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马克思》观后感

刊发时间:2018-07-30 A3版  作者:杨茂芳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一生饱尝颠沛流离的艰辛、贫病交加的煎熬,但他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成就了伟大人生。
  也许是祖祖辈辈过尽了艰难困苦日子的缘故,也许是接受中国共产党培养教育40多年的缘故。我对中国共产党有着深厚的思想感情,尤其对共产党的创始人马克思无比崇敬。因此,将《不朽的马克思》纪录片看了10来遍,有时夜深人静时看,有时拂晓时间看。带着纸笔看,打开手机便签看。
  马克思的女儿问马克思,您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马克思回答“目标始终如一”。解读马克思的人生历程,无不绽放着“目标始终如一”的高贵革命品质的绚丽光彩。17岁的马克思,在中学时代就立下了“为人类而工作”的宏大志向。他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作文中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做出的牺牲,我们的幸福属于千百万人。”
  在后来的日子里,马克思更是历尽了千辛万苦。当任《莱茵报》编辑期间,发表了很多犀利抨击普鲁士政府的专制统治、维护人民权利的文章。莱茵省议会通过了林木盗窃法案,对到地主的林地里捡拾枯枝的农民以盗窃罪除以重罚。马克思写下了《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一文,发在《莱茵报》上,为贫苦农民辩护。他指出,莱茵省议会实际上维护的是林木占有者的私人利益。
  因为马克思“目标始终如一”地主张全人类民主、共同进步幸福,被普鲁士政府列为“危险分子”,多次遭到普鲁士政府的驱逐,造成生活极度贫困,付不起房租费。更为悲惨的是5年内失去了3个孩子。尽管如此,他还是革命不停,为人类幸福而奋斗不停。面对英国劳工平均死亡年龄17岁(当时的英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但也是穷人的地狱),他勇敢地揭示:“不列颠工业像吸血鬼一样,只有吮吸人血而且是儿童的血才能生存!”
  被视为危险分子的马克思,没有了国籍,却拥有了整个世界。从德国到法国,从巴黎到布鲁塞尔,从欧洲大陆到大洋的彼岸,马克思为了革命事业四次被反动政府驱逐,甚至成为没有任何国籍的“世界的公民”。但他矢志不渝,和恩格斯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把正义者同盟改组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了宣告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的无产阶级战斗檄文《共产党宣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成为1848年欧洲革命中无产者的革命号角!正如恩格斯所言,《共产党宣言》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
  马克思“目标始终如一”的革命品质,成就了他“为人类而工作”的伟大事业。他积极参与工人运动,在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的结合中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同时也赢得了全人类的缅怀和敬仰。1999年,新千年即将到来之际,剑桥大学和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活动,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名列其后。
  2017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及其影响进行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返回
2025年07月17日  第8011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不朽的马克思》观后感

刊发时间:2018-07-30 A3版  作者:杨茂芳 【字体:大 中 小】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一生饱尝颠沛流离的艰辛、贫病交加的煎熬,但他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成就了伟大人生。
  也许是祖祖辈辈过尽了艰难困苦日子的缘故,也许是接受中国共产党培养教育40多年的缘故。我对中国共产党有着深厚的思想感情,尤其对共产党的创始人马克思无比崇敬。因此,将《不朽的马克思》纪录片看了10来遍,有时夜深人静时看,有时拂晓时间看。带着纸笔看,打开手机便签看。
  马克思的女儿问马克思,您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马克思回答“目标始终如一”。解读马克思的人生历程,无不绽放着“目标始终如一”的高贵革命品质的绚丽光彩。17岁的马克思,在中学时代就立下了“为人类而工作”的宏大志向。他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作文中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做出的牺牲,我们的幸福属于千百万人。”
  在后来的日子里,马克思更是历尽了千辛万苦。当任《莱茵报》编辑期间,发表了很多犀利抨击普鲁士政府的专制统治、维护人民权利的文章。莱茵省议会通过了林木盗窃法案,对到地主的林地里捡拾枯枝的农民以盗窃罪除以重罚。马克思写下了《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一文,发在《莱茵报》上,为贫苦农民辩护。他指出,莱茵省议会实际上维护的是林木占有者的私人利益。
  因为马克思“目标始终如一”地主张全人类民主、共同进步幸福,被普鲁士政府列为“危险分子”,多次遭到普鲁士政府的驱逐,造成生活极度贫困,付不起房租费。更为悲惨的是5年内失去了3个孩子。尽管如此,他还是革命不停,为人类幸福而奋斗不停。面对英国劳工平均死亡年龄17岁(当时的英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但也是穷人的地狱),他勇敢地揭示:“不列颠工业像吸血鬼一样,只有吮吸人血而且是儿童的血才能生存!”
  被视为危险分子的马克思,没有了国籍,却拥有了整个世界。从德国到法国,从巴黎到布鲁塞尔,从欧洲大陆到大洋的彼岸,马克思为了革命事业四次被反动政府驱逐,甚至成为没有任何国籍的“世界的公民”。但他矢志不渝,和恩格斯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把正义者同盟改组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了宣告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的无产阶级战斗檄文《共产党宣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成为1848年欧洲革命中无产者的革命号角!正如恩格斯所言,《共产党宣言》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
  马克思“目标始终如一”的革命品质,成就了他“为人类而工作”的伟大事业。他积极参与工人运动,在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的结合中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同时也赢得了全人类的缅怀和敬仰。1999年,新千年即将到来之际,剑桥大学和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活动,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名列其后。
  2017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及其影响进行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