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出快乐和荣光
——访省残运会乒乓球比赛临沧代表队
在本届残运会乒乓球比赛现场,来自临沧市代表队的小运动员赵坤然娴熟地接住对手打过来的球,再来一个反手攻球,给对手来了个猝不及防,成功赢得了一分。
“好球!加油!”听到现场观众的喝彩声,赵坤然泰若自然,专注地继续发球、接球、攻球……
本届残运会,10支代表队29名乒乓球运动员中,刚满12岁的赵坤然是年龄最小的一位,来自镇康县勐堆乡,刚上四年级,左上肢残疾。比起同龄孩子,台下的他羞涩内向,低着头很少说话。但每次一听见工作人员喊他名字准备上场时,立马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抬头挺胸步入场地,镇定自若地开始接球、发球……
每到关键时刻,站在场外的教练李文存总是耐心地提醒和点拨着需要的技术要领。一局结束,他落后了几分,因为他这次对抗的是来自昭通市的一名动作技术更娴熟的实力派运动员,败了也在常理中。赵坤然毕竟是个小孩子,刚走出场地就蹲在地下低头哭了起来,一旁的队友李卫英姐姐不断抚慰他,他才渐渐平复下来。
李卫英,是一名来自永德县大山乡的运动员。如果不走路,完全看不出她下肢有缺陷,她一直微笑着和队友攀谈,那抹自信阳光的笑容特别显眼。她球技也很不错,在台上发挥自如。可微笑的背后,又有谁知她的痛苦?
一局结束后,她笑着走出场地,开始举起水瓶大口喝水。教练李文存马上制止:“慢点喝,当心呛到。赶快把外衣穿上,不然会着凉的。”李文英听话地点点头,套上外衣。
记者看到这幕,开玩笑的对教练说:“你真好,待他们就像自己的儿女一般。”李文存叹了口气,说道:“他们真的不容易,这批集训我带了8名运动员。他们来自不同县(区),家庭都很困难,凭着对乒乓球的热爱,从6月份开始,他们到市体育馆开始参加集训,3个月的时间,从怎样正确拿球拍开始,慢慢的能简单发出球、接住球,再练习攻球以及更多的取胜技巧。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以外,基本都在练球。因为高强度的练习球技,装有假肢的运动员,腿被磨得红肿破皮;肢体残疾的运动员身体缺乏协调性,时常摔倒和碰撞……他们没有抱怨,也没有退缩,只是更加努力地投入到训练中,只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快乐健康,同时努力去夺取更多奖牌,为临沧争光。”李文存一番话,满是心疼和怜爱。
前来观看比赛的李洪伟感触颇深,他说:“赛场上很平常的一个动作,对于我们来说很轻松就可以做到。但是对于他们,应该要练习很久才能完成。从他们身上流露出来的是一种自强不息、努力向上、不怕吃苦的精神。尤其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感动了我,非常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