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沉睡”山间的村庄焕发生命力

——凤庆县“四好农村路”建设见闻
刊发时间:2018-09-27 A3版  作者:杨 子

  四通八达的“四好农村路”,通往各个村组,通往田间地头,给农村带来“人气”和“财气”,让不少“沉睡”在山间的村庄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近日,笔者探访凤庆县“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感受群众便捷出行的喜悦,见证乡村振兴的新气象。
  “农村公路既是致富路、幸福路、脱贫路,更是民心路。因此,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尤为重要。”凤庆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李慧林介绍。
  建好幸福路:出门硬化路   抬脚上客车
  “以前都是土路,一到下雨天,全是泥巴。天气好的时候到处都是尘土,有车经过都不敢睁眼。”土生土长的大寺乡岔河村石灰小组村民杨建泉见证了家乡道路的变化。“现在家门口就是公路,这两年国家扶持在水泥路上面又铺了柏油路,出行方便多了。”
  岔河村是凤庆县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的一个缩影。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县乡村公路总里程约1600公里,通达行政村道路全面硬化,基本打通了农村电商发展“最后一公里”,建立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站点,乡(镇)邮政100%覆盖、快递网点100%覆盖、“天之凤”农村电商进村驻点100%覆盖,有效促进电子商务与农村农资农产品“线上线下”产运销联动发展。
  进得来、行得通、走得畅,“一横两纵七连接”的农村路网连通了县、乡(镇)、村,缩短了城乡的通行时间,成为方便群众出行的幸福路。
  在客运站候车区等车的小湾镇村民杨云宗夫妇对此感慨颇多,他说以前来县城只能步行到镇上坐客车,现在出行基本在村口就能坐上农村客运汽车。在家还能通过手机查看客运汽车的实时动态,再安排去车站的时间。
  目前,全县乡(镇)客运站点覆盖率达100%,农村客运招呼站(候车亭)191个、投入农村客运车108辆,建成城市公交站台34个、公交车21辆,城市出租汽车180辆,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
  管好致富路:路通了   产业强了生活好了
  “以前这个地方路不通,后来修了一条土路,只能一辆拖拉机出去拉货,一到下雨天拖拉机都不能通行,有时候要在半路歇上一两夜,才能把我们地方需要的生产品、生活用品拉回家。”李恒昌家平时除了做点小生意、运输,自家还开个小卖部。
  在小湾镇小湾村,每天有数辆物流车从这里驶出,车上装载的土鸡蛋、猪肉、新鲜蔬菜等农产品在次日就会在市场上出售。
  3年前,这些产品的运输需要近一周左右时间。在小湾村杰鸿合作社周建强看来,除了产品质量和服务以外,这些变化要归功于本地实施的农村道路硬化工程。“现在路修的这么好,物流车可以直接开到仓库,不仅我们的收入增长了,还能带动周边的村民就近就业。”
  小湾镇小湾村目前发展特色种植产业1000亩,品种包括生态蔬菜、冬桃、芒果、辣木、坚果、柑桔、香蕉等;山地鸡、肉牛、土猪、生态鱼等特色养殖。2017年,小湾村杰鸿合作社总营收额突破1000万元大关,实现股民分红39.02万元、小湾村村集体经济分红2万元,有效带动锦秀、桂花、华峰三个贫困村合作社集体经济实现分红每村5000元。
  像周建强一样依托农村公路建设得以致富的村民不在少数。受益于乡村道路建设,勐佑镇宏云种植养殖合作社以租赁方式流转土地450亩,季节性用工每年约800人,每年为当地群众增收90余万元。
  运营好民心路:管养“两手抓”推动农村道路可持续发展
  从县城前往桂寺道班,路面干净、平整,道路养护工李绍文正在清理道路两侧的垃圾和杂草。2011年桂寺道班就被评为全国模范道班。同时凤庆新建南诏风格特色道班11所,改善道班工人的居住环境,使道班成为道路沿途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并任命踏实能干的一线道班工人成为道班班长,推荐优秀道班班长加入中国共产党,道班工人子女考取大学的,根据录取情况给予相应资金奖励,全面提升道班工人生活幸福感、归属感和获得感,真正做到“以养路为业,以道班为家!”
  道路建设和管养水平的提升,为凤庆县农村公路的运营提供了坚实基础。2017年全县乡(镇)通客车率达100%,覆盖13个乡(镇),带动人流聚集,促进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农村新业态发展。2018年计划新增建制村通客车33个,开通31个,建制村通客车率达95.18%(通178个村),2019年计划100%开通,开创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交通运输新局面。

