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翔区多措并举确保年内脱贫摘帽
完善保障体系 层层压实责任
临翔区多措并举确保年内脱贫摘帽
本报讯 (特约记者 杨中美) 临翔区以加强和完善“八个体系”建设进一步压实责任,全面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确保2018年实现10553贫困人口脱贫,37个贫困村(深度贫困村21个)、1个深度贫困乡脱贫退出,实现全区脱贫摘帽。
全面深化区、乡、村三级书记抓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机制,深化区级部门行业扶贫责任落实机制,深化“挂包帮”定点扶贫和驻村工作队员责任落实机制,抓实“关键少数”。全面建立沪滇扶贫协作工作责任落实机制,争取在人才交流、资金使用、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携手奔小康行动等方面获得对口帮扶。把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以行政村为基础、乡(镇)为重点,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区级项目库、乡级路线图和村级施工图建设工作,把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项目化,推动项目建设尽早见效益。着力巩固提升传统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兴特色产业和短平快增收项目;加强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全覆盖;开展菜单式、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实行“一户一案、一人一策”;设立区级产业精准扶贫循环发展基金,设立与贫困户产业扶贫贷款需求相匹配的产业精准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全面开展小额扶贫信贷。
在“临翔清风”微信公众号开通一键举报功能,优化建设“公开、透明、动态、便捷”的脱贫攻坚阳光监督平台,设立脱贫攻坚“五级联动”群众诉求点,拓宽反映问题渠道。整合市、区脱贫攻坚督查检查力量,深化脱贫攻坚常态化、全过程督查巡查;把脱贫攻坚纳入巡察工作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区纪委监委脱贫攻坚专项督察组职能作用,行业扶贫部门加大对脱贫攻坚政策落实、项目实施、资金管理等业务监督检查,实现监督“无死角”、检查“全覆盖”。持续深入落实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五项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整改、统筹推进的工作格局。
用好用活基层力量 ,把贫困群众最关心、最在意,直接影响群众满意度的政策措施讲清楚、讲明白;用好村史室、农家书屋等村组活动场所,营造脱贫攻坚社会大环境。抓实舆论引导,营造积极向上舆论氛围;培育、挖掘并推出富有临沧特色的脱贫攻坚先进典型;适时邀请中央和省、市媒体开展脱贫攻坚主题采访,宣传临翔区脱贫攻坚的举措、成效和经验。
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好党的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好建房、产业、就医、就学等方面的惠民政策;建立乡土人才库,以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讲好脱贫故事,宣讲改革开放以来本村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方面的巨大变化;“帮眼前”与“扶长远”相结合,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
从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脱贫攻坚能力、掌握精准扶贫的方法论、激发工作干劲入手,对全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扶贫第一线干部进行全员覆盖、分级负责、分类培训。进一步深化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全面加强领导干部脱贫攻坚理论、政策业务知识储备,着力提升扶贫干部研究解决脱贫攻坚困难和问题的能力水平。
坚持以实绩为导向完善考核评估体系,坚持每年对乡(镇、街道)党委和政府进行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对区级重点行业扶贫部门进行行业扶贫考核,对区级“挂包帮”单位进行扶贫考核,对区级脱贫攻坚督查巡查组、驻村扶贫工作队进行扶贫工作综合考核。坚持年终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将脱贫攻坚综合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评优评先、绩效评价、任用调整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