撑。能力的主体是方法,统筹方法的是方法论。在当前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中,要不断激发党员干部敬业的热情十分重要,改革创新必须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刻苦学习人类社会优秀的文明成果,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为理想而奋斗的动力。

返回
2025年07月16日  第7969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铭记英雄事迹 坚定理想信念

刊发时间:2018-06-18 A3版  作者: 杨老三 【字体:大 中 小】

  为瞻仰革命历史遗存,追寻伟人的光辉足迹,重温先烈的英勇事迹,感受伟大的长征精神,5月20日,我们到红军会师旧址会宁县参观,讲解员引导我们一起重温红军长征的历史,重温长征路上共产党人团结一心,不畏艰辛、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红军从长征开始的30万部队到会师后的不足3万人,是真正的九死一生。
  长征跨越了15个省份,翻了40多座高山险峰,其中包括20余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皑皑雪山,渡过了近百条江河,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在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6.5万里征程中,红军与重兵“围剿”的敌人作战,先后进行了600余次重要战斗,平均3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平均每天急行军50公里以上,平均每300米就有1名红军烈士的遗骨。
  长征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而且形成了彪炳千秋的伟大长征精神。这个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定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率、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长征是中华民族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万世不朽的丰碑。
  是什么力量把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凝聚在一起,他们明知征途艰险却毫无畏惧,前赴后继地奔向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是崇高的共产党主义理想,这种力量就是永存的长征精神。作为后人,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要铭汇英雄的事迹,就是要激励民族的斗志,就是要继承先烈的遗愿,就是要光大人民的魂魄!我们真切地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确实来之不易,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江山,需要我们后人用千倍万倍的真情去珍惜,去呵护。
  通过参观、听讲解员讲解,我们认识和理解当年大会师铸就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敢于胜利”的精神。坚定信念就是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信念,就是坚信正义事业必将胜利的信心,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革命信念坚如铁的精神!艰苦奋斗就是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共同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坚忍不拔,自强不息,英勇顽强去战胜困难的精神。团结一致就是坚持真理、集中统一,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精诚协作、步调一致的精神。敢于胜利就是面对困难不屈服,险象环生不畏惧,迎难而上,沉着应战,勇往直前,视死如归,用超人的勇气和惊人的胆略夺取胜利的精神。会师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长征精神的延续和升华。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所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新的长征。在新长征的路上,我们应发扬红军长征精神,使之作为推动我们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精神力量。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在红军长征的年代,危机四伏的社会现状,再加上日寇的野蛮侵略,中国已经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境地。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却置民族危亡于不顾,连续向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围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到危急关头,中国革命到了危急关头,中华民族到了危急关头。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我们党领导红军,在坚定的革命信念指引下,凭着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非凡的智慧,战胜了千难万险,胜利完成了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新的伟大征程。
  作为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充分体现出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确定为远大理想,始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朝着这个伟大理想前行。党和红军几经挫折能不断奋起,历尽苦难可淬火成钢,就是因为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保持纯粹的政治本色,始终彰显崇高的政治灵魂。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人民在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民主富强的新中国。但这才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的路还更长。我们必须继续坚定理想信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可以看出,理想信念是管用的。那么,什么是理想信念呢?如何才能坚定理想信念?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一定要具有红军的长征精神和理想信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胸怀大志、心胸开阔,才能做到坦荡大气,才能有高境界、高智慧,才能做到敢担当,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刻苦学习政治理想。中国古人讲为学可以明志。这个“志”就是理想信念。没有理论的成熟就没有政治的坚定,没有政治的坚定就没有理想的先进,没有思想的先进就不可能产生出创新的实践。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树立和实现党的理想的科学理论。我们要自觉学习科学理论,把理想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把信念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学习,也要重视马克主义基本原理和经典著作的学习。
  积极投身实践。人的认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验证和强化,理想信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牢固树立起来、实现开来。要立足岗位职责,坚持真抓实干,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任劳任怨的态度,勤勤恳恳地做好每项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延研会的各项工作开展,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加深对理想的认识,不断坚定实现理想的信念。
  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能力水平。将理想化为现实,必须以相应能力为支撑。能力的主体是方法,统筹方法的是方法论。在当前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中,要不断激发党员干部敬业的热情十分重要,改革创新必须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刻苦学习人类社会优秀的文明成果,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为理想而奋斗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