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谱写新时代双拥工作新篇章
军地合力 军民同心
我市谱写新时代双拥工作新篇章
本报讯 (记者 贺 玲 通讯员 彭玉芬) 长期以来,我市和驻临军警部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开展双拥工作,谱写了新时代军爱民、民拥军的临沧篇章, 创造新时代双拥工作的“临沧经验”“临沧样板”。我市连续三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全市和市辖5个县(区)被命名为第九届全省双拥模范(先进)城(县);临沧公安边防支队被省人民政府授予“辑枪缉毒英雄集体”荣誉称号,卖盐场边境站被公安部荣记集体一等功,为建设幸福文明美丽新临沧作出贡献。
今年以来,市、县(区)调整充实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双拥工作的领导。根据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军区政治工作局联发的《关于做好云南省第十届双拥模范(先进)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推荐工作的通知》要求,市委办、市政府办下发《关于认真做好省级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工作的通知》和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做好省级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工作的通知》。全市各级开展创建“五个一”活动,即:拍摄一个专题片、编辑一本画册、编辑一套资料、撰写一个专题报告、撰写一份申报事迹材料,推荐上报临沧市、凤庆县、云县、镇康县、耿马自治县为全省第十届双拥模范城(县),3个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和3名爱国拥军模范个人,同时将双拥创建工作在《临沧日报》、临沧电台、微信等新闻媒体上播放和刊登。
按照全市双拥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把更多的优秀士兵人才留在临沧、扎根临沧、到临沧干事创业”的精神,优抚安置科作为牵头科室,市双拥办与相关单位做好协调沟通,协助召开退役士兵就业创业协调会议,向7个团级以上部队开展退役士兵就业创业需求问卷调查 ,有1600余名战士参与问卷调查,期间参与到77231部队开展需求调研工作。
今年元旦春节来临之际,省委、省政府慰问团深入沧源和耿马两个自治县慰问驻守当地的基层部队官兵及重点优抚对象。市县(区)各级党委、政府组成慰问组,向驻临军警部队官兵,烈军属和荣誉、复员、转业、退伍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送去新春的祝福和慰问,赠送慰问金154.4万元,举行军民联欢6场(次);走访慰问老复员军人、伤病残军人、烈军属、生活困难的转业复员退伍军人等优抚对象,慰问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和无军籍退休职工,支出慰问金160.26万元。为41户烈士父母发放温暖礼包50份,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优抚安置对象的关心关怀。持续推行在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考中划出5%的专项名额,定向招录驻临部队干部未就业随军家属。
年初,市政府出台《临沧市驻临部队干部随军家属工作工作调动办法(试行)》文件。春节前期,由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临沧军分区联合组织“助力随军家属就业、助推退役士兵创业”专场招聘会在临沧举办。有20多家企事业单位为招聘提供近130个岗位,涉及酒店、医药、网络科技、电子商务、体育健身、超市、文化推广等行业,有退役士兵39人,随军家属5人,各类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及失业人员100多人参加招聘会,约66人与招聘方初步达成就业意向协议。通过举办专项招聘会,进一步整合军地双方资源,健全随军家属和退役士兵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解决部队官兵的后顾之忧,促进全市随军家属和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服务改革强军。
驻临部队视驻地为故乡,节日期间,积极开展惠民生、暖民心、解民忧活动。从“挂钩到贫困村、联系到学校、结对帮贫困户、拓展帮个人”四个层面对扶贫工作组织实施,确保精准扶贫绝对“精准”。帮建基层政权组织,发挥部队党建优势,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以党建促脱贫,广泛开展以联学创新理论、联创先进组织、联建文明建设“三联”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军地基层党组织互学互帮互促活动。协助推动教育扶贫,着眼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积极配合实施教育扶贫工程,集中力量为驻地贫困学校捐赠教学设备,整治校园环境,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搞好医疗卫生扶持,每季度深入1个边境贫困村寨,走访困难群众120次,为92余户困难群众送去价值15万余元慰问品。以扫黑除恶、打击农村地区赌博等专项行动为抓手,严打黄、赌、毒、走私、黑恶势力等违法犯罪活动,完成处突预案并开展专项演练,强化人证对照、录入查控、行李物品检查等重点环节,清查重点场所87处,检查出入境人员11万余人(次),车辆3万余辆(次),有效地维护我市边境辖区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