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人民满意教育 筑跨越发展基石
——改革开放40年临沧市教育事业发展综述
教育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我市与上海市崇明区结对,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加大教育帮扶力度,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
临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深入一线调研学校建设。
市教育局党员开展党员主题日活动。
市教育局领导检查学校教育工作情况。
丰富多彩的课堂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组织能力,培育集体主义,陶冶情操、发展智能。
学前教育在园(班)人数从1980年的3011人增加到2017年的59694人;小学在校人数从1980年的196949人减至2017年的188459人;初中在校人数从1980年的27398人增加到2017年的85810人;普通高中在校人数从1980年的5082人增加到2017年的35677人;中等职业教育从1990年的3631人增加到2017年的20804人;特殊教育从无到有, 2017年在校生达1873人……
小学、初中毛入学率分别为113.78%、105.0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4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1.48%;临沧师专“转型升本”为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全市校舍总建筑面积达420万平方米,建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475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实现“全覆盖”;实施“美丽中国”教育项目,与缅甸的教育交流逐步扩大,与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楚雄师范学院等高校合作有效推进;2018年,全市普通高考实考人数和上线人数双双突破万人大关,总上线率达99.98%……
天道酬勤,春华秋实。40年来,一代又一代临沧教育人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页页厚实的历史,收获了一个个丰硕的果实。改革开放40年来,临沧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办学质量稳步提高、民族教育有新发展、教育对外交流有新突破、教育公平迈出新步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走出了一条教育科学发展、均衡发展、跨越发展之路。
砥砺奋进的40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市教育事业得到持续发展。
“八五”期间,全市基础教育普及程度持续提高,至1995年,有34个乡镇基本普及六年义务教育,同时基本实现了普及初等教育。成人教育取得突破,全市文盲率由33.7%下降到17.4%。创办特教学校1所,开办弱智儿童辅读班2个,填补了全市残疾人教育的空白。
“九五”期间,全市8县全部实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普六”工作全面完成, “普九”攻坚开始启动,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校舍建筑面积达213.83万平米,年均递增10万平米。“十五”期间,启动了临沧教育学院教学综合楼建设、市幼儿园搬迁建设、市一中扩建、凤庆一中、永德一中学生公寓建设等一批招商引资项目,全市学校建设得到加强。
“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11.64亿元,先后实施农村初中改造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改造D级危房145.48万平方米,新增校舍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投入1.2亿元,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小学计算机生机比分别达17:1和70:1,中小学生均图书分别达11.58册和14.22册,中学信息技术课开课率达100%。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98.25%、97.66%、92.58%。全市8县(区)全面实现“两基”目标,“普九”地区人口覆盖率达100%,初中毛入学率达101.65%,巩固率达98.36%,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4%以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沧市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市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在临沧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截止2017年,全市共有学校1925所(个),在校学生399923人。其中幼儿园754所,在园幼儿59694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74.7%;小学1025所(含教学点189个),在校生188459人;普通初中102所,在校生85810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48%;完全中学19所,其中一级完中7所;特教学校4所,在校生795人;普通中专学校3所,在校生12185人;职业高中8所,在校生5365人;成人中专(教师进修学校)8所,在校学生128人;高级技工学校1所,在校生3126人;高等学校1所,有本科在校生2517人,专科学生6167人。全市共有教职工26820人(含高校414人),其中专任教师24559人(含高校370人)。
跨越发展的40年
走进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临沧市第一中学、临沧市民族中学、临翔区南屏小学等学校,现代化的教育氛围、一流的教育设施与校园美景浑然一体,一股清新和谐的育人之风扑面而来。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改革开放以来,临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不断加大办学投入,学校硬件设施不断改善,学规模不断扩大,全市教育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
1985年,全市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先后进行教育管理体制、中等教育结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招生、毕业生分配制度等改革,并取得初步成效。
从2001年开始,全市按照《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压缩小学一师一校点,小学校数从3515校降至2985校,减少530校。
2005年4月, 临沧市被确定为全省教育综合改革的试点地区之一。市委、市政府出台《临沧市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及《临沧市校长选拔考核管理暂行办法》等11个配套文件,稳步推进教育改革。卫校、技校、财校、农校调整为市教育局主管,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教育学院、农校、市技工学校、市一中、市体育中学、临翔区职中等学校的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乡(镇)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构建了“中心学校+村完小+校点”的农村教育管理体系。学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校长公选制、教职工全员聘用制、绩效工资分配制“三制”改革顺利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资源配置改革迈出新步伐。2015年12月,出台《临沧市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改革资源配置、人才培养、教育发展方式,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通过实施学校校安工程、临沧师专“专升本”建设项目、中等职业教育建设项目等教育工程,“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建校舍建筑面积达203.5181万平方米,到2015年,校舍总建筑面积达387.043万平方米,初中计算机生机比10:1,完全小学计算机生机比25:1,中学生均图书23.38册,小学生均图书17.27册。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价值增加了553万元,达598万元,建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200所。
