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乡镇文化站的活力
乡(镇)文化站是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载体,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阵地。近几年来,农村文化站的硬件建设已基本满足了,但在文化活动的开展上,形式单一,娱乐活动匮乏,农民晚上除了看电视,就是打牌或打麻将,既影响青少年的学习和进一步发展,也使得农民的文化素质在整体上偏低,更影响着未来社会的稳定,延缓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如何加快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方位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生活需求,让农民与先进文化广泛接触,不断接受现代文明和科学技术知识,使精神文明领域不会出现“断层”,使农村文化生活不再单调,使文化站真正成为乡村文化的“加油站”呢?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只有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强化各级政府的责任,将文化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将文化建设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乡(镇)年度目标考核,才能真正使文化站“活”起来。省、市、县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全额拨付文化站建设资金及相关活动经费,确保惠民工程落到实处,逐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
二是要安排既热爱又懂行的人来抓文化工作。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足,农村基层文化生活基本还停留在单纯搞文娱活动的阶段,未能寓教于乐,把娱乐性和先进性、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有机结合起来,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村文化发展的要求。必须配齐、配全文化站工作人员,要对素质好,可塑性强、有志于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他们汲取营养,把握时代脉搏,尽快步入专业化轨道,为文化事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是要根据时代的发展特点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变化、不断充实农村文化活动内涵,创新农村文化活动形式。农村文化站,最基本要有一个图书阅览室,一个贴报栏群,一个实用技术培训中心,让图书阅览室成为农民的知识文化获取地,让贴报栏成为农民的情报信息源,让实用技术培训中心成为庄稼人学习农业科技技能的学校,只有使农村文化站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加油站”,才能使文化站更好地发挥农村文化“加油站”的作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命”在于活动,而增强新农村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在于创新,除了举办传统的文体活动外,要与时俱进地结合新媒体发展举办一些特色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越来越普及,文化站可以举办一些季节性的手机摄影比赛,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把获奖作品在贴报栏群上展出,让农民享受创作带来的乐趣;还要注重加强本地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和保护利用,弘扬和传承优秀民俗文化,引导、鼓励和支持农民的文化艺术创作,精心组织开展富有当地特色的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活动,并在微信、博客等新媒体上展出,努力培育打造地方特色鲜明、群众基础广泛、文化底蕴深厚的本土农村公共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