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梢变前沿 边疆大变样

——数说临沧改革开放40年
刊发时间:2018-07-20 A1版  作者:阮海燕 何国贵 尹昌红

开栏的话
  40年前的1978年12月18日,党中央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那时起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40年来,临沧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民族团结、文化繁荣、边疆稳定、民生持续改善、全面深化改革、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回望来路,不改初心。本报从今日起,开设“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专栏,全面报道临沧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鼓舞和激励全市各族人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不懈奋斗。

未标题-1.jpg

  改革开放40年来,临沧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经济加速发展的奇迹,全市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亿元迅速跃升到2017年的604.1亿元,增长了166.3倍。 

                                 尹昌红  制图

 

  当历史的巨轮驶进2018年,改革开放走过了40年的风雨历程。40年来,临沧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团结带领下,以“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为统领,发扬“头顶理想,脚踩泥巴,心中有民,手上有招,创新干、团结干、拼命干”的“临沧作风”,创造了“临沧速度”“临沧效率”,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实现了由贫穷落后到富裕文明的巨变。
  经济发展:砥砺奋进促跨越
  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604.06亿元,比1978年的3.61亿元增长166.3倍;
  2017年全市地方总财政收入61.82亿元,比1978年的0.25亿元增加246.3倍;
  2017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170.14亿元,比1978年增长9098倍;
  人均GDP由1978年的225元提高到2017年的23942元,增长了105.4倍;
  2017年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95.28亿元,比1978年增长180倍;
  ……
  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扑面而来的政策春风,是思想大转变之后的快速发展,更是改革开放的有力见证。
  回望临沧40年的发展进程,我们看到,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推动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并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提出的“三个定位”要求统领临沧的各项工作,抓实脱贫攻坚,抓项目引擎带动,抓生态绿色发展,抓沿边开发开放,抓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抓社会和谐稳定,抓党建根本保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呈现出进位赶超的良好态势,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临沧正在崛起。
  脱贫攻坚:携手共圆小康梦
  临翔区南美拉祜族乡是集高寒贫困山区、拉祜族群众聚集区和民族“直过区”为一体的贫困乡,贫困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90%。2013年以来,南美乡实施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整乡“双推进”,将党建扶贫“双推进”向脱贫攻坚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项工作延伸,使基层党建真正融入扶贫、服务扶贫、推动扶贫,全乡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如今走进南美乡,看到的是人们欣喜的笑脸,听到的是讨论如何发展产业,新事、新风、新貌层出不穷。
  这是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市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以全面落实“一户一策”精准脱贫帮扶措施为着力点,聚焦贫困村和贫困户,压实各级责任,补短板、强弱项,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稳步有序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全市农村贫困人口由2015年底的20.13万人减少到了2017年底的8.61万人。
  对外开放:内联外通带来边地繁荣
  2013年9月,国务院批准临沧设立边境经济合作区,通过以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为平台,临沧加大对外开放步伐,构筑对外开放新格局。
  临沧国境线长290.791公里,是内地通往缅甸和东南亚地区的重要门户。改革开放后,临沧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紧紧围绕对缅“五通”推进“四个先行”,切实打造沿边开放新构架,把临沧建设成为辐射中心的前沿和门户,全市对外经贸领域迅速拓展,开放型经济的水平与质量不断提高,临沧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2017年,全市进出口总额52.75亿元,比1980年增长3767倍,年均增长24.9%。
  社会事业:持续为百姓幸福加码
  2015年12月28日,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临沧第一所本科院校正式成立;
  2017年12月18日,承载着临沧人高速梦的首条高速公路——临沧机场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了临沧高速公路“零”的突破,结束了临沧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
  2018年8月8日,备受全省人民关注的云南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将在临沧举办,这是我市撤地设市以来承办的又一大型赛事活动;
  ……
  这一项项工程、一幕幕场景,见证了我市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社会各项事业均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40年来,我市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增加群众收入、增强百姓获得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本着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全市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日子,我市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大力实施教育优先、科技兴临、民生保障、文化兴市等战略,在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困有所助、劳有所得、住有所居、老有所养上持续发力,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生态建设:让大美临沧更具魅力
  “这些年,临沧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临沧城边依然可以看到各种鸟类,夏日同样也能在玉龙湖看到白鹭。”到玉龙湖看成群的白鹭在湖中人工小岛上的林间飞舞嬉戏,成了市民饭后又一消遣。
  我市历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水土流失、清洁生产、污染减排、人居环境、农村生态等重点生态工程。2017年全市森林面积达到2292.08万亩,森林覆盖率64.69%,比1995年提高了23.69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比2005年提高85个百分点;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6.86%,有力改善了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城乡环境从“一处美”迈向“一片美”,临沧更是由不为人知的“秘境”变为拥有“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中国恒春之都”“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国家森林城市”“云南最佳生态州市”等众多有影响力和巨大发展潜力名片的现代绿色生态发展城市。
  政治建设:为跨越发展提供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抓经济工作的同时,强化政治文明建设,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群众基础日益广泛,营造出良好政治生态,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使我们在任何风浪面前都站得稳、立得住、叫得响。
  2017年,全市共有基层党组织 5319个,党员11.99万名。在不同时期的改革和建设中,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都充分发挥着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回顾临沧40年改革开放的奋斗历程,留给我们最珍贵的经验与启示,无疑就是“团结”二字。历届市委始终将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作为维护领导班子团结、维护干部队伍团结的重要法宝,营造了高度统一的政治氛围,人心思齐、人心思进的良好政治氛围得到充分彰显;始终坚持从严治党,围绕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权力运行关键环节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全面建立了权力运行大监督工作格局,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挺在每名干部的工作岗位上,聚焦“四风”问题、脱贫攻坚、生态保护和侵害群众利益等重点,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管党治党责任全方位落实。
  回顾既往,成就巨大、殊为不易。改革开放40年,临沧在探索和创新中不断前行,不仅让全市各族人民过上了富裕安康的生活,更让大家看到了未来和谐社会的美好前景。立足新起点,开启新时代,临沧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阔步向前。

