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刊发时间:2018-09-23 A3版  作者:杨老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作出的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这是一个最大的短板,也是一个标志性指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最好成绩,形成了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积累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精准方略、坚持加大投入、坚持社会动员、坚持从严要求、坚持群众主体等珍贵经验。面对要实现脱贫的艰巨任务,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贺派乡各级领导干部,清醒认识把握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他们把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提高脱贫质量,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作为脱贫攻坚的手段,率领全乡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开创了历史以来的好局面。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工作作风必须过硬。贺派乡泽安集中安置点自启动以来,倒逼工期,创新管理机制,采用小城镇集中安置方式,统筹考虑并妥善解决好搬迁群众后续生产生活问题,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提供公益性岗位、加强技能培训等措施,多渠道增加搬迁群众收入,做到“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2017年12月,82套贫困户安居房全部竣工,2018年1月,82户305人建档立卡搬迁户已经全部入住,配套水、电 、入户硬板路、太阳能路灯、4G网络、卫生公厕、活动室、活动广场、养殖小区、绿化、污水处理设施等建设已全部完成。
  规划引领,尊重群众意愿。按照“政府引导,立足实际,群众自愿”的工作思路,贺派乡泽安集中安置点选择小城镇集中安置,规划面积78.34亩,规划建设安置房82套,配套活动室、公厕、太阳能路灯、绿化、活动广场、养殖小区、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计划总投资1649.34万元。户型设计严格执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相关标准,做到人畜分离、厨卫入户。
  倒逼工期,创新管理机制。卡死2017年底要达到搬迁入住条件这个时间节点,坚决打赢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攻坚这场硬战。一是压实责任,强力推动。严格实行安置点“一名主要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二是部门协作,形成合力。县级由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长挂钩督导,乡级由乡党委书记为具体责任领导、分管发改项目建设的副乡长为现场负责人,聘请项目监理,明确了项目总负责人、现场总负责人、技术总负责人、现场施工负责人,县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督促项目建设进度,发改、住建、电力、水利、广电网络等相关部门全力配合,真正形成了上下联动、协同作战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格局。三是创新模式,强化管理。制定了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和“一公示、两表册”督促机制,即倒逼工期公示,倒逼工期日志表和建房施工形象进度表,动态跟进,倒逼工作进度。同时,按照“三天一调度、一日一统计”的工作制度,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工作进行及时跟踪督导,全面分析了解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帮助解决。项目施工实行白加黑、抢晴天、战雨天,做到当天的工作任务不能拖到第二天,必须加班加点完成,进度必须服从质量,工作得到了强势推进。
  因户施策,抓实产业扶贫。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针对不同的搬迁对象,坚持以产业发展和稳定就业为导向,扶持落实到户、到人,做到同步谋划,同步实施,同步推进。首先是加大劳动力转移就业。围绕贫困户劳动技能培训和每户贫困户要有1至2位科技明白人的目标,根据搬迁户愿意与四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耿云亿佳劳务派遣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签订劳务就业协议,促进劳动力就地、进城、省内外务工就业和自我发展创业,切实做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前,就地、进城及省内务工就业58人,省外务工就业17人,争取安置点卫生及绿化管护公益性岗位3人。其次是按照“人畜分离”“集中养殖”的要求,安置点规划建设一个集中养殖小区,并充分利用贫困户5000元产业发展补助资金,积极探索自养、代养等模式,实行集中养殖;同时实施“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甘蔗、魔芋等产业,提高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和受益程度。
  2018年9月5日,笔者到泽安新村,分别来到农户刘字保、鲁开芳和罗老二家,他们说,我们梦都没有做过,会过上这样的好日子,所有的一切都是政府给予。不是共产党领导、不是搞脱贫攻坚,哪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习近平总书记领导我们党领导得好。泽安新村所有农家的客厅都挂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像。看到泽安新村农家的住房,解决了贫困户住房难的问题,看到泽安新村规范化的建设,环境也十分优美。
  通过走访、考察,笔者认为,泽安新村老百姓居住的环境与在城市的居民已经没有多大的区别,所能享受的公共资源基本上和城市一样,展现出了城乡一体化,这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也是脱贫攻坚战的成果。
  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的精神齐心协力、顽强奋斗,书写新时代临沧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精彩篇章。

返回
