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庆县“五化”齐抓美丽乡村建设
本报讯 (通讯员 鲁正芹) 凤庆县按照相关部署要求,“五化”齐抓、多措并举,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建设管护机制化。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管护形式,鼓励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推行农村厕所改造建设、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庄风貌提升。建立并实施环境治理依效付费制度,完善垃圾处理收费制度、鼓励有条件的村庄探索建立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支持村级组织和农村“工匠”带头人等承接村内环境整治、村内道路、植树造林等小型涉农工程项目。组织开展专业化培训,把当地村民培养成为村内公益性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的重要力量。建立健全工程质量和安全责任制,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同时,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做到农房建设有规划管控、村有整治安排、生产生活空间合理安排。加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建立健全违法用地和建设查处机制,基本实现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
污水治理梯次化。根据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鼓励采用生态处理工艺。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
村容村貌品位化。加快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快补齐农田水利设施短板,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用水调节。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建设,完善净化、消毒设施配套。大力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和通信设施建设,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坚持规划设计先行,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弘扬传统农耕文化,提升田园风光品质。引导村民在房前屋后栽花种树,绿化美化庭院,积极创建绿色村庄。加强古树名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修复,保护森林和湿地等资源。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组织开展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活动。
垃圾治理常态化。统筹考虑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利用、处理,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有条件的村庄推行适合农村特点的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方式。边远村庄不具备外运条件的农村生活垃圾,在实行源头减量后,通过建设卫生填埋、堆肥或技术成熟且符合环保要求的小型焚烧设施等就近就地处理。在村庄保洁和垃圾收费制度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稳定村庄保洁队伍,加快建立并实施垃圾处理收费机制。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重点整治垃圾围村、农业生产废弃物利用处置和农村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利用处置。
厕所革命合理化。合理选择改厕模式,推进厕所革命。县城周边和其他环境容量较小的村庄,加快推进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治理。其他村庄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引导农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人口规模较大村庄配套建设公共厕所。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各乡镇结合实际,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