——队伍素质大幅提高。实施“名师工程”和“校长培养行动计划”、国培、省培、市培计划,加强教师培养培训,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到2015年,教职工总量增加307人,专任教师总量增加736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增加127人,省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增加168人;校长持证上岗率达100%;正高级职称教师达7人,实现了零的突破,到2017年,正高级职称教师达14人,副高级职称达8777人;教师学历基本实现了小学专科化、初中和高中教师本科化。
——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国家教育体制七项改革试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得到有效落实;组建了工业职业教育集团、卫生职业教育集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取得新突破;以国门学校、华文教育基地、汉语中小学推广基地、沿边口岸学校建设为契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建设初见成效;建成了临沧天有实验学校,全市民办教育从学前教育向小学、初中、高中教育迈进,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全覆盖,截止2017年底,全市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达63所,在校学生18269人。
——教育精准扶贫成效明显。出台《临沧市教育扶贫实施方案》,建立纵到底、横到边的教育脱贫网络,层层压实责任,全力抓好教育精准扶贫。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教育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向上争取资金10.57亿元;下达教育惠民专项资金37631.8万元;下达学生资助专项资金18批次45114.23万元,受益学生50多万人次。
——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得到加强。出台《进一步加强市直教育系统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加强对教育系统党建工作的领导,持续提升教育系统党建工作规范化水平。截止2017年,8县(区)均成立了教育党工委,建立学校基层党组织635个,“三会一课”制度全面落实。
春华秋实的40年
2018年高考成绩公布后,临沧大地再次传出喜讯:全市普通高考实考人数和上线人数双双突破万人大关,实考人数达10148人,总上线人数达10146人,比1980年的405人增加9741人,总上线率达99.98%,为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最高总上线率。其中,高考总分 600 分以上学生占比、一本上线率、本科上线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位居全省前列;5 人进入全省前 50 名 ……
辉煌的成绩单上,凝聚着市委、市政府殷切关怀,凝聚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汗水。40年来,临沧市在抓实教育改革、改善办学条件、管理水平、队伍素质的同时,狠抓办学水平和质量,普通高考质量逐年提升。
1977年,高等学校恢复统一招生考试制度。1978年,临沧开办师专班,同年招收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各1班。
1980年,全市2476人报名参加高考,高等院校共录取65人,录取率仅为2.37%。此后,报考人数逐年提高,至1987年,全市报考人数达3378人,录取人数升至405人,录取率达12%。
1989年后,全省实施高中会考制度,高等院校录取率逐年提高。其中,1997年录取739人,录取率跃升至41.7%;1999年,录取739人,录取率升至49.8%;2001年录取1244人,录取率升至63.7%。
2004年,全市高考取得新突破,报考人数4167人,本、专科录取人数首次突破2000人大关。
2011年,全市高考总上线人数6324人,总上线率达95.14%,其中,一本上线率达13.86%,二本上线率达33.41%,一本、二本上线率均居全省第4位。此后,全市二本及以上上线率连续8年居全省前列。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全市整体办学质量大幅提升,建成一级示范幼儿园19所、省一级高完中8所、省级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实验学校2所、中等职业教育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1所、高级技工学校1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1所、省部级重点职业学校5所、省级示范性职业学校3所。特殊教育实现从义务教育向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延伸。民族教育建设工程和边境县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稳步推进,在省一级完中开设民族高中班。建成一批“双语”幼儿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和双语教育。教育公平迈出了新步伐,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实现全覆盖,并率先在全省启动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幼儿营养改善计划,镇康、耿马、沧源3个边境县实施了14年免费教育。关心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农转城子女和残疾人子女平等接受教育机制不断完善。全市职业学校每年输出0.7万多名技术技能人才,开展各类技术培训30万人次。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每年输出近千名各类专业人才,并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服务临沧跨越式发展科研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2016年,全市高考再创佳绩,龚书凡同学以713分获全省理科状元,打破临沧无高考状元的历史。
2017年,全市普通高考一本上线1781人,上线率18.07%,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2018年高考600分人数718人,占比名列全省第三位。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临沧教育再次踏上新征程。临沧教育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学有优教需求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去年10月31日,临沧印发了《关于聘请普通高中教育人才援建边疆帮扶临沧工作方案(试行)》,诚聘普通高中名校长、名师、教育专家援建边疆帮扶临沧,实施质量提升工程,振兴边疆民族教育事业。临沧全市8县(区)一中分别引进一套教学团队,通过3至5年时间推动临沧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上新台阶。截至目前,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山东等中东部发达地区共有80名援建帮扶人员赴临沧8县(区)一中到岗开展帮扶工作,人民群众正在教育发展的跨越中拥有更多“获得感”。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新时代赋予教育事业前所未有的重任,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面对新的使命,全市教育工作者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践行“临沧作风”,更好地回应更好、更公平、更优质的人民群众教育期盼,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临沧篇章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