返回
2025年07月16日  第8001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末梢变前沿 边疆大变样

——数说临沧改革开放40年

刊发时间:2018-07-20 A1版  作者:阮海燕 何国贵 尹昌红 【字体:大 中 小】

开栏的话
  40年前的1978年12月18日,党中央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那时起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40年来,临沧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民族团结、文化繁荣、边疆稳定、民生持续改善、全面深化改革、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回望来路,不改初心。本报从今日起,开设“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专栏,全面报道临沧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鼓舞和激励全市各族人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不懈奋斗。

未标题-1.jpg

  改革开放40年来,临沧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经济加速发展的奇迹,全市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亿元迅速跃升到2017年的604.1亿元,增长了166.3倍。 

                                 尹昌红  制图

 

  当历史的巨轮驶进2018年,改革开放走过了40年的风雨历程。40年来,临沧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团结带领下,以“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为统领,发扬“头顶理想,脚踩泥巴,心中有民,手上有招,创新干、团结干、拼命干”的“临沧作风”,创造了“临沧速度”“临沧效率”,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实现了由贫穷落后到富裕文明的巨变。
  经济发展:砥砺奋进促跨越
  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604.06亿元,比1978年的3.61亿元增长166.3倍;
  2017年全市地方总财政收入61.82亿元,比1978年的0.25亿元增加246.3倍;
  2017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170.14亿元,比1978年增长9098倍;
  人均GDP由1978年的225元提高到2017年的23942元,增长了105.4倍;
  2017年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95.28亿元,比1978年增长180倍;
  ……
  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扑面而来的政策春风,是思想大转变之后的快速发展,更是改革开放的有力见证。
  回望临沧40年的发展进程,我们看到,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推动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并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提出的“三个定位”要求统领临沧的各项工作,抓实脱贫攻坚,抓项目引擎带动,抓生态绿色发展,抓沿边开发开放,抓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抓社会和谐稳定,抓党建根本保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呈现出进位赶超的良好态势,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临沧正在崛起。
  脱贫攻坚:携手共圆小康梦
  临翔区南美拉祜族乡是集高寒贫困山区、拉祜族群众聚集区和民族“直过区”为一体的贫困乡,贫困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90%。2013年以来,南美乡实施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整乡“双推进”,将党建扶贫“双推进”向脱贫攻坚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项工作延伸,使基层党建真正融入扶贫、服务扶贫、推动扶贫,全乡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如今走进南美乡,看到的是人们欣喜的笑脸,听到的是讨论如何发展产业,新事、新风、新貌层出不穷。
  这是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市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以全面落实“一户一策”精准脱贫帮扶措施为着力点,聚焦贫困村和贫困户,压实各级责任,补短板、强弱项,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稳步有序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全市农村贫困人口由2015年底的20.13万人减少到了2017年底的8.61万人。
  对外开放:内联外通带来边地繁荣
  2013年9月,国务院批准临沧设立边境经济合作区,通过以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为平台,临沧加大对外开放步伐,构筑对外开放新格局。
