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寨新生活

刊发时间:2018-09-26 A1版  作者:杨中美

  小寨是临翔区平村乡平村一个村民小组,全村40户158人全为傣族。小寨40户人家沿着缓坡而居,靠山依水,村民积极主动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生产生活中团结友爱、诚信意识强,村寨环境干净,2016年荣获临翔区第一个信用组,时下又正在争创文明村,全村透着和谐幸福安宁之美。
  沿着干净的水泥硬板路进入小寨,路两旁崭新的民居房以及墙上绘就的一幅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仁义礼信孝等宣传画,证实着这个小村子的美好。小寨组家家酿洒,除发展甘蔗、玉米、肉牛养殖等产业外,酿酒已成为重要的经济来源。目前小寨组人均纯收入早已超万元,家家吃穿不愁。
  为了让村民住得舒服,小寨的“七改三清”工作一项也没有落下。改路,小寨全面完成村组道路硬化;改房,全组建成有金孔雀等傣族特色装饰的民居房;改水,自来水入户已是早几年的事;改电,农网改造于2015年已完成;改圈,按“人畜合理分离、厨卫入户”的要求,结合产业发展,探索出生态养殖业—沼气池—有机肥—种植业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改厕,建成2个卫生厕所;全村建成垃圾处理场,保证了田园清洁、家园清洁等。
  为了留住乡愁,小寨组的村规民约完全按照傣族的民风民俗完善,盖新房以来,全村对原养殖牲畜的圈舍进行充分管理和使用,改作粮食干货仓库或通过就地取材,用木柴、篱笆等搭建围栏,挂接玉米、干辣椒等为装饰形成特色的村民休闲娱乐场所。在房前屋后空地处种植蔬菜、林木等进行绿化,整齐堆放干柴、杂物;选取合适墙面,建成新农村文化墙,潜移默化教育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认识;在村民活动中心墙壁制作汉、傣双语宣传栏,介绍小寨组历史概况;鼓励农户用土陶、藤萝、木块等种植观赏性植物,在围墙种植藤蔓植物、搭建简易花台绿化美化村庄。引导农户不用石灰粉刷达到抗震标准的砖墙,保留农村年代气息;在平缓河段建立水文化活动点,突出傣族特色水文化等等。小寨的文化渗透在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陶冶着群众的情操。
  今年,预计小寨组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11200元,小寨如同一坛陈酿愈发醇香,它的发展变化给全村、全乡做着示范。

返回
2025年07月21日  第8069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小寨新生活

刊发时间:2018-09-26 A1版  作者:杨中美 【字体:大 中 小】

  小寨是临翔区平村乡平村一个村民小组,全村40户158人全为傣族。小寨40户人家沿着缓坡而居,靠山依水,村民积极主动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生产生活中团结友爱、诚信意识强,村寨环境干净,2016年荣获临翔区第一个信用组,时下又正在争创文明村,全村透着和谐幸福安宁之美。
  沿着干净的水泥硬板路进入小寨,路两旁崭新的民居房以及墙上绘就的一幅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仁义礼信孝等宣传画,证实着这个小村子的美好。小寨组家家酿洒,除发展甘蔗、玉米、肉牛养殖等产业外,酿酒已成为重要的经济来源。目前小寨组人均纯收入早已超万元,家家吃穿不愁。
  为了让村民住得舒服,小寨的“七改三清”工作一项也没有落下。改路,小寨全面完成村组道路硬化;改房,全组建成有金孔雀等傣族特色装饰的民居房;改水,自来水入户已是早几年的事;改电,农网改造于2015年已完成;改圈,按“人畜合理分离、厨卫入户”的要求,结合产业发展,探索出生态养殖业—沼气池—有机肥—种植业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改厕,建成2个卫生厕所;全村建成垃圾处理场,保证了田园清洁、家园清洁等。
  为了留住乡愁,小寨组的村规民约完全按照傣族的民风民俗完善,盖新房以来,全村对原养殖牲畜的圈舍进行充分管理和使用,改作粮食干货仓库或通过就地取材,用木柴、篱笆等搭建围栏,挂接玉米、干辣椒等为装饰形成特色的村民休闲娱乐场所。在房前屋后空地处种植蔬菜、林木等进行绿化,整齐堆放干柴、杂物;选取合适墙面,建成新农村文化墙,潜移默化教育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认识;在村民活动中心墙壁制作汉、傣双语宣传栏,介绍小寨组历史概况;鼓励农户用土陶、藤萝、木块等种植观赏性植物,在围墙种植藤蔓植物、搭建简易花台绿化美化村庄。引导农户不用石灰粉刷达到抗震标准的砖墙,保留农村年代气息;在平缓河段建立水文化活动点,突出傣族特色水文化等等。小寨的文化渗透在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陶冶着群众的情操。
  今年,预计小寨组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11200元,小寨如同一坛陈酿愈发醇香,它的发展变化给全村、全乡做着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