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翔区完善柔性引才机制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引进企业帮带 抓好对口支援 培养乡土人才
临翔区完善柔性引才机制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本报讯 (通讯员 张光菊) 2017年以来,临翔区不断完善柔性引才机制,通过对口支援、区域合作、聘请人才培训帮带等方式,不断引进人才资源,壮大人才队伍,为全面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力的智力支持。
引进企业培训帮带,培养专业电商人才。整合培训资源实施“万名电商普及工程”,委托第三方培训机构和电商龙头企业,以建档立卡贫困户、电商创业脱贫带头人、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农村留守妇女和残疾人等为重点,开展电商人才培训,着力培育万名懂信息技术、会电商经营、能带动脱贫的本土电商扶贫人才,助力全区脱贫攻坚。目前,已完成8000余名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培养电商骨干100多名,实现了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名电商扶贫骨干;有83个企业团队、300多名高校毕业生在临翔区从事农村电子商务及相关服务工作;有9类53款本土农特产品上线销售,30多个单位食堂通过“临农e购”等电商平台集中采买本土食材,完成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近6500多万元,为农户增收3000多万元。
紧抓帮扶合作机遇,打造名医名师团队。紧紧抓住华中科技大学挂钩帮扶、沪滇合作”机遇,争取先进智力、技术帮扶,培养临翔名师、名医。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开展“名师送教”和“名师带徒”活动,华中科技大学选派优秀教师到重点学校任职、选派研究生支教,搭建远程平台开展专题讲座、课题研究,临翔区选派教育工作者赴华中科技大学跟班学习。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医院和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定期派出专家到临开展专题讲座、驻院带教指导;在赴华中科技大学的帮助下,实施医护人员“培训计划”、医疗管理“百人计划”,选派医疗工作者到华中科技大学跟班学习,并采取分批开办培训班的形式,由华中科技大学派员全覆盖培训全区乡村医生。目前,已培养骨干教师50多名,医疗骨干100多名。
依托产业转型升级,培养乡土人才队伍。由区委组织部统筹,各乡(镇、街道)负责,每个村从离退休干部教师、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等推选出有号召力的3至5名乡土人才,建立全区乡土人才库,整合培训资源,加大培训力度,大力培养乡土人才。在华中科技大学、云南大学专家的帮助下,培养金线莲等中药材种植技术人才80多名,培养洁净普洱茶生产技术人才40多名,发展中药材和茶叶产业;引进烤烟生产专业人才,培养乡土人才百余名,发展烤烟产业;聘请四川竹编手艺传承人,到凤翔街道中山村培训乡土人才近百名,发展竹产业;选派博尚镇土陶手艺传承人外出学习培训,培养土陶生产的能工巧匠,发展壮大土陶产业。目前,全区共有在册乡土人才骨干31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