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临沧实体经济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刊发时间:2018-10-16 A3版  作者:王奎荣

  企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制造业是实体经济企业的主体。党的十九大提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实体经济企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推动实体经济企业转型升级,是适应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时代要求,也是实体经济企业首要的战略选择。
  一、实体经济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实体经济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等。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进入新时代,实体经济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推进实体经济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着利好的环境。适应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企业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必须从传统粗放经营向现代化精益经营转型升级。
  (二)实体经济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进入新时代,临沧市许多企业家仍没有充分认识到转型升级并不是“加速企业死亡”,而是“破而后立”的过程,推进实体经济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着新的挑战。
  ——企业经营理念普遍没有紧跟时代转变。过去许多企业,只要银行给贷款或社会资本给借贷,不过多考虑投资回报,也不太在乎经营效益,甚至不考虑融资成本而盲目上项目。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去杠杆、防风险力度的环境下,大部分企业短期内陷入债务危机、涉诉应诉的境地。由于企业融资渠道普遍单一,许多企业仍在指望银行给贷款、政府给支持,经营理念仍没有转向用市场经济思维拓宽融资渠道、围绕新型消费者开展经营活动上,对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许多企业思路不宽、手上无招。
  ——商业模式没有紧跟时代转变。进入新时代,许多企业曾经成功的商业模式,随着国内外环境和市场的变化,受到巨大冲击,使传统企业生存的压力巨增,但许多企业家对商业模式的优化、创新或重构没有认真思考和研究,只知道产品卖不动了,钱难赚了,而不知道商业模式不适应了。
  ——企业经营组织体系没有紧跟时代转变。随着互联网、新技术和金融资本的加快发展,企业组织结构变得去中心化、扁平化、开放化,让企业与消费者、企业内部之间的沟通变得迅速而便捷,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全新的组织体系,但许多传统企业的组织体系仍是老一套,对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企业内部组织的划分、人员的安排等仍是传统的或是相对僵化的,与现代企业发展要求存在差距。
  ——企业管理人才普遍不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人才支撑。适应现代企业发展,企业必须有懂现代金融、现代管理、现代营销、法律等方面的人才,企业经营活动和商业模式必须有精干的专业团队策划,但凭老板拍脑袋的传统经营决策方式在许多企业仍普遍存在。新形势下融资渠道很多,企业除向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外,股权转让、私募股权融资、发行企业债券、新三牌挂牌、IPO挂牌、融资租赁、不动产抵押等等,还有推动不良贷款证券化、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债转股”等多种解决企业融资和债务的渠道,但许多企业普遍存在想融资、想化解债务,但不知道怎么去融资、去化解债务的问题,关键是许多企业既缺乏懂金融的人才,更没有专业研究融资的团队。
  二、用改革的思路推进实体经济企业转型升级
  进入新时代,许多企业现有的盈利模式已无法再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企业不转型举步艰难,而转型可以让企业以一种崭新的姿态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适应市场的变化、社会的变革,互联网、金融资本和新兴科技的发展,企业必须转型升级。但从市内企业来看,对企业进行行业转型,大多数企业不具备条件,企业应用改革的思路,结合企业实际,摒弃不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东西,将旧的发展模式转变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模式,推动企业思维方式、战略方向、商业模式、组织方式、业务流程、管控措施、利益分配方式转型。
  (一)推动经营模式转型。企业生产经营的目的是为赚钱,转型升级的目的是为赚到更多的钱。在需求大于供给的时代,许多企业的重心主要放在产品生产上,但在产能普遍过剩、供大于求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加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产品市场竞争显得越来越激烈,注重产品质量、创新商业模式、开拓产品市场,对企业显得更加重要。这就要求企业应对盈利模式进行梳理、优化和重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和产品整体策划营销策略,提炼出实现产品营销目标的商业模式。产品针对的人群、市场区域应有明确的定位;产品直营、体验、线上线下销售应相匹配,并应既能让消费者喜欢产品、又能满足消费者要求;从产品出库到消费者,应建立紧密完善的组织体系,确保高效运行,避免浪费。
  (二)推动企业组织方式转型。临沧市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都是靠实干、靠经验把企业发展起来的,而在长期的企业经营中,基本上都是凭企业家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经验和能力引领企业发展,形成了“企业家的企业”经营模式,但随着新时代发展,企业要生存和发展,靠个人单打独斗的能力已远远不够,必须依靠组织和团队的力量经营企业,这就要求思维方式应从“企业家的企业”向“企业的企业家”转变。
