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民政厅倾情帮扶助力沧源脱贫攻坚

刊发时间:2018-07-30 A1版  作者:杨兴云

  本报讯   (通讯员  杨兴云)   今年以来,省民政厅紧密结合沧源自治县脱贫攻坚工作计划,切实联系挂钩村实际情况,努力发挥民政部门的特点和优势,千方百计整合资源,定点扶贫工作进展顺利。
  工作队结合所住村实际,对照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出列短板,牵头制定《2018年至2020年脱贫攻坚施工图》。根据贫困户动态管理结果及干部变动情况,及时印发2018年干部结对帮扶方案,对全厅27名干部的帮扶对象进行调整,要求新调整帮扶干部及时对接贫困户,迅速熟悉贫困户基本情况,认真履行帮扶责任,确保帮扶不脱节。积极落实帮扶沧源县省级牵头单位职责,组织召开工作座谈会,共商帮扶措施、交流工作经验。制定帮扶工作计划,进一步完善协调机制,努力形成帮扶合力。
  印发2018年回访计划,统筹帮扶干部回访工作。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宣传帮扶政策,与贫困户共商脱贫对策,积极协调解决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根据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干部回访的新要求,及时印发回访工作补充通知,对帮扶干部回访工作作出统筹安排,建立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帮扶干部与贫困户之间的帮扶工作联系机制,督促工作队落实好驻村帮扶的主体责任。
  帮扶中,省民政厅始终致力于产业帮扶。着眼岩帅镇长远发展,邀请省农科院4名专家到村开展实地调研,为产业帮扶提供科学依据。在做好传统种养殖帮扶的基础上,引进新的产业项目到2个贫困村。通过“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形式引进蜜蜂养殖,在2个贫困村养殖200余箱蜜蜂。牵手云南中药材种植协会,通过提供种子、肥料等形式,扶持贫困户种植龙胆草200亩、红花500亩。协调云南省坚果协会,引进1000亩澳洲坚果种植项目,通过无偿提供良种苗、农资、技术培训等全产业链服务,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与云南省电子商务协会合作,成立爱心茶园,建立爱心产业合作社,对2个挂包村农副产品进行加工包装,利用云南省电子商务协会的电商渠道对农产品进行销售,拓宽贫困村农副产品销售渠道。
  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人才主管部门优势,积极引导专业社会工作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扶持沧源县源心社会工作站,在2个挂包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投入51.95万元,开展群众救助、脱贫能力提升、产业发展等帮扶,开展县“三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选派培训等。积极支持推广沧源社工经验,举办社工参与脱贫攻坚论坛,邀请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知名专家以及省、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论坛,共商社会工作人才参与脱贫攻坚大计。
  按照保持队员稳定、帮扶持续稳定要求,新派5名素质过硬的年轻干部充实到脱贫攻坚一线,做好队员轮换工作。结合挂钩村工作队员管理实际,完善工作队员述职、例会、学习、分片包干机制,从工作作风、纪律、能力等方面强化队员管理,确保队员发挥驻村作用。认真落实扶贫队员相关待遇,加大队员工作经费保障力度。建立工作总队长、工作队长、派出处室(单位)负责人与工作队员谈心谈话机制,积极为队员解决困难问题,确保队员安心、安身、安业。

返回
2025年07月16日  第8011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省民政厅倾情帮扶助力沧源脱贫攻坚

刊发时间:2018-07-30 A1版  作者:杨兴云 【字体:大 中 小】

  本报讯   (通讯员  杨兴云)   今年以来,省民政厅紧密结合沧源自治县脱贫攻坚工作计划,切实联系挂钩村实际情况,努力发挥民政部门的特点和优势,千方百计整合资源,定点扶贫工作进展顺利。
  工作队结合所住村实际,对照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出列短板,牵头制定《2018年至2020年脱贫攻坚施工图》。根据贫困户动态管理结果及干部变动情况,及时印发2018年干部结对帮扶方案,对全厅27名干部的帮扶对象进行调整,要求新调整帮扶干部及时对接贫困户,迅速熟悉贫困户基本情况,认真履行帮扶责任,确保帮扶不脱节。积极落实帮扶沧源县省级牵头单位职责,组织召开工作座谈会,共商帮扶措施、交流工作经验。制定帮扶工作计划,进一步完善协调机制,努力形成帮扶合力。
  印发2018年回访计划,统筹帮扶干部回访工作。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宣传帮扶政策,与贫困户共商脱贫对策,积极协调解决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根据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干部回访的新要求,及时印发回访工作补充通知,对帮扶干部回访工作作出统筹安排,建立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帮扶干部与贫困户之间的帮扶工作联系机制,督促工作队落实好驻村帮扶的主体责任。
  帮扶中,省民政厅始终致力于产业帮扶。着眼岩帅镇长远发展,邀请省农科院4名专家到村开展实地调研,为产业帮扶提供科学依据。在做好传统种养殖帮扶的基础上,引进新的产业项目到2个贫困村。通过“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形式引进蜜蜂养殖,在2个贫困村养殖200余箱蜜蜂。牵手云南中药材种植协会,通过提供种子、肥料等形式,扶持贫困户种植龙胆草200亩、红花500亩。协调云南省坚果协会,引进1000亩澳洲坚果种植项目,通过无偿提供良种苗、农资、技术培训等全产业链服务,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与云南省电子商务协会合作,成立爱心茶园,建立爱心产业合作社,对2个挂包村农副产品进行加工包装,利用云南省电子商务协会的电商渠道对农产品进行销售,拓宽贫困村农副产品销售渠道。
  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人才主管部门优势,积极引导专业社会工作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扶持沧源县源心社会工作站,在2个挂包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投入51.95万元,开展群众救助、脱贫能力提升、产业发展等帮扶,开展县“三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选派培训等。积极支持推广沧源社工经验,举办社工参与脱贫攻坚论坛,邀请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知名专家以及省、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论坛,共商社会工作人才参与脱贫攻坚大计。
  按照保持队员稳定、帮扶持续稳定要求,新派5名素质过硬的年轻干部充实到脱贫攻坚一线,做好队员轮换工作。结合挂钩村工作队员管理实际,完善工作队员述职、例会、学习、分片包干机制,从工作作风、纪律、能力等方面强化队员管理,确保队员发挥驻村作用。认真落实扶贫队员相关待遇,加大队员工作经费保障力度。建立工作总队长、工作队长、派出处室(单位)负责人与工作队员谈心谈话机制,积极为队员解决困难问题,确保队员安心、安身、安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