2025年07月21日  第8066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刊发时间:2018-09-23 A3版  作者:杨老三 【字体:大 中 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作出的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这是一个最大的短板,也是一个标志性指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最好成绩,形成了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积累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精准方略、坚持加大投入、坚持社会动员、坚持从严要求、坚持群众主体等珍贵经验。面对要实现脱贫的艰巨任务,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贺派乡各级领导干部,清醒认识把握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他们把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提高脱贫质量,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作为脱贫攻坚的手段,率领全乡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开创了历史以来的好局面。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工作作风必须过硬。贺派乡泽安集中安置点自启动以来,倒逼工期,创新管理机制,采用小城镇集中安置方式,统筹考虑并妥善解决好搬迁群众后续生产生活问题,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提供公益性岗位、加强技能培训等措施,多渠道增加搬迁群众收入,做到“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2017年12月,82套贫困户安居房全部竣工,2018年1月,82户305人建档立卡搬迁户已经全部入住,配套水、电 、入户硬板路、太阳能路灯、4G网络、卫生公厕、活动室、活动广场、养殖小区、绿化、污水处理设施等建设已全部完成。
  规划引领,尊重群众意愿。按照“政府引导,立足实际,群众自愿”的工作思路,贺派乡泽安集中安置点选择小城镇集中安置,规划面积78.34亩,规划建设安置房82套,配套活动室、公厕、太阳能路灯、绿化、活动广场、养殖小区、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计划总投资1649.34万元。户型设计严格执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相关标准,做到人畜分离、厨卫入户。
  倒逼工期,创新管理机制。卡死2017年底要达到搬迁入住条件这个时间节点,坚决打赢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攻坚这场硬战。一是压实责任,强力推动。严格实行安置点“一名主要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二是部门协作,形成合力。县级由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长挂钩督导,乡级由乡党委书记为具体责任领导、分管发改项目建设的副乡长为现场负责人,聘请项目监理,明确了项目总负责人、现场总负责人、技术总负责人、现场施工负责人,县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督促项目建设进度,发改、住建、电力、水利、广电网络等相关部门全力配合,真正形成了上下联动、协同作战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格局。三是创新模式,强化管理。制定了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和“一公示、两表册”督促机制,即倒逼工期公示,倒逼工期日志表和建房施工形象进度表,动态跟进,倒逼工作进度。同时,按照“三天一调度、一日一统计”的工作制度,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工作进行及时跟踪督导,全面分析了解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帮助解决。项目施工实行白加黑、抢晴天、战雨天,做到当天的工作任务不能拖到第二天,必须加班加点完成,进度必须服从质量,工作得到了强势推进。
  因户施策,抓实产业扶贫。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针对不同的搬迁对象,坚持以产业发展和稳定就业为导向,扶持落实到户、到人,做到同步谋划,同步实施,同步推进。首先是加大劳动力转移就业。围绕贫困户劳动技能培训和每户贫困户要有1至2位科技明白人的目标,根据搬迁户愿意与四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耿云亿佳劳务派遣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签订劳务就业协议,促进劳动力就地、进城、省内外务工就业和自我发展创业,切实做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前,就地、进城及省内务工就业58人,省外务工就业17人,争取安置点卫生及绿化管护公益性岗位3人。其次是按照“人畜分离”“集中养殖”的要求,安置点规划建设一个集中养殖小区,并充分利用贫困户5000元产业发展补助资金,积极探索自养、代养等模式,实行集中养殖;同时实施“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甘蔗、魔芋等产业,提高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和受益程度。
  2018年9月5日,笔者到泽安新村,分别来到农户刘字保、鲁开芳和罗老二家,他们说,我们梦都没有做过,会过上这样的好日子,所有的一切都是政府给予。不是共产党领导、不是搞脱贫攻坚,哪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习近平总书记领导我们党领导得好。泽安新村所有农家的客厅都挂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像。看到泽安新村农家的住房,解决了贫困户住房难的问题,看到泽安新村规范化的建设,环境也十分优美。
  通过走访、考察,笔者认为,泽安新村老百姓居住的环境与在城市的居民已经没有多大的区别,所能享受的公共资源基本上和城市一样,展现出了城乡一体化,这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也是脱贫攻坚战的成果。
  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的精神齐心协力、顽强奋斗,书写新时代临沧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