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着力打造教育管理铁军
坚持改革建机制 队伍建设上水平
我市着力打造教育管理铁军
本报讯 (通讯员 李奇昌) 近年来,市教育局完善教育管理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着力打造教育管理铁军,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全面提升教育行政管理水平,加快推进临沧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强化政治规矩。市、县、乡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学区、学校管理干部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强化“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对上级党委、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及时研究,及时落实,严禁违反政治纪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认真执行或选择性执行,工作落实不力、不求实效等情况发生。
强化依法治教。按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要求,建立规范高效的行政审批、许可、强制等教育管理制度,加强对出台重要教育政策文件的合法性审查,依法依规组织各级各类学校的招生、收费、教学、管理、评价等管理工作,加快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着力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校工作。
强化科学决策。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规范的党政议事决策机制,认真落实“三重一大”制度,严格执行主要领导末位表态规定,严格遵守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程序规定,规范行政决策,形成真实全面的原始记录。
强化质量管理。突出教育教学中心地位,建立以育人质量为核心的目标管理体系,认真执行《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制定临沧市中小学教学管理办法,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考核奖惩机制,强化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强化调研指导。完善教育管理干部定期不定期深入学校、走进课堂、走近师生调研、检查、指导工作制度,市、县(区)教育局领导干部每人每年深入调研指导工作不少于50所学校,随堂听课或检查教学、科研、建设、管理、安全等工作的次数不少于50次,县(区)教育局主要领导每年对辖区内的边远、薄弱学校的检查指导要实现全覆盖。乡(镇)教育办公室主任和学区中心校校长每年每人随堂听课或检查教学、科研、建设、管理、安全等工作的次数不少于100次,每年对辖区内的各类学校的检查指导要实现全覆盖。市、县(区)直属学校和乡(镇)中学校长每人每年深入课堂、师生和家长听课、检查、调研和指导不少于100次,其中随堂听课不少于30%。建立教育管理干部调研指导实地签名登记和工作笔记检查制度,切实提高调研指导的实效性。
强化贯彻落实。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临沧作风”和“横比争先进位,纵比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工作方案,制定促进各类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任务体系,实行任务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责任限时化管理,层层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工作任务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
强化应急处突。按照 “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建立和落实校园安全、考试安全、网络安全等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强化过程监管和隐患排查整改,有效预防安全管理责任事故发生,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秩序。
强化督查问效。建立实施部门、督导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检查、督查、监察机制,实行问题清单销号管理,及时纠偏整改。对领导责任、监管责任和直接责任不落实,“等、靠、要”思想严重,存在“慢、拖、推、避”等情形,导致上级决策部署不能有效贯彻落实的,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
强化党建工作。大力推进管理机关和各级各类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活动,强化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向党建要质量。建立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工程建设、招生考试、职称评聘、出差接待等规定与临沧市师德师风建设“十个严禁”和临沧市教师 “十项承诺”要求,强化运用“四种形态”特别是第一种形态,加强廉政提醒谈话教育,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强化自身建设。建立和完善政治业务学习制度,加强政治理论、法律法规、教育管理业务和现代信息技术学习,要求各级教育管理干部每年阅读教育专业书籍不少于10册,撰写政治理论学习体会和业务文章至少5篇。强化使命担当,弘扬奉献精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