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乡全面发力奔小康
思想引导 强化措施 落实责任 真抓实干
思想引导 强化措施 落实责任 真抓实干
大山乡全面发力奔小康
永德县大山乡统一思想,揪住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项重点,抓实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提升三件大事,全面发力奔小康。引导全体干部职工不断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为抓手,大力弘扬“头顶理想、脚踩泥巴、心中有民、手上有招,创新干、团结干、拼命干”的临沧作风;以忘我的工作精神,真正俯下身子为人民群众多办实事好事;在工作推进中,要求党员干部从思想上彻底转变过来,切实放下身价,与广大人民群众心连心、手拉手,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以实际行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知党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倡导“打铁还需自身硬,脱贫更要自身强”的理念,意识到自己才是“发展”的主体,从源头上杜绝“等、靠、要”懒惰思想,带领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甩脱穷帽奔小康”,在乡域内营造出“个个是致富带头人、人人是创业主力军” 的良好发展氛围。提高政策实施精准度,拉紧脱贫责任链条,围绕 2020 年乡域内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的既定目标,举全乡之力推进脱贫攻坚,努力做到精准扶贫、监测评估、防范返贫、责任落实全覆盖,对标补齐短板、细化年度目标。以“四类”对象为建房重点,加速推进 360 户及其他建房工作,积极配合实施好忙角、笼楂、纸厂三个贫困村73公里村组道路硬化建设项目和大山村、麻栎寨 20 公里的直过民族道路硬化项目,实施忙角村投资 500 万元的“沪滇”项目和投资 500 万元的温泉岭产业园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以转民风、治环境为重点,从领导干部开始树立“不等”的理念,坚持能做的先做,在摸好“家底”的基础上,逐步做到“思想振兴、人才振兴、产业振兴、基础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确保乡村振兴“底数清、问题明、群众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做实区域规划兴产业,创新经营体制促增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扶贫到户、分户施策,以强产业促脱贫为主攻方向,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产业融合发展,依托现有的优势产业,以稳粮增收为基础,以“一畜二叶三果”产业为主导,统筹蔬菜、红花、砂仁等新兴产业发展;突出抓好万亩优质烟区建设、万亩茶山提质增效和特色生态文化产业园建设,有针对性地引进新兴产业,补充产业短板,积极发展米荞、红花、砂仁、迷迭香和早冬蔬菜等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产业布局模式,加大种植大户、养殖大户、运输专业户、个体工商户的扶持力度,进而带动群众发展,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同时,把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劳 务 输 出 就 业 作 为 一 项 产 业 来抓,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建档立卡贫困村为主战场,以“项目”为重点,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整合资源,大干项目开发,不断改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后劲。凝聚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要素,抓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落实教育、医疗卫生、生态补偿、培训就业、社会救助等扶贫民生工程。坚定意志和决心,鼓足勇气和干劲,迎难而上、合力攻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深 入 持 久 的 开 展 集 镇“ 四 治三 改 一 拆 一 增 ”和 农 村“ 七 改 三清 ”专 项 治 理 工 作 ,创 新 治 理 体系,结合已出台的《大山乡人居环境提升管理暂行办法》《街道居民公约》和《村规民约》,充分授权基层干部,监督落实街道居民门前 “ 四 包 ”和 农 户 院 落“ 三 包 ”责 任制,深入推进“笑脸·整洁”情况检查考核;集中开展以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道路“四好” 和活动广场建设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建洁净宜居美好家园;不断加大投入,加强公共场所的日常清扫维护力度和巡查力度,规范街道车辆停放秩序,对乱摆乱放和占道经营的不文明行为进行说服教育,加强“两违”执法整治,分期分批组织拆除违法建筑物和构筑物,推动“两违”综合执法监管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