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戒惧,不为外物欺

刊发时间:2018-10-07 A3版  作者:张光菊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有一次问左右:“天下何人快活?”群臣中有的说功成名就者快活,有的说金榜题名者快活,还有的说富甲天下者快活。一个名叫万纲的大臣则回答说:“畏法度者快活!”此言一出,众目愕然。朱元璋大悦,连夸其见解“甚独”。愚深以为然。
  《礼记·中庸》中有言:“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周恩来总理也曾在《领导与检查报告大纲》中指出,领导者切勿轻视自己的作用和影响,要戒慎恐惧地工作,并强调戒慎恐惧不是后退,不是泄气,而是在充分估计困难、认真对待每一个具体困难的基础上产生的真正的勇敢,是革命家的气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对待困难的唯一正确的态度。从古至今,时时处处戒慎恐惧、自警自重,都是君子为人处世的法则。
  生活中,人们大多以勇为荣、以畏为耻,将“勇”与“畏”等同于黑白之分、昼夜之别。殊不知,大智若愚,大勇若怯,真正的“勇”,实际上包含有不畏惧不该畏惧的和敬畏应该敬畏的两个维度。无畏之勇,纯属匹夫之勇。有畏有度之勇,方乃能显英雄本色之大勇。
  心存戒惧之人,心中都有一把划分荣与辱、得与失、进与退、高尚与卑微的道德标尺,可以明辨真、善、美与假、恶、丑界限,懂得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并能将其外化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既大胆开拓有作为,又戒慎恐惧不妄为。心无戒惧,则妄自尊大,人格沦陷,底线失守,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干,什么法都敢违,什么边界都敢突破。
  敬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正因为心存戒惧,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不因诱惑而失守,不因名利而失节,不因流光而失色,一直秉持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反观那些被查处的党员干部,正是丧失了对人民、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失去了忧患和危机意识,闯红灯、越红线,恣意妄为、不亦乐乎,最终跌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醒悟之时,悔之晚矣。
  心中有戒惧,就不会被万物所迷惑,就能以平和之心对待名,以知足之心对待利,以警戒之心对待权,以淡泊之心对待位,以廉耻之心对待欲,在成全他人造福社会的同时,完善和成就自己。所以,心存戒惧既应该是一种人生态度,也应该是一种行为准则。

返回
2025年07月03日  第8076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心中有戒惧,不为外物欺

刊发时间:2018-10-07 A3版  作者:张光菊 【字体:大 中 小】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有一次问左右:“天下何人快活?”群臣中有的说功成名就者快活,有的说金榜题名者快活,还有的说富甲天下者快活。一个名叫万纲的大臣则回答说:“畏法度者快活!”此言一出,众目愕然。朱元璋大悦,连夸其见解“甚独”。愚深以为然。
  《礼记·中庸》中有言:“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周恩来总理也曾在《领导与检查报告大纲》中指出,领导者切勿轻视自己的作用和影响,要戒慎恐惧地工作,并强调戒慎恐惧不是后退,不是泄气,而是在充分估计困难、认真对待每一个具体困难的基础上产生的真正的勇敢,是革命家的气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对待困难的唯一正确的态度。从古至今,时时处处戒慎恐惧、自警自重,都是君子为人处世的法则。
  生活中,人们大多以勇为荣、以畏为耻,将“勇”与“畏”等同于黑白之分、昼夜之别。殊不知,大智若愚,大勇若怯,真正的“勇”,实际上包含有不畏惧不该畏惧的和敬畏应该敬畏的两个维度。无畏之勇,纯属匹夫之勇。有畏有度之勇,方乃能显英雄本色之大勇。
  心存戒惧之人,心中都有一把划分荣与辱、得与失、进与退、高尚与卑微的道德标尺,可以明辨真、善、美与假、恶、丑界限,懂得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并能将其外化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既大胆开拓有作为,又戒慎恐惧不妄为。心无戒惧,则妄自尊大,人格沦陷,底线失守,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干,什么法都敢违,什么边界都敢突破。
  敬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正因为心存戒惧,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不因诱惑而失守,不因名利而失节,不因流光而失色,一直秉持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反观那些被查处的党员干部,正是丧失了对人民、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失去了忧患和危机意识,闯红灯、越红线,恣意妄为、不亦乐乎,最终跌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醒悟之时,悔之晚矣。
  心中有戒惧,就不会被万物所迷惑,就能以平和之心对待名,以知足之心对待利,以警戒之心对待权,以淡泊之心对待位,以廉耻之心对待欲,在成全他人造福社会的同时,完善和成就自己。所以,心存戒惧既应该是一种人生态度,也应该是一种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