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临沧政法文化建设的认识

刊发时间:2018-09-17 A3版  作者:熊红芳

  政法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政法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是政法干部共同的精神家园。开展政法文化建设,就是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发挥其在提升素质、规范行为、服务大局等方面的功效。
  一、政法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沧市政法各部门坚持把政法文化建设作为提高政法队伍人员素质、推动政法工作发展的动力,不断尝试创新政法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充分发挥政法文化的引导、教育和凝聚作用,用先进政法文化推动政法队伍建设科学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等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这主要体现在:
  对政法文化缺乏正确认识。政法文化是政法机关的“灵魂”,是政法干部干警共同的精神家园,是推动政法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但部分政法领导干部对政法文化建设认识不足,存在对政法文化概念模糊,认为政法文化建设就是美化机关环境、兴建文化娱乐设施和举行文体活动等,忽视了政法文化的精神内涵,以及政法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教导作用。
  政法文化特色不鲜明。在建设政法文化过程中,尚未完全把政法文化与临沧地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未因地制宜,汲取本地的人文历史传统,创新形成自身的文化特色。首先是制度不健全,重业务轻文化,没有形成自己的政法文化品牌。缺乏政法文化发展的土壤,没有建立一个能反映地区本系统本单位文化业务发展的历史馆,大多仅局限于荣誉室。其次是没有组建或参加摄影协会、书画协会、文学协会、体育协会等不同形式的兴趣小组。没有开展经常性的文化活动,未形成浓厚的政法警营文化氛围。
  政法文化人才短缺。政法队伍文化修养水平参差不齐,有文体特长的干警不多,人才匮乏,缺少一支相对固定、具有良好组织协调能力,能熟练掌握政法警营文化工作规律的文化人才队伍,干警原创的政法文化精品日趋渐少。
  二、加强政法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着眼于制度建设,制定系统的、长远的政法文化发展规划。强化顶层设计,尽快出台关于政法文化建设的长远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各级政法部门再结合地域特色细化措施抓落实,确保有人办事、有钱办事。
  (二)塑造保障文化,搭文化平台,建设“政法之家”。首先是全面落实职业保障制度。在对政法干警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的同时,要着力构建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的政法人文环境,努力营造有利于政法干警身心健康、依法履职的良好氛围。其次是大力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牢固树立强基固本的思想,建立一个能反映政法部门历史发展的荣誉室,充分体现政法文化的历史厚重感和审美高品位。组建摄影协会、书画协会、文学协会、体育协会等不同形式的兴趣小组,为政法文化发展提供良好的舞台。第三是广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充分发挥文体活动在陶冶情操、更好地凝聚警心警力,舒缓压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第四是着力打造服务型“政法之家”。政法委要统筹好、协调好政法各部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把政法委建设成为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之家,努力提升全市政法领导的领导艺术水平,以领导者良好的文化修养和人格魅力来带动全市政法文化建设。
  (三)塑造外显文化,树好政法部门和政法干警形象。首先是营造法治氛围,彰显法律权威。要把政法机关的办公环境建设得威严庄重、沉稳大气,塑造政法机关正义之师的崇高形象。其次是强公共关系,塑文化品牌。加强新媒体外宣建设,尽可能多地开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栏目,要融入政法文学和政法工作影视等内容,明确专职人员进行网络维护,及时更新信息内容。第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树好政法形象。按照“四忠于”“五过硬”要求,在全市政法机关以“五查五整顿”为抓手,开展政法队伍纪律作风专项整治活动,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沧江政法铁军”,打造良好的政治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治安环境、生态环境“五大环境”,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公共安全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返回
2025年07月21日  第8060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浅谈对临沧政法文化建设的认识

刊发时间:2018-09-17 A3版  作者:熊红芳 【字体:大 中 小】

  政法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政法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是政法干部共同的精神家园。开展政法文化建设,就是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发挥其在提升素质、规范行为、服务大局等方面的功效。
  一、政法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沧市政法各部门坚持把政法文化建设作为提高政法队伍人员素质、推动政法工作发展的动力,不断尝试创新政法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充分发挥政法文化的引导、教育和凝聚作用,用先进政法文化推动政法队伍建设科学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等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这主要体现在:
  对政法文化缺乏正确认识。政法文化是政法机关的“灵魂”,是政法干部干警共同的精神家园,是推动政法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但部分政法领导干部对政法文化建设认识不足,存在对政法文化概念模糊,认为政法文化建设就是美化机关环境、兴建文化娱乐设施和举行文体活动等,忽视了政法文化的精神内涵,以及政法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教导作用。
  政法文化特色不鲜明。在建设政法文化过程中,尚未完全把政法文化与临沧地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未因地制宜,汲取本地的人文历史传统,创新形成自身的文化特色。首先是制度不健全,重业务轻文化,没有形成自己的政法文化品牌。缺乏政法文化发展的土壤,没有建立一个能反映地区本系统本单位文化业务发展的历史馆,大多仅局限于荣誉室。其次是没有组建或参加摄影协会、书画协会、文学协会、体育协会等不同形式的兴趣小组。没有开展经常性的文化活动,未形成浓厚的政法警营文化氛围。
  政法文化人才短缺。政法队伍文化修养水平参差不齐,有文体特长的干警不多,人才匮乏,缺少一支相对固定、具有良好组织协调能力,能熟练掌握政法警营文化工作规律的文化人才队伍,干警原创的政法文化精品日趋渐少。
  二、加强政法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着眼于制度建设,制定系统的、长远的政法文化发展规划。强化顶层设计,尽快出台关于政法文化建设的长远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各级政法部门再结合地域特色细化措施抓落实,确保有人办事、有钱办事。
  (二)塑造保障文化,搭文化平台,建设“政法之家”。首先是全面落实职业保障制度。在对政法干警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的同时,要着力构建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的政法人文环境,努力营造有利于政法干警身心健康、依法履职的良好氛围。其次是大力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牢固树立强基固本的思想,建立一个能反映政法部门历史发展的荣誉室,充分体现政法文化的历史厚重感和审美高品位。组建摄影协会、书画协会、文学协会、体育协会等不同形式的兴趣小组,为政法文化发展提供良好的舞台。第三是广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充分发挥文体活动在陶冶情操、更好地凝聚警心警力,舒缓压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第四是着力打造服务型“政法之家”。政法委要统筹好、协调好政法各部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把政法委建设成为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之家,努力提升全市政法领导的领导艺术水平,以领导者良好的文化修养和人格魅力来带动全市政法文化建设。
  (三)塑造外显文化,树好政法部门和政法干警形象。首先是营造法治氛围,彰显法律权威。要把政法机关的办公环境建设得威严庄重、沉稳大气,塑造政法机关正义之师的崇高形象。其次是强公共关系,塑文化品牌。加强新媒体外宣建设,尽可能多地开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栏目,要融入政法文学和政法工作影视等内容,明确专职人员进行网络维护,及时更新信息内容。第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树好政法形象。按照“四忠于”“五过硬”要求,在全市政法机关以“五查五整顿”为抓手,开展政法队伍纪律作风专项整治活动,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沧江政法铁军”,打造良好的政治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治安环境、生态环境“五大环境”,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公共安全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