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京组:特色生态旅游开辟致富新门路

刊发时间:2018-09-29 A1版  作者:王明世

  地处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沙河乡允俸村半山区的那京组,是一个傣族聚居的美丽村寨。这里背靠绿树葱郁的大山,一条小河沿着寨边蜿蜒流过,古树和竹林掩映中,一个极具傣族特色的崭新村庄若隐若现。走进那京组,在傣族文化展室、休闲广场 、“农家垂钓园”……处处都是游客的身影,热闹非凡,这个曾经藏在深山无人识的小村庄,如今,因发展乡村旅游,让群众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过上了和谐、富裕、甜美的新生活。
  两年前,允俸村按照“产业围绕旅游转,旅游促进产业旺”的总体原则,依托景亢组“六个共同”典型经验、傣族手工艺及节庆等资源优势,把那京组打造成集观光、体验、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特色生态旅游村寨,以此助推乡村振兴,那京组成了双江乡村振兴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有小钱办大事,没有钱也要做事”,这是那京群众大干乡村振兴的初衷,“在那京组旅游村寨建设中,面对资金紧缺的困难,我们没有找任何借口,顶住压力,走村入户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按照‘群众出义务+少量补助资金’的模式,做好特色旅游村寨建设。”允俸村主任艾蕊说。
  在特色生态旅游村寨建设中,那京组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首要任务,群众出义务工搞了1个多月的村内环境卫生大整治,使人居环境有了大提升。为美化环境,党员干部带着部分群众到街道水果摊上捡菠萝头,带回种在村庄的空地上,同时,还带领群众在自家门前和村内道路两边栽种花草。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让全村广大群众受到感染,主动拆房让路、捐竹子、捐花草,出义务工齐心协力建设特色村寨。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只有37户168人的那京组,不到6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傣族文化展室和休闲广场建设,让这个曾经脏乱的小村庄蜕变成了鲜花盛开整洁漂亮的美丽家园。“打造那京组特色村寨,我们只争取到60多万元的资金,如果没有群众出义务工支持,工作将无法开展,这离不开党员干部的精心组织。”沙河乡政府乡长李正钊说。
  在完成硬件建设的同时,那京组在软件建设上做足文章,首先制定乡村振兴理事会运行机制,成立包括产业发展、红白喜事、旅游接待等在内的9个工作小组,并结合实际把所有农户纳为工作小组成员,工作小组在理事会的组织下开展各项工作。其次,引导群众依托乡村旅游抓实绿色生态种养殖业,积极协调银行贷款帮助群众打造“农家垂钓园”,农户李好之前在县茶厂上班,村里搞起乡村旅游后,她辞去了茶厂的工作,回家和父母开起了“农家垂钓园”,她说:“我们搞农家乐比搞其他行业划算,我们能赚到钱多亏有党员干部的帮忙。”村上有工作人员经常到农户家了解生意情况,给她们的服务工作提意见,甚至还请来大厨教他们做菜,从去年到今年全村“农家垂钓园”已经由1家发展到6家,李好说:“我们的菜多数在村中买,生意好也会带动其他群众增收”。为让大家共同享受到旅游村寨建设带来的成果,那京组还把20万元的集体发展资金以入股分红的形式投入到那京乡村旅游中,在确保集体资金不流失的同时,让群众得到红利。
  谈到那京组最近两年的变化,老党员何成华说:“特色旅游村寨让我们找到了发展的门路, 搞农家乐,搞特色种植和养殖让我实现了增收致富。”
  那京组依托乡村旅游,把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实,引导群众发展好甘蔗产业的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牛油果、红柚、豪猪、竹鼠等特色种养殖业。
  如今,那京组的乡村旅游红红火火,迎来了县外大批游客,年游客量超过7万人次,年旅游收入达300余万元,为双江的乡村旅游发展开创了先河。
  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那京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800元,家家户户过上了幸福好日子,全组经济社会发展成效走在全县前列。

