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云县农民增收瓶颈问题的初探
长期以来,农民增收致富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也是制约脱贫攻坚和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瓶颈。因此,破解农民增收这个核心、瓶颈问题,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基础。
云县要破解农民增收问题必须立足于县情,提高站位,总结过去取得的一些成功经验,吸取一些符合云县县情的外来经验,不拘一格,大胆尝试,才能真正实现跨越发展。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导,结合实际,作好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这篇大文章,探索农民增收瓶颈问题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云县农民增收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经济层面来看。云县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发展后劲不足、农民持续增收难是制约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第一大瓶颈。一方面发展农业产业时出现季节性劳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又出现劳动力闲置。农民持续增收难始终是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第一大瓶颈。
从政治层面来看。云县村级自治组织建设比较薄弱,未能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带头人”。当地村民没有发展致富的领路人和主心骨,产业发展各自为政,人心不齐,村级干部未能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头人”。相对而言,先富裕起来的一部分人也没有带动其他村民共同发展致富的资金基础和能力。
从文化层面来看。随着农村生产方式的不断改进,从农业中解放出来的很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得不到有效转移,少部分人整日无所事事,法制意识淡薄,进取精神不足,很多农民信仰缺失、赌博成风、封建迷信盛行、传统的伦理道德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没能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
从社会层面来看。云县农村社会事业滞后,主要体现在教育、卫生、文化、人口和计生、社会保障等方面。整体来看,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
从生态层面来看。云县生态环境脆弱,抗风险能力较低。县委确定的“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是符合云县长远发展、造福于子孙后代的伟大战略。生态脆弱,抗风险能力低无疑是“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的拦路虎。
二、解决云县农民增收瓶颈问题的对策
解决农民增收瓶颈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是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症结和重大课题,解决这一难题根在农民、本在政府、枝在社会、叶在市场、资金在土壤。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农民主动、党委重视和引领、政府支持、社会关注,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和农民的主体作用,农民是主体是解决增收问题的核心和内因,党委、政府、社会是助推动力和外因,市场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熔炉。解决农民增收瓶颈应该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难题。
(一)搭建广泛的农民综合教育培训平台,大幅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农民是农村发展增收致富的主体收益者,是农民增收问题的核心和内因,起着决定性作用,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到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根在农民,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好似建立植株健康发达的根系系统,使其能够有效吸收各种养分。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就是要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知识、职业技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能力。对完成义务教育后不能继续升学的农村学子鼓励进入职业院校继续学习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知识,力争为农村输入更多技能型人才,有利于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最终实现大幅提升农民综合素质的目标。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逐步建成发展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地因时制宜是实现农村跨越发展的基本要求,紧紧围绕新发展理念进行规划布局。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分层次进行研究,不能闭门造车,力避重复建设。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稳中推进,讲求实效,兼顾面上推进与产业发展结合重点突破,求得实效。改善农民的精神面貌,一个地方的村容村貌体现着这个地方的习俗、风格和精神面貌,帮助自然村组对村容村貌进行科学规划、稳步整治,避免对公共用地、基础道路你占一点我占一点,减少重复投入,节约支出,增强其抵抗自然灾害风险能力。
(三)积极引导,转变生产方式,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生产方式的变革是一场革命,云县农村绝大部分属于山区,各种信息相对闭塞,思想相对封闭,小农意识相对较强,本位思想相对突出,有一部分人受过去发展一些产业失败的影响,心里产生畏惧感,甚至对基础政权组织产生信任危机。依托国家项目扶持、企业带动、协会协作、规模性的规划发展适宜当地气候生态环境的多类药材产业,规模规划科学发展畜牧产业,发展特色养殖产业的规模,改造升级传统的茶叶产业、注重打造品牌、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等等。借鉴、创新、改进生产方式,激发调动一切有利于推动产业发展的因素,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得到实惠。
(四)争取更多的国家项目资金扶持,加快推进城镇化,有序实现农村人口的合理流转。人要富、寻对路。根据云县高寒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半山区土地资源有限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云县农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可以探索梯度转移方法推动城镇化进程,有序实现农村人口的合理流转,高寒山区农民有效转移后能够大幅恢复生态环境,真正走出绿色发展的路子,逐步实行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战略目标,有效实现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有序实现农村人口的合理流转,有力推动城镇化进程效果相对要好,通过广泛进行宣传动员、引导,可采用激励补助加农民自愿参与的方式稳步推进。
(五)开源节流,拓展农民增收渠道。解决农民增收瓶颈问题的目标是实现开源节流。开源就是要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节流就是要降低生产成本、学会理财、增强抗风险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支出。跳出农业看农业,外出务工或者经商的农民,条件成熟的落户于城镇,激发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激情,掀起农民返乡创业热潮,拓广农村经济的来源;普及信息网络时代农村家庭的理财知识是实现农民开源节流的重要保障,充分利用各类培训平台,给农民传授的农村家庭理财知识。
(六)政府主导,实现农村综合改革新突破,资源向农村倾斜。政府是农村综合改革的主导者,农民是农村综合改革的主体和受益者,农村综合改革要实现新突破必须要有农民的主动参与配合,即政府主导和农民主动的有机结合。作为政府层面,除了引导、指导外还需要努力向国家争取更多的扶贫项目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对扶持农村项目讲求精准性,不散胡椒面,有的放矢,务求实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造血式扶贫力度,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整合财政发展资金,实现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切实为农民解决更多发展资金紧缺的瓶颈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