  临沧国境线长290.791公里,是内地通往缅甸和东南亚地区的重要门户。改革开放后,临沧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紧紧围绕对缅“五通”推进“四个先行”,切实打造沿边开放新构架,把临沧建设成为辐射中心的前沿和门户,全市对外经贸领域迅速拓展,开放型经济的水平与质量不断提高,临沧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2017年,全市进出口总额52.75亿元,比1980年增长3767倍,年均增长24.9%。
  社会事业:持续为百姓幸福加码
  2015年12月28日,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临沧第一所本科院校正式成立;
  2017年12月18日,承载着临沧人高速梦的首条高速公路——临沧机场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了临沧高速公路“零”的突破,结束了临沧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
  2018年8月8日,备受全省人民关注的云南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将在临沧举办,这是我市撤地设市以来承办的又一大型赛事活动;
  ……
  这一项项工程、一幕幕场景,见证了我市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社会各项事业均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40年来,我市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增加群众收入、增强百姓获得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本着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全市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日子,我市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大力实施教育优先、科技兴临、民生保障、文化兴市等战略,在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困有所助、劳有所得、住有所居、老有所养上持续发力,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生态建设:让大美临沧更具魅力
  “这些年,临沧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临沧城边依然可以看到各种鸟类,夏日同样也能在玉龙湖看到白鹭。”到玉龙湖看成群的白鹭在湖中人工小岛上的林间飞舞嬉戏,成了市民饭后又一消遣。
  我市历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水土流失、清洁生产、污染减排、人居环境、农村生态等重点生态工程。2017年全市森林面积达到2292.08万亩,森林覆盖率64.69%,比1995年提高了23.69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比2005年提高85个百分点;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6.86%,有力改善了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城乡环境从“一处美”迈向“一片美”,临沧更是由不为人知的“秘境”变为拥有“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中国恒春之都”“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国家森林城市”“云南最佳生态州市”等众多有影响力和巨大发展潜力名片的现代绿色生态发展城市。
  政治建设:为跨越发展提供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抓经济工作的同时,强化政治文明建设,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群众基础日益广泛,营造出良好政治生态,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使我们在任何风浪面前都站得稳、立得住、叫得响。
  2017年,全市共有基层党组织 5319个,党员11.99万名。在不同时期的改革和建设中,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都充分发挥着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回顾临沧40年改革开放的奋斗历程,留给我们最珍贵的经验与启示,无疑就是“团结”二字。历届市委始终将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作为维护领导班子团结、维护干部队伍团结的重要法宝,营造了高度统一的政治氛围,人心思齐、人心思进的良好政治氛围得到充分彰显;始终坚持从严治党,围绕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权力运行关键环节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全面建立了权力运行大监督工作格局,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挺在每名干部的工作岗位上,聚焦“四风”问题、脱贫攻坚、生态保护和侵害群众利益等重点,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管党治党责任全方位落实。
  回顾既往,成就巨大、殊为不易。改革开放40年,临沧在探索和创新中不断前行,不仅让全市各族人民过上了富裕安康的生活,更让大家看到了未来和谐社会的美好前景。立足新起点,开启新时代,临沧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