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镇唱响为民服务主旋律

刊发时间:2018-10-17 A3版  作者:杨永胜

抓党建促发展   强经济保民生

凤山镇唱响为民服务主旋律

  本报讯   (通讯员   杨永胜)   凤庆县凤山镇按照部署要求,强化脱贫攻坚引领,唱响为民服务主旋律。
  打造村级集体经济亮点,进一步盘活资金、资产、资源,采取“党支部+龙头企业+集体经济组织+贫困户”等模式,健全完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推广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22个村(社区)共实现集体资金收入达141.28万元,消除“空壳村”。预计2018年底,每个贫困村至少发展1个能健康运转的农村专业合作社,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将达到2万元以上,60%以上的村收入将达到3万元以上,30%以上的村收入将达到5万元以上。
  实施“致富贷款助力”工程,把“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作为助力贫困党员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优先满足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需求,并带动一批贫困户增收,确保致富贷款用好用活。实施“农村电商双创”工程,大力推进农村电商进平台,以“农产品进城”和“网络商品下乡”为核心,搭建农产品双向流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实施“互联网+精准社会扶贫”工程,贯彻落实《凤庆县“互联网+”精准社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在贫困户、扶贫干部、扶贫机构中推广使用中国社会扶贫网APP,2018年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国社会扶贫网注册全覆盖,机关在职工作人员爱心人士注册全覆盖,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注册,有效搭建帮扶需求与社会资源的对接平台。
  全镇56个基层党组织均实现规范化建设,建成一套完整的基础党务台账,阵地建设成效明显;投入7万元,建成党建书架21个、组工书架2个。投入35万元,建成村史室22个。投入14万元,完成镇机关规范化建设;共投入700多万元,建设村民小组活动场所24个,实现所有村民小组全覆盖。打造红塘村、京竹林村、安石村、凤山社区等一批基层党建先进典型。同时,全面推行党员“政治生日”制度,突出政治关爱。
  实施“村史室感恩教育”工程,对村(社区)史室进行完善提升,凸显“自强、诚信、感恩”和“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主题;把村史作为“三会一课”学习和入党培训内容;充分利用“五·四”“七·一”“十·一”等重要节庆,组织群众参观村史室,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消除“等靠要”“理所应当”等错误思想,激发内生动力,凝聚脱贫攻坚的强大精神力量。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镇、村两级围绕实施方案,认真抓好工作落实;以推行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全面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共整治慵懒滑贪“四类村官”2名,整治“村霸”2名;深入基层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40余场次,受训24000多人次。

返回
2025年07月21日  第8086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凤山镇唱响为民服务主旋律

刊发时间:2018-10-17 A3版  作者:杨永胜 【字体:大 中 小】

抓党建促发展   强经济保民生

凤山镇唱响为民服务主旋律

  本报讯   (通讯员   杨永胜)   凤庆县凤山镇按照部署要求,强化脱贫攻坚引领,唱响为民服务主旋律。
  打造村级集体经济亮点,进一步盘活资金、资产、资源,采取“党支部+龙头企业+集体经济组织+贫困户”等模式,健全完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推广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22个村(社区)共实现集体资金收入达141.28万元,消除“空壳村”。预计2018年底,每个贫困村至少发展1个能健康运转的农村专业合作社,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将达到2万元以上,60%以上的村收入将达到3万元以上,30%以上的村收入将达到5万元以上。
  实施“致富贷款助力”工程,把“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作为助力贫困党员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优先满足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需求,并带动一批贫困户增收,确保致富贷款用好用活。实施“农村电商双创”工程,大力推进农村电商进平台,以“农产品进城”和“网络商品下乡”为核心,搭建农产品双向流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实施“互联网+精准社会扶贫”工程,贯彻落实《凤庆县“互联网+”精准社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在贫困户、扶贫干部、扶贫机构中推广使用中国社会扶贫网APP,2018年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国社会扶贫网注册全覆盖,机关在职工作人员爱心人士注册全覆盖,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注册,有效搭建帮扶需求与社会资源的对接平台。
  全镇56个基层党组织均实现规范化建设,建成一套完整的基础党务台账,阵地建设成效明显;投入7万元,建成党建书架21个、组工书架2个。投入35万元,建成村史室22个。投入14万元,完成镇机关规范化建设;共投入700多万元,建设村民小组活动场所24个,实现所有村民小组全覆盖。打造红塘村、京竹林村、安石村、凤山社区等一批基层党建先进典型。同时,全面推行党员“政治生日”制度,突出政治关爱。
  实施“村史室感恩教育”工程,对村(社区)史室进行完善提升,凸显“自强、诚信、感恩”和“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主题;把村史作为“三会一课”学习和入党培训内容;充分利用“五·四”“七·一”“十·一”等重要节庆,组织群众参观村史室,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消除“等靠要”“理所应当”等错误思想,激发内生动力,凝聚脱贫攻坚的强大精神力量。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镇、村两级围绕实施方案,认真抓好工作落实;以推行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全面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共整治慵懒滑贪“四类村官”2名,整治“村霸”2名;深入基层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40余场次,受训2400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