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谋 聚焦做 同进步
——永德县“俐侎人模式”促民族团结进步
俐侎人是临沧市独有的一个彝族支系,永德县是全市最大的俐侎人聚居区,共有俐侎人3809户15204人,占全市俐侎人总人口的72.4%,主要分布在乌木龙彝族乡和亚练乡。永德县俐侎人普遍居住在海拔1700米至2200米的高海拔地区,长期以来,受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等因素制约,俐侎人居住条件较为落后,交通水利、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呈整体贫困状态。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永德县委、政府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统战工作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要求,深入实施“一增加二改善三提高”的“俐侎人”发展模式,扎实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和改善了俐侎群众的生活水平,坚定了俐侎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围绕“一增加”,让民族兄弟钱包鼓起来。由于地处高寒山区,俐侎人人均仅有水田0.65亩、耕地1.03亩,贫瘠的土地始终制约着俐侎人收入的增长。为有效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现脱贫攻坚“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庄严承诺,让俐侎群众与其他民族兄弟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永德县委、政府坚持把增加俐侎群众收入作为第一目标任务,纳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重点。一是科学编制专项规划。在市级连续出台扶持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永德县实际,编制实施了《新一轮扶持彝族支系俐侎人发展三年规划(2016年—2018年)》和《永德县贯彻落实临沧市加快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实施意见的实施方案》,并由各涉及乡(镇)牵头,因村因户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每一轮扶持均整合资金1000万元投入俐侎人危房改造、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抓实特色产业发展。立足俐侎人聚集区自然资源优势,依托产业扶贫模式,以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为契机,按照“脱贫攻坚示范、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示范、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要求,在乌木龙彝族乡菖蒲塘村建设综合示范村,通过典型示范,将更多资源和项目精准投入俐侎人聚集区,实现了核桃产业品质化、茶叶产业生态化、畜牧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模式,为俐侎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发展基础。截至目前,俐侎人聚居区共建成优质核桃基地3.43万亩、茶叶基地6332亩,种植龙胆草等生物药材8380亩,一批山羊、土猪、土鸡、萝卜等特色生态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俐侎群众人均纯收入已达7420元。
围绕“二改善”,让民族兄弟生活好起来。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期滞后,俐侎人聚居区村村寨寨仍然存在晴通雨阻、人挑马驮的情况。为有效改善俐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永德县委、政府以脱贫攻坚为统领,精准施策、精准脱贫,俐侎群众生产生活状况焕然一新。一是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俐侎人聚居区村容村貌为目标,突出群众“自行选址置换宅基地、自行结合自身经济实力选定建房面积、自行施工建房”“三个自行”原则,充分发挥俐侎群众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发扬“互帮互助不要工钱”和“一年建框架、二年封好顶、三年装修进新居”的俐侎人建房精神,引导和争取更多项目资金投入村组道路、人畜饮水、文化活动等基础设施建设,俐侎人聚居区到处呈现出“干群齐心搞建设、全家老小齐上阵”的生动场景,基础设施得到不断改善,并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积累了许多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截至目前,全县共完成俐侎人安居房建设2990户,完成投资3.85亿元,有效解决了80%以上俐侎群众的住房困难问题;累计投入道路、人饮等项目建设资金3508.64万元,完成俐侎人人口占30%以上的10个行政村通村硬板路建设75.45公里,31个自然村实现道路硬化,解决了54个自然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二是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精神面貌。长期以来,由于俐侎群众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贫困深度不仅仅表现在物质条件方面,更是直接反映在精神生活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俐侎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永德县委、政府通过推动旅游产业扶贫,以“桑沼哩 ”俐侎情人节、民俗民风等俐侎人独特的民族文化为载体,深度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创作出了一大批以俐侎人为题材的文化作品,《蜜蜂过江》《阿朵嫁衣》《过山调》等节目先后参加了省市展演活动,在广阔的舞台上展示俐侎人的民族特色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围绕“三提高”,让民族兄弟精神富起来。把提升俐侎群众综合素质、生态保护意识、社会保障水平作为俐侎人聚居区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让民族兄弟钱包鼓起来、生活好起来的同时,也让精神富起来。一是着力提高综合素质。全面实施俐侎群众素质提高工程,积极开展党建扶贫“双推进”,采取“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建档立卡贫困户”方式组建村级专业合作社,针对性开展核桃、烤烟、中草药、牲畜等种养殖技术培训88期,通过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共投入滚动发展资金450万元,在2个俐侎人聚居乡建成核桃、茶叶、畜牧养殖等专业合作社5个,发展社员1610人。同时,积极向省内外输出劳动力,实现劳务收入6000多万元,一大批掌握技术、信息的俐侎青年回乡创业,成为当地的产业发展带头人和致富带头人。二是着力提高生态保护意识。结合俐侎人聚居区植被丰富、林深叶茂的生态实际,以提升人居环境行动计划为载体,探索以村规民约为主体,以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思路,建机制、立规约,将农村“七改三清”纳入村规民约,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建设,深入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和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完成太阳能安装452户,卫生厕所改造159户,在俐侎群众中进一步树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保护意识,俐侎人聚居最多的乌木龙彝族乡森林覆盖率已达76.27%,远超全市森林覆盖率11.58个百分点。三是着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发挥大统战、大联合的优势,利用民族宗教工作与统战工作相互融合的有利条件,动员社会各界人士通过“挂包帮”“转走访”“万企帮万村”等活动关心、关爱俐侎群众社会保障工作,积极开展扶贫济困、基础设施建设、捐资助学,确保贫困俐侎群众有更加保障的基本生活,农村贫困人口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贫困人口大病救助、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截至目前,永德县俐侎群众新农合和新农保缴费参保率均达95%以上,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农合和新农保参保率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