返回
2025年07月11日  第8070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让“沉睡”山间的村庄焕发生命力

——凤庆县“四好农村路”建设见闻

刊发时间:2018-09-27 A3版  作者:杨 子 【字体:大 中 小】

  四通八达的“四好农村路”,通往各个村组,通往田间地头,给农村带来“人气”和“财气”,让不少“沉睡”在山间的村庄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近日,笔者探访凤庆县“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感受群众便捷出行的喜悦,见证乡村振兴的新气象。
  “农村公路既是致富路、幸福路、脱贫路,更是民心路。因此,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尤为重要。”凤庆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李慧林介绍。
  建好幸福路:出门硬化路   抬脚上客车
  “以前都是土路,一到下雨天,全是泥巴。天气好的时候到处都是尘土,有车经过都不敢睁眼。”土生土长的大寺乡岔河村石灰小组村民杨建泉见证了家乡道路的变化。“现在家门口就是公路,这两年国家扶持在水泥路上面又铺了柏油路,出行方便多了。”
  岔河村是凤庆县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的一个缩影。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县乡村公路总里程约1600公里,通达行政村道路全面硬化,基本打通了农村电商发展“最后一公里”,建立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站点,乡(镇)邮政100%覆盖、快递网点100%覆盖、“天之凤”农村电商进村驻点100%覆盖,有效促进电子商务与农村农资农产品“线上线下”产运销联动发展。
  进得来、行得通、走得畅,“一横两纵七连接”的农村路网连通了县、乡(镇)、村,缩短了城乡的通行时间,成为方便群众出行的幸福路。
  在客运站候车区等车的小湾镇村民杨云宗夫妇对此感慨颇多,他说以前来县城只能步行到镇上坐客车,现在出行基本在村口就能坐上农村客运汽车。在家还能通过手机查看客运汽车的实时动态,再安排去车站的时间。
  目前,全县乡(镇)客运站点覆盖率达100%,农村客运招呼站(候车亭)191个、投入农村客运车108辆,建成城市公交站台34个、公交车21辆,城市出租汽车180辆,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
  管好致富路:路通了   产业强了生活好了
  “以前这个地方路不通,后来修了一条土路,只能一辆拖拉机出去拉货,一到下雨天拖拉机都不能通行,有时候要在半路歇上一两夜,才能把我们地方需要的生产品、生活用品拉回家。”李恒昌家平时除了做点小生意、运输,自家还开个小卖部。
  在小湾镇小湾村,每天有数辆物流车从这里驶出,车上装载的土鸡蛋、猪肉、新鲜蔬菜等农产品在次日就会在市场上出售。
  3年前,这些产品的运输需要近一周左右时间。在小湾村杰鸿合作社周建强看来,除了产品质量和服务以外,这些变化要归功于本地实施的农村道路硬化工程。“现在路修的这么好,物流车可以直接开到仓库,不仅我们的收入增长了,还能带动周边的村民就近就业。”
  小湾镇小湾村目前发展特色种植产业1000亩,品种包括生态蔬菜、冬桃、芒果、辣木、坚果、柑桔、香蕉等;山地鸡、肉牛、土猪、生态鱼等特色养殖。2017年,小湾村杰鸿合作社总营收额突破1000万元大关,实现股民分红39.02万元、小湾村村集体经济分红2万元,有效带动锦秀、桂花、华峰三个贫困村合作社集体经济实现分红每村5000元。
  像周建强一样依托农村公路建设得以致富的村民不在少数。受益于乡村道路建设,勐佑镇宏云种植养殖合作社以租赁方式流转土地450亩,季节性用工每年约800人,每年为当地群众增收90余万元。
  运营好民心路:管养“两手抓”推动农村道路可持续发展
  从县城前往桂寺道班,路面干净、平整,道路养护工李绍文正在清理道路两侧的垃圾和杂草。2011年桂寺道班就被评为全国模范道班。同时凤庆新建南诏风格特色道班11所,改善道班工人的居住环境,使道班成为道路沿途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并任命踏实能干的一线道班工人成为道班班长,推荐优秀道班班长加入中国共产党,道班工人子女考取大学的,根据录取情况给予相应资金奖励,全面提升道班工人生活幸福感、归属感和获得感,真正做到“以养路为业,以道班为家!”
  道路建设和管养水平的提升,为凤庆县农村公路的运营提供了坚实基础。2017年全县乡(镇)通客车率达100%,覆盖13个乡(镇),带动人流聚集,促进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农村新业态发展。2018年计划新增建制村通客车33个,开通31个,建制村通客车率达95.18%(通178个村),2019年计划100%开通,开创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交通运输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