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背后的故事
55.5 金(其中带入24.5枚)、26.5银、35铜,金牌榜第10名,获得团体总分1358分,总成绩榜第6名,并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这是临沧市代表团在云南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上交出的成绩单,创下我市参加历届省运会的最好成绩。
沉甸甸奖牌的背后,是临沧市文体广电和新闻出版局体育训练中心全体运动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艰辛付出,也是以文明亮为代表的教练团队殚精竭虑、兢兢业业训练的成果,两年前播撒下去的种子,今朝终于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聆听金牌背后的故事,更值得我们对这支队伍肃然起敬。
“其实我一开始是射击教练,2016年初,临沧市文体广电和新闻出版局体育训练中心刚组建射箭队,但缺乏正规教练,我便毫不犹豫开始转项目来担任射箭队的教练。”临沧市射箭队的教练文明亮简短介绍了自己。站在记者面前的文明亮,因为长期在室外从事教练工作,脸庞、手臂被晒得黝黑发红,甚至还粗糙脱皮。
“作为户外教练,风吹日晒雨淋已经是家常便饭。这次省运会上,我们射箭队共射落7金、10银、4铜,取得这样的成绩,我很高兴,再苦再累也值得。”文明亮继续说:“但回头想想这群孩子真的很不容易,他们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苦和累。特别是女孩子,皮肤娇嫩,手指头因为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已经变粗变形,厚厚的茧子堆了一层又一层;那些从县上来的孩子,为了不耽误学习和训练,只能牺牲回家的时间;因为还有文化课的学习,他们总在争分夺秒的找时间训练,更别说能像同龄的孩子一样出去外面玩游戏、逛街……”
“今年5月中旬,全队运动员开始放下文化课的学习,进入比赛场地马不停蹄地集训。每名运动员每天使用弓箭弹力约80多斤,射箭装备练习7小时以上,平均射出500余支箭……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多的辛勤耕耘,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成果。”文明亮说。长期同吃同住同练,他已经和这些孩子打成了一片,在技术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中悉心照顾,既是严师又是慈父。
市文体广电和新闻出版局体育训练中心主任谢仕祥说:“我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30余年,但在省运会上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成绩得来也非常不易。”
谢仕祥介绍,训练中心一开始只有田径、射击、柔道、举重4个项目,后来进一步聘请教练组建了拳击、射箭、摔跤项目,参赛省运会的项目增多、斩获金牌的机会更多。随着学生们文化学习、专业训练、住宿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进一步吸引更多的学子前来学习和训练,备战省运会的队伍不断壮大,进一步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奖励机制,解除了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后顾之忧。优秀、专业、尽职尽责的教练团队,为培养优秀的运动员队伍在无怨无悔的奉献和付出。该训练中心还经常组织教练外出学习和培训,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同时想方设法把运动员输送到训练条件更佳的场所参训,进一步提升运动员竞技水平。
谢仕祥说:“接下来我们要开始进行下一个省运会周期的选材和训练工作,在原本7个参赛项目基础上,再增加篮球、羽毛球等项目,充分利用现有教练员的资源优势,争取在下一届省运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