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领域监督应“多管齐下”
“教育脱贫一批”是精准脱贫“五个一批”中,管长远、管根本的重要举措之一。扶志扶智并举,才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把强化教育扶贫领域的监督作为重中之重,是派驻纪检监察机构题中之义,应时之策。面对繁重的教育扶贫任务,加强教育扶贫领域的监督,应“多管齐下”才能奏效。
一、突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这个重点,确保“临门一脚”不射偏。加强与教育督导室的沟通配合,督促县区教育主管部门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攻坚工作,力争2018年按规划完成镇康、沧源2个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目标任务。已经通过基本均衡认定和验收的临翔、云县、凤庆、永德、耿马、双江6个县(区),督促其进一步巩固成果,强化整改落实。督促镇康、沧源2个县抓紧做好“迎国检”的自检自查,查缺补漏,做好准备,切实踢好贫困县脱贫退出迎检“临门一脚”。
二、抓住“控辍保学”这个关键,确保“零辍学”不突破。督促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要求,不断增加教育资源配置,提升保障水平。紧扣“一个都不能少”目标,突出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等特殊群体,认真落实好“一县一策、一校一案”和“一家一案、一生一案”;依法落实政府及其部门和监护人法定责任。督促各地加大对辍学儿童少年的劝返工作力度,巩固提升控辍保学成果。督促各地办好每一所学校,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让设备设施和图书真正“用”起来,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和吸引力。
三、关注特殊教育学生提升这个热点,确保“一人一案”不遗漏。督促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关注留守儿童做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推动构建社会关爱服务体系。认真落实《云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7-2020年)》各项要求,围绕特教资源教室、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做好特殊教育学生“一人一案”。
四、补齐“全面改薄”工作这个短板,确保“20条底线”不触碰。督促镇康、沧源两县紧扣“20条底线”标准要求,加快推进工程建设,用好“全面改薄”贫困县配套资金政策,加快施工进度和设备采购配置的工作,确保2018年“迎国检”前舍建设和设备采购任务按期完成,并按照既定规划统筹做好66人以上超大班额消除工作。
五、打牢教育队伍建设这个根基,确保“基本均衡”不降标。督促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实施好乡村教育支持计划,协调落实《关于全省中小学统一编制标准和创新管理的若干意见》和《云南省特殊教育学校机构编制标准》,充分利用现有编制资源,为乡村学校配齐补足紧缺教师,大力实施“特岗计划”。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提升专业能力素质。
六、做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这篇文章,确保“两个全覆盖”不打折。督促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继续扎实做好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营养改善计划“两个全覆盖”,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提高生均公用经费使用的效益。认真落实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小学生生活补助政策。对于未按规定落实政策的人和事,督促驻县(区)教育纪检监察机构发现一起,查出一起,绝不姑息。
七、夯实教育信息化建设这个基础,确保“全覆盖”不空缺。督促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做好辖区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有关工作,加快“云网端融合、四全两有”义务教育网络建设。继续实施“全面改薄——中小学信息化设备配备项目”,实现多媒体教室覆盖义务教育班级80%的目标。做好教育扶贫平台和扶贫数据库的建设应用,在贫困乡(镇)组织实施“一校带多校”(1+N)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保障教学点开出开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