  ——企业家应有新理念新知识。应根据企业实际,逐步改革“金字塔式”的组织模式,包括人员布局、利益分配机制创新等,善于应用去中心化、扁平化、开放式的互联网思维管理企业,用“倒金字塔”的思维,构建布局合理、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企业组织体系,充分激活团队、激活组织活力,提升企业团队能力和组织能力,提高企业运营效益。
  ——重视人才培养。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家应注重培养本企业所需的人才,注重挖掘有用的人才。应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对企业重要人才可采取持股制、股份奖励等有效激励人才措施,推动人才变主人、员工变主人。
  ——注重打造适应新时代员工追求的企业文化。许多企业年轻员工占大多数,现代年轻员工喜欢的是“幸福企业、快乐生活”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他们向往的是能把员工当主人的企业、能把员工培养成才的企业、能让员工引以为豪的企业。因此,企业家应根据现代年轻人的追求,推进企业文化创新,让企业员工幸福的工作、快乐的生活,打造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企业团队。
  (三)推动企业向精益管理转型。精益管理的核心是不断消除浪费,提高效益,是对一切资源的占用少、利用率高的生产方式。企业应从传统的、粗放的、不规范的管理向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特别是精益管理转变。
  ——推进组织管理精益。应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尽量减少组织层级,减少不必要的支出,防止不必要的浪费;应推动权力与权威在员工与管理层之间双向流动,充分调动发挥密切接触市场、客户、信息等一线员工的积极性和智慧;应推动建立高效的组织体系,从企业管理层到员工,应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程序、做事有目标、过程有痕迹、绩效有考核、改善有保障”,使企业的日常管理做到“工作有目标、过程有规范、结果有考核”,以推动企业从管理层到员工高效地为企业“创造顾客赢得利润”。
  ——推进产品生产精益。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对企业来讲就是产品生产要精益。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德国实施工业4.0,我国制定《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质在于推进精益管理、精益制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获得生存空间,必须要求自己的产品标准高于市场和消费者要求的标准,企业应立足于现有的技术和产品存量,不断推进产品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使自己的产品受到消费者喜爱、满足消费者需求。
  ——推动生产管理精益。企业追求最大化利润,关键在推进生产管理精益。应注重应用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企业的节本增效,特别应注重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实现更高层次的自动化生产,继而逐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做到既节本增效、又保证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返回
2025年07月21日  第8085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推进临沧实体经济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刊发时间:2018-10-16 A3版  作者:王奎荣 【字体:大 中 小】

  企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制造业是实体经济企业的主体。党的十九大提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实体经济企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推动实体经济企业转型升级,是适应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时代要求,也是实体经济企业首要的战略选择。
  一、实体经济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实体经济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等。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进入新时代,实体经济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推进实体经济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着利好的环境。适应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企业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必须从传统粗放经营向现代化精益经营转型升级。
  (二)实体经济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进入新时代,临沧市许多企业家仍没有充分认识到转型升级并不是“加速企业死亡”,而是“破而后立”的过程,推进实体经济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着新的挑战。
  ——企业经营理念普遍没有紧跟时代转变。过去许多企业,只要银行给贷款或社会资本给借贷,不过多考虑投资回报,也不太在乎经营效益,甚至不考虑融资成本而盲目上项目。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去杠杆、防风险力度的环境下,大部分企业短期内陷入债务危机、涉诉应诉的境地。由于企业融资渠道普遍单一,许多企业仍在指望银行给贷款、政府给支持,经营理念仍没有转向用市场经济思维拓宽融资渠道、围绕新型消费者开展经营活动上,对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许多企业思路不宽、手上无招。
  ——商业模式没有紧跟时代转变。进入新时代,许多企业曾经成功的商业模式,随着国内外环境和市场的变化,受到巨大冲击,使传统企业生存的压力巨增,但许多企业家对商业模式的优化、创新或重构没有认真思考和研究,只知道产品卖不动了,钱难赚了,而不知道商业模式不适应了。
  ——企业经营组织体系没有紧跟时代转变。随着互联网、新技术和金融资本的加快发展,企业组织结构变得去中心化、扁平化、开放化,让企业与消费者、企业内部之间的沟通变得迅速而便捷,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全新的组织体系,但许多传统企业的组织体系仍是老一套,对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企业内部组织的划分、人员的安排等仍是传统的或是相对僵化的,与现代企业发展要求存在差距。
