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抗战文化遗产 传承抗战精神
随着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的开展,镇康县委党史研究室开展以“发掘抗战文化遗产、传承抗战精神”为宗旨的镇康抗战遗址的全面调查。通过田野调查、档案查阅、文献检索、史实查证和采访历史当事人等方法,镇康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遗址目前已查实的17处,其中新发现抗战遗址4处,新发现的抗战遗址主要以指挥地遗址、战壕遗址为主。
遗址一
中国远征军皮涕果营房山遗址:1942年5月,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失利后,退守镇康境内进行防务。6军39师117团3营奉命在边境防御要地红岩一线驻防,营部设在今南伞镇红岩村委会皮涕果自然村。为保障边境通道,防止日军入侵要地,在皮涕果自然村周围险要之地修筑大量防御工事。现存遗址位于皮涕果小学南面山坡,有近千米的战壕群,由东向西环绕整个山坡,据当地群众记忆,在中国远征军驻防期间,在其山上盖房驻扎,修筑战壕,同时,群众义工参与。这是当年根据抗日布防需要,当地群众协助中国远征军共同修建的,现在当地群众俗称此地为“营房山”。
遗址二
中国远征军插旗山布防遗址:1942年5月,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失利后,退守镇康境内进行防务。6军39师117团3营奉命在红岩一带设防,营部设在今南伞镇红岩村委会皮涕果自然村。根据抗日布防的需要,当地群众协助中国远征军在皮涕果、刺树丫口和刷布厂一线修筑大量防御工事。现存刺树丫口插旗山布防遗址就是其中之一,插旗山战壕与狐狸山战壕和张大地山战壕等三处要地连成一片战壕群。其中,插旗山地势较高,东北是险崖绝壁,向南俯瞰南伞、缅甸果敢等边境,对面可看国境线,是较好地防御之地。在修建时,曾经插旗而建,修建后,插旗而守。现在当地群众称此山为“插旗山”。
遗址三
中国远征军刺树丫口边防包包:1942年5月,日军入侵中国滇西,中国远征军退守怒江东岸,在镇康境内进行防务。6军39师117团3营奉命在红岩一线设防,营部设在今南伞镇红岩村委会皮涕果自然村。为加强警戒,防范敌人入侵,在红岩村刺树丫口附近利用有利地形,设置岗哨,此岗哨位于刺树丫口东面,石林遍地,不易显露,适合掩蔽,有“池塘”取水,方便宿营。东面俯瞰南伞,南面可观缅甸果敢,西面与村庄相望,北面和主峰(插旗山布防战壕)相联。中国远征军派兵在此把守放哨,随时注意敌方动态,便于进攻和防止偷袭。抗战结束后,当地百姓把当年中国远征军派兵把守放哨的小山岗称之为“边防包包”。
遗址四
中国远征军递步哨遗址:1942年5月至1944年6月,镇康抗战时期,中国远征军6军39师115团,2军9师26团在南伞玉柱山设置信息传递哨所,简称“递步哨”。1942年9月10日,双河镇麻栗林战斗,事先有沧源地带的中共地下党游击队队长李晓村,8日派人将日军10日进攻麻栗林的消息传送到玉柱山递步哨,因此115团麻栗林驻军提前备战,致使鬼子偷袭未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