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马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察
发现问题507个,移交领导干部问题线索50件51人
本报讯 (通讯员 字文升)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巡视工作方针,按照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察,有效地巩固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两个率先”开启新篇章。率先开展首轮巡察。2016年11月,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县(区)首轮巡察,派出两个巡察组,分别对1个乡(镇)党委、1个县直部门开展首轮巡察。率先开展巡察“回头看”。2018年3月,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巡察“回头看”,对勐永镇首次杀出巡察“回马枪”,对没见底问题“再了解”“再发现”。截至2018年8月,共开展了五轮巡察,对4个乡(镇)、14个县直部门开展了巡察。共发现问题507个,移交领导干部问题线索50件51人,其中,县管干部31名。
“三项举措”淬炼铁军队伍。 强化理论武装。将《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党内监督条例》以及政治巡察基础业务资料编印成巡察工作“口袋书”,方便巡察干部学习。巡察前,组织开展“四个一”学习活动,即“一次集中培训,交流一次工作体会,组织一次知识测试,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强化巡察干部“实战”训练。选派干部参加省、市巡视巡察业务培训或者跟班学习17人次。强化人才储备。采取组织推荐、个人自荐相结合方式,从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审计、发改等部门遴选了40名优秀干部纳入县委巡察人才库,强化巡察人才储备。从严监督管理。以落实《巡察干部“十不准”》《巡察工作保密要求》等制度为抓手,把“严细深实”的要求体现到巡察队伍建设中,强化内控制度,严守各项巡察纪律,确保巡察实效。
“四种方式”拓宽问题线索渠道。谈话。运用“谈”问清事实、探明真相,通过“谈”打消顾虑、开展批评教育,严肃“谈”靶向问题、抓住关键,开展谈话540人次。核查。聚焦“三大问题”“六项纪律”,紧盯涉农资金、扶贫攻坚、工程项目建设等领域问题,查阅资料19500份,开展工作纪律检查39次,行业专项检查14次,着力发现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信访。公布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和接访地点,以及巡察联系信箱,构建“信、访、电、网、微”五位一体群众信访举报渠道,收到来电来信来访11件。联合。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组织、政法、审计等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完善问题线索移送、协调联动办案和办理反馈机制,及时通报和移送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县委巡察机构发函有关部门10份,收到复函10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五个清单”做实“后半篇”文章。 发现问题清单一目了然。将巡察发现的问题分门别类,形成问题清单,建立问题档案,确保巡察反馈问题全面真实、原汁原味,有理有据、一目了然。整改措施清单责任到人。被巡察单位根据巡察反馈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间,具体责任人。整改落实清单全程跟踪。做好建账、立账、查账、销账等基础性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被巡察单位,以及相关单位强化对整改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确保反馈的问题条条整改、件件落实。整改销号清单限时办结。建立巡察整改问题清单,倒排整改期限,限期督办催办,对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严肃批评和问责,确保整改落实到位。成果运用清单提升巡察实效。运用多级联动整改方式,对各单位问题线索办理情况及巡察成果运用情况进行跟踪督办,做到问题线索去向明确、办理结果追索有据,不断深化和巩固巡察成果。
“六个实践”谱写新华章。 系统谋划。印发了《中共耿马自治县委巡察工作规划(2016-2020年)》,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细化任务清单,明确责任人、时间表和路线图,以一配套、系统的方案引领巡察各项工作。政治挂帅。在巡察工作组中成立临时党支部,用党旗引领巡察,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销号管理。将发现问题、反馈问题、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及运用“四种形态”分类处置情况制作成表格上墙,实施挂图作战,实行销号管理。关心关爱。巡察后,起草一封感谢信,发送给巡察干部派出单位及本人。并形成《巡察干部鉴定》存入个人人事档案,作为其年度考核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近两年来,提拔任用巡察干部4人,交流到重要岗位任职9人。适时研讨。巡察结束后,组织全体巡察干部对巡察工作进行总结点评,对普遍性、共性问题深入开展研讨,交流巡察体会,互相提高。注重提炼。经过近两年的反复实践、系统总结和理论提升,出台了巡察工作实施细则、巡察工作流程、巡察成果运用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推进了巡察工作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