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洛村努力打造美丽宜居新家园
“四联”机制显成效 乡村振兴迈大步
那洛村努力打造美丽宜居新家园
本报讯 (通讯员 杨 娅) 近年来,双江自治县沙河乡忙开村那洛村民小组党支部,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按照“党建+乡村旅游”的思路,探索开展“组织联建、产业联兴、文化联传、村事联治”“四联”机制,努力把那洛村打造成双江城郊的“花果山”、健康生活目的地。
组织联建聚合力。强化党支部对各类组织的领导作用,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指导建立自然村振兴理事会、产业协会、青年、妇女、老年等组织。根据各类组织的性质和乡村振兴的任务,明确其作用和职责,全面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划定党员责任区6个,由9名党员、后备干部负责包保责任区内的民事调解、环境卫生、咨询服务、消防安全等。设立社会治安、产业发展、妇幼工作、生活事务、民俗文化等7个事务委员,明确委员工作职责26条。构建起“党支部+事务委员+农户”的自治机制,组内各项事务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
产业联兴助增收。以“党支部+产业协会”“党支部+合作社”带动为主体,致富党员、产业能人、专业组织带动相结合,推动产业发展、集体增收、农民致富。巩固提升甘蔗产业450亩,推广冬季农业,发展马铃薯175亩,油菜70亩;结合那洛气候、土地等资源优势,引进水果种植大户,规划种植秋芒、枇杷、红柚、石榴等经济林果10000余株,打造乡村旅游的果品采摘区。通过创实业、谋发展,切实增加群众收入,2017年,那洛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225元。
文化联传促发展。结合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开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建设村史室,推行“五用”工作法,让少数民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加强群众文明道德习惯养成教育,广泛宣传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的名言警句进村寨。充分利用那洛傣族文化底蕴浓厚、民族风情浓郁的特点,组建那洛傣族歌舞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挖掘民族文化产业,把准“傣陶之乡”文化定位,成立傣陶文化协会和举办“土陶传习班”,探索民族文化传承和庭院经济相结合之路,使之成为那洛乡村旅游的特色亮点。
村事联治构和谐。强化党支部在乡村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组织生活、日常管理、学习教育等制度,推行“六个共同”建设美丽宜居家园的管理模式,开展旧房破厩拆除、绿化植树和增花增果,建成花台14个,种植绿化树、鲜花21338棵;用足用好促进乡村建设的利好政策,整合各级各部门项目,按照“高起点规划、特色化布局”的原则建成寨门、水上休闲亭、民族舞台,硬化入村主路以及组内道路2300米,改造污水排放管道1000米。推行 “党支部+理事会+监督管理员+农户”四位一体村庄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坚持每周一、周四全组卫生清扫制度,环境卫生得到根本转变,营造和谐秀美的乡村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