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源为扶贫领域营造风清气正良好生态

刊发时间:2018-09-19 A3版  作者:魏千翔 孙 钢

下功夫出实招    精准监督执纪

沧源为扶贫领域营造风清气正良好生态

  本报讯   (通讯员  魏千翔  孙 钢)   近年来,沧源佤族自治县纪委监委自觉融入脱贫攻坚大局,以“绣花”功夫精准监督执纪问责,在思想认识、工作举措、责任追究上下功夫出实招,努力构建扶贫领域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良好生态。
  着力在拒腐思想根基上下功夫,构建“不想腐”的堤坝。充分运用媒体宣传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内容、纪律要求,通报典型案例。在县级开展党纪党规专题培训基础上,分别对全县10个乡(镇)进行轮训,把农村党员干部列入重点培训对象,采取以案说纪形式,对乡村基层贪污侵占、截留挪用、优亲厚友等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例进行剖析讲解,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通过拍摄廉政影片《叶娜的眼泪》、举办廉政文化文艺汇演、开展廉政文化书画摄影展、建设“廉政墙”,将艺术感染、文化浸润和心灵洗涤融为一体,通过艺术的熏陶和廉洁教育的洗礼,强化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反浪费、反迷信、反贪腐、反村霸,禁酒、禁赌、禁毒、禁黄”廉洁自律倡议活动,将廉洁自律倡议书粘贴到各行政村(社区)、村民小组,发放至全体农村党员干部手中,要求全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带头遵守党纪国法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勤俭朴实、生活正派、情趣健康,有效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着力在权力制约监督上下功夫,扎紧“不能腐”的笼子。压实主体责任,把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内容,制定《脱贫攻坚冲刺工作任务清单》,对标对表精准脱贫目标,明确工作任务清单,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党组)、政府的主体责任,党政“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和其他班子成员的分管责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落实机制。坚持信息公开,稳步推进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及集体“三资”管理公开监督平台管理工作,完成10个乡(镇)脱贫攻坚政策资金以及93个村(社区)、841个村民小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公开录入工作,让扶贫领域政策落实、办事环节以及资金项目在“阳光下”运行。扎紧制度的笼子,制定出台《领导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脱贫攻坚工作监督问责办法(试行)》等,推进监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强化监督检查,把监督执纪问责贯穿于脱贫攻坚全过程,认真贯彻执行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情况一月一抽查工作机制和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贯彻落实五项工作机制,2017年以来排查、移送处置扶贫领域问题线索759个,将16个脱贫攻坚工作重点部门列为县委巡察工作重点,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同时,围绕农村危房改造、提升人居环境等重点工作,在全县开展廉洁扶贫专项行动,发现问题91个,移交党委(党组)限期整改91个,下发监察建议书3份,确保扶贫领域风清气正。
  着力在监督执纪问责上下功夫,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坚决从严查处脱贫攻坚中存在的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挥霍浪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低保、危房改造、贫困地区涉农补贴和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等各项资金方面的违纪问题,以及涉及扶贫工作中庸懒散浮拖、推诿扯皮,优亲厚友、吃拿卡要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违纪问题。2017年以来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8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2人、问责11人、诫勉谈话12人、约谈提醒40人次,对不重视、不履责、慢作为的53名党员领导干部在全县通报批评,通报典型问题10起,在全县扶贫领域发挥警示、震慑、教育作用。

返回
2025年07月20日  第8062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沧源为扶贫领域营造风清气正良好生态

刊发时间:2018-09-19 A3版  作者:魏千翔 孙 钢 【字体:大 中 小】

下功夫出实招    精准监督执纪

沧源为扶贫领域营造风清气正良好生态

  本报讯   (通讯员  魏千翔  孙 钢)   近年来,沧源佤族自治县纪委监委自觉融入脱贫攻坚大局,以“绣花”功夫精准监督执纪问责,在思想认识、工作举措、责任追究上下功夫出实招,努力构建扶贫领域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良好生态。
  着力在拒腐思想根基上下功夫,构建“不想腐”的堤坝。充分运用媒体宣传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内容、纪律要求,通报典型案例。在县级开展党纪党规专题培训基础上,分别对全县10个乡(镇)进行轮训,把农村党员干部列入重点培训对象,采取以案说纪形式,对乡村基层贪污侵占、截留挪用、优亲厚友等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例进行剖析讲解,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通过拍摄廉政影片《叶娜的眼泪》、举办廉政文化文艺汇演、开展廉政文化书画摄影展、建设“廉政墙”,将艺术感染、文化浸润和心灵洗涤融为一体,通过艺术的熏陶和廉洁教育的洗礼,强化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反浪费、反迷信、反贪腐、反村霸,禁酒、禁赌、禁毒、禁黄”廉洁自律倡议活动,将廉洁自律倡议书粘贴到各行政村(社区)、村民小组,发放至全体农村党员干部手中,要求全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带头遵守党纪国法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勤俭朴实、生活正派、情趣健康,有效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着力在权力制约监督上下功夫,扎紧“不能腐”的笼子。压实主体责任,把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内容,制定《脱贫攻坚冲刺工作任务清单》,对标对表精准脱贫目标,明确工作任务清单,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党组)、政府的主体责任,党政“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和其他班子成员的分管责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落实机制。坚持信息公开,稳步推进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及集体“三资”管理公开监督平台管理工作,完成10个乡(镇)脱贫攻坚政策资金以及93个村(社区)、841个村民小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公开录入工作,让扶贫领域政策落实、办事环节以及资金项目在“阳光下”运行。扎紧制度的笼子,制定出台《领导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脱贫攻坚工作监督问责办法(试行)》等,推进监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强化监督检查,把监督执纪问责贯穿于脱贫攻坚全过程,认真贯彻执行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情况一月一抽查工作机制和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贯彻落实五项工作机制,2017年以来排查、移送处置扶贫领域问题线索759个,将16个脱贫攻坚工作重点部门列为县委巡察工作重点,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同时,围绕农村危房改造、提升人居环境等重点工作,在全县开展廉洁扶贫专项行动,发现问题91个,移交党委(党组)限期整改91个,下发监察建议书3份,确保扶贫领域风清气正。
  着力在监督执纪问责上下功夫,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坚决从严查处脱贫攻坚中存在的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挥霍浪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低保、危房改造、贫困地区涉农补贴和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等各项资金方面的违纪问题,以及涉及扶贫工作中庸懒散浮拖、推诿扯皮,优亲厚友、吃拿卡要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违纪问题。2017年以来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8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2人、问责11人、诫勉谈话12人、约谈提醒40人次,对不重视、不履责、慢作为的53名党员领导干部在全县通报批评,通报典型问题10起,在全县扶贫领域发挥警示、震慑、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