  ——企业管理人才普遍不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人才支撑。适应现代企业发展,企业必须有懂现代金融、现代管理、现代营销、法律等方面的人才,企业经营活动和商业模式必须有精干的专业团队策划,但凭老板拍脑袋的传统经营决策方式在许多企业仍普遍存在。新形势下融资渠道很多,企业除向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外,股权转让、私募股权融资、发行企业债券、新三牌挂牌、IPO挂牌、融资租赁、不动产抵押等等,还有推动不良贷款证券化、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债转股”等多种解决企业融资和债务的渠道,但许多企业普遍存在想融资、想化解债务,但不知道怎么去融资、去化解债务的问题,关键是许多企业既缺乏懂金融的人才,更没有专业研究融资的团队。
  二、用改革的思路推进实体经济企业转型升级
  进入新时代,许多企业现有的盈利模式已无法再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企业不转型举步艰难,而转型可以让企业以一种崭新的姿态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适应市场的变化、社会的变革,互联网、金融资本和新兴科技的发展,企业必须转型升级。但从市内企业来看,对企业进行行业转型,大多数企业不具备条件,企业应用改革的思路,结合企业实际,摒弃不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东西,将旧的发展模式转变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模式,推动企业思维方式、战略方向、商业模式、组织方式、业务流程、管控措施、利益分配方式转型。
  (一)推动经营模式转型。企业生产经营的目的是为赚钱,转型升级的目的是为赚到更多的钱。在需求大于供给的时代,许多企业的重心主要放在产品生产上,但在产能普遍过剩、供大于求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加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产品市场竞争显得越来越激烈,注重产品质量、创新商业模式、开拓产品市场,对企业显得更加重要。这就要求企业应对盈利模式进行梳理、优化和重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和产品整体策划营销策略,提炼出实现产品营销目标的商业模式。产品针对的人群、市场区域应有明确的定位;产品直营、体验、线上线下销售应相匹配,并应既能让消费者喜欢产品、又能满足消费者要求;从产品出库到消费者,应建立紧密完善的组织体系,确保高效运行,避免浪费。
  (二)推动企业组织方式转型。临沧市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都是靠实干、靠经验把企业发展起来的,而在长期的企业经营中,基本上都是凭企业家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经验和能力引领企业发展,形成了“企业家的企业”经营模式,但随着新时代发展,企业要生存和发展,靠个人单打独斗的能力已远远不够,必须依靠组织和团队的力量经营企业,这就要求思维方式应从“企业家的企业”向“企业的企业家”转变。
  ——企业家应有新理念新知识。应根据企业实际,逐步改革“金字塔式”的组织模式,包括人员布局、利益分配机制创新等,善于应用去中心化、扁平化、开放式的互联网思维管理企业,用“倒金字塔”的思维,构建布局合理、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企业组织体系,充分激活团队、激活组织活力,提升企业团队能力和组织能力,提高企业运营效益。
  ——重视人才培养。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家应注重培养本企业所需的人才,注重挖掘有用的人才。应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对企业重要人才可采取持股制、股份奖励等有效激励人才措施,推动人才变主人、员工变主人。
  ——注重打造适应新时代员工追求的企业文化。许多企业年轻员工占大多数,现代年轻员工喜欢的是“幸福企业、快乐生活”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他们向往的是能把员工当主人的企业、能把员工培养成才的企业、能让员工引以为豪的企业。因此,企业家应根据现代年轻人的追求,推进企业文化创新,让企业员工幸福的工作、快乐的生活,打造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企业团队。
  (三)推动企业向精益管理转型。精益管理的核心是不断消除浪费,提高效益,是对一切资源的占用少、利用率高的生产方式。企业应从传统的、粗放的、不规范的管理向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特别是精益管理转变。
  ——推进组织管理精益。应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尽量减少组织层级,减少不必要的支出,防止不必要的浪费;应推动权力与权威在员工与管理层之间双向流动,充分调动发挥密切接触市场、客户、信息等一线员工的积极性和智慧;应推动建立高效的组织体系,从企业管理层到员工,应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程序、做事有目标、过程有痕迹、绩效有考核、改善有保障”,使企业的日常管理做到“工作有目标、过程有规范、结果有考核”,以推动企业从管理层到员工高效地为企业“创造顾客赢得利润”。
  ——推进产品生产精益。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对企业来讲就是产品生产要精益。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德国实施工业4.0,我国制定《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质在于推进精益管理、精益制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获得生存空间,必须要求自己的产品标准高于市场和消费者要求的标准,企业应立足于现有的技术和产品存量,不断推进产品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使自己的产品受到消费者喜爱、满足消费者需求。
  ——推动生产管理精益。企业追求最大化利润,关键在推进生产管理精益。应注重应用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企业的节本增效,特别应注重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实现更高层次的自动化生产,继而逐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做到既节本增效、又保证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