返回
2025年07月21日  第8072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那京组:特色生态旅游开辟致富新门路

刊发时间:2018-09-29 A1版  作者:王明世 【字体:大 中 小】

  地处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沙河乡允俸村半山区的那京组,是一个傣族聚居的美丽村寨。这里背靠绿树葱郁的大山,一条小河沿着寨边蜿蜒流过,古树和竹林掩映中,一个极具傣族特色的崭新村庄若隐若现。走进那京组,在傣族文化展室、休闲广场 、“农家垂钓园”……处处都是游客的身影,热闹非凡,这个曾经藏在深山无人识的小村庄,如今,因发展乡村旅游,让群众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过上了和谐、富裕、甜美的新生活。
  两年前,允俸村按照“产业围绕旅游转,旅游促进产业旺”的总体原则,依托景亢组“六个共同”典型经验、傣族手工艺及节庆等资源优势,把那京组打造成集观光、体验、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特色生态旅游村寨,以此助推乡村振兴,那京组成了双江乡村振兴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有小钱办大事,没有钱也要做事”,这是那京群众大干乡村振兴的初衷,“在那京组旅游村寨建设中,面对资金紧缺的困难,我们没有找任何借口,顶住压力,走村入户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按照‘群众出义务+少量补助资金’的模式,做好特色旅游村寨建设。”允俸村主任艾蕊说。
  在特色生态旅游村寨建设中,那京组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首要任务,群众出义务工搞了1个多月的村内环境卫生大整治,使人居环境有了大提升。为美化环境,党员干部带着部分群众到街道水果摊上捡菠萝头,带回种在村庄的空地上,同时,还带领群众在自家门前和村内道路两边栽种花草。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让全村广大群众受到感染,主动拆房让路、捐竹子、捐花草,出义务工齐心协力建设特色村寨。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只有37户168人的那京组,不到6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傣族文化展室和休闲广场建设,让这个曾经脏乱的小村庄蜕变成了鲜花盛开整洁漂亮的美丽家园。“打造那京组特色村寨,我们只争取到60多万元的资金,如果没有群众出义务工支持,工作将无法开展,这离不开党员干部的精心组织。”沙河乡政府乡长李正钊说。
  在完成硬件建设的同时,那京组在软件建设上做足文章,首先制定乡村振兴理事会运行机制,成立包括产业发展、红白喜事、旅游接待等在内的9个工作小组,并结合实际把所有农户纳为工作小组成员,工作小组在理事会的组织下开展各项工作。其次,引导群众依托乡村旅游抓实绿色生态种养殖业,积极协调银行贷款帮助群众打造“农家垂钓园”,农户李好之前在县茶厂上班,村里搞起乡村旅游后,她辞去了茶厂的工作,回家和父母开起了“农家垂钓园”,她说:“我们搞农家乐比搞其他行业划算,我们能赚到钱多亏有党员干部的帮忙。”村上有工作人员经常到农户家了解生意情况,给她们的服务工作提意见,甚至还请来大厨教他们做菜,从去年到今年全村“农家垂钓园”已经由1家发展到6家,李好说:“我们的菜多数在村中买,生意好也会带动其他群众增收”。为让大家共同享受到旅游村寨建设带来的成果,那京组还把20万元的集体发展资金以入股分红的形式投入到那京乡村旅游中,在确保集体资金不流失的同时,让群众得到红利。
  谈到那京组最近两年的变化,老党员何成华说:“特色旅游村寨让我们找到了发展的门路, 搞农家乐,搞特色种植和养殖让我实现了增收致富。”
  那京组依托乡村旅游,把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实,引导群众发展好甘蔗产业的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牛油果、红柚、豪猪、竹鼠等特色种养殖业。
  如今,那京组的乡村旅游红红火火,迎来了县外大批游客,年游客量超过7万人次,年旅游收入达300余万元,为双江的乡村旅游发展开创了先河。
  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那京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800元,家家户户过上了幸福好日子,全组经济社会发展成效走在全县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