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康县擘画教育均衡发展新蓝图
谋篇布局补短板 创新推进出成效
镇康县擘画教育均衡发展新蓝图
本报讯 (通讯员 蒋正林) 近年来,镇康县奋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问题导向,落实县、乡(镇)、村组和教育行业部门“双线包保”措施,谋篇布局,创新推进,筹资投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弱项不再“弱”。通过奋力实施“全面改薄”和学校标准化建设两项工程,补齐教育发展弱项。全县解决教育用地63.6亩,新建教学楼23栋,总面积49059.7平方米,综合楼50栋,总面积46841.15平方米,学生宿舍楼28栋,总面积28420.76平方米,学生食堂8栋,总面积2289平方米,教师周转房10栋,总面积5632平方米。目前,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机比、师机比、生均图书、实验仪器等均达到或超过省定标准。
短板不再“短”。通过推进学区制管理改革,完善城乡教师交流制度,采取国培送教下乡、新任教师跟岗学习等措施,大力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不断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持续大幅提升。以镇康县被省列为“国培计划”项目县为契机,扩大培训覆盖面,2017年共组织教师参加县级以上各级各类学习培训1320多人次,全县共有市级学科带头人20名,市级名师4人,市级骨干教师68名。通过大力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不断提高村小学、教学点特岗教师的招聘比例,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政策不打“折”。县财政每年投入880万元用于实施十四年免费教育、营养餐实现全覆盖。2017年,全县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学校达108所、学生28225人;落实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全县累计办理助学贷款6007人次3933万元;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子女入学率100%。坚持义务教育阶段的“免试和就近就便入学”政策,2017年全县接受安排863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将全县1149名留守儿童的关爱作为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管理,家校联系结对帮扶等制度,开展百名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活动。开展对残疾少儿送教上门活动,确保残疾少儿入学率达100%。
通过努力,该县的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实现质的飞跃。截至2018年上半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11所,其中:义务教育学校86所(个),涉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81所。小学在校学生17572人,寄宿生10221人;初中在校生6716人,寄宿生5840人。小学专任教师1031人,学历达标1026人,达标率99.52%;初级中学专任教师467人,教师学历达标462人,达标率98.93%。图书藏量小学423731册,初中313251册;校舍建筑总面积小学210277平方米,初中131009平方米;计算机小学有2346台,教用2269台;初中1299台,教用1100台。特别是全县义务教育取得初步的成果,在2017年中考和小学升学考试中,镇康县综合成绩分别取得了在全市排名中居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