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侨乡展新颜

——孟定镇色树坝村东风组党建助推乡村振兴
刊发时间:2018-10-22 A1版  作者:陈灿华 张伟锋

   国门,是国家的门面,展示国家的形象,代表民族的尊严。
  地处滇西南中缅国门的色树坝村东风组与缅甸山水相连,边境线长4.5公里;南班二级公路穿境而过,有农户57户261人,归侨侨眷34户153人,16岁—60岁劳动力100人,长期在外打工25人,带头能人21人;设1个党支部,有党员1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8户31人,其中2014年脱贫2户8人,2015年脱贫1户4人,2017年脱贫5户19人。有耕地541亩,林地981亩。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527元。
  2018年6月,市、县组织部把东风组确定为开展“沿边组织力提升助推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后,东风组以“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村庄就是一个连队,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边民就是一个哨兵”为突破口,实施建设一支基层组织保障;建设一个党员活动室;建设一个红色广场;建设一条红色道路;建设一个村史室;提升一寨人居环境;完善一套内业资料;发展壮大一个集体经济;开展一个“红旗飘飘”工程;建设一个寨牌标识的“十个一”“六边”工程,极大地提升了国门形象。
  组织强边  筑牢堡垒  助推乡村振兴
  东风组是一个以归侨、侨眷定居、发展的自然村。色树坝村党总支部围绕创建工作,在东风组成立党支部,选优配强党支部班子、带好队伍, 由边防警官担任支部副书记,开展军警地联创联建活动,以“党课联讲、活动联过、党员联管、边防联固”的模式,定期组织开展“三会一课”、民意收集、异常情况摸排、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防控等,形成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基层组织一起建、组织生活一起过、党员队伍一起育”的党建新格局。
  实施家家户户悬挂国旗,让国旗在村村寨寨飘扬的“红旗飘飘”工程。深入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党的声音进万家”主题实践活动,坚持“资源共享、和谐共促、形象共树”,充分应用党员活动室内的电教设备,定时播放时政新闻、爱国歌曲,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群众国家、国民、国门、国土、国防意识,感党恩、听党话、颂党情、跟党走。
  守土固边  有效管控  助推乡村振兴
  建立党员“边境安宁”责任区,组建了1支由20人组成的护边民兵护村队,开展“走边关”活动,组织党员对国境线划段管理,参加村组日常治安巡逻,维护治安秩序,做好重大节日、红白喜事期间的安全巡逻,形成一个边民就是一个“哨兵”,有效加强了边境管控,为村民营造了一个安全祥和的稳定环境。
  以“公推直选”的方式,成立乡村振兴理事会,选出11名理事会成员,研究制定《东风组乡村振兴理事会章程》,设立建房工程小组、产业发展小组、环境卫生小组、红白喜事小组、治安管理小组、纠纷调解小组、社会事务小组等7个小组。成立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采取讲1节政治理论知识+讲1节边境政策知识+习1项实用技能的“1+1+1”讲习模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史村情等内容;开展种植、养殖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培训,使广大农民群众掌握至少1至2门适用生产技术。强化“双带”培养,增强群众政治技能知识水平,形成一个村庄就是一个连队。
  组建“云岭先锋”党员志愿服务队,充分利用街天、节日节庆活动,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对外政策、禁毒防艾、边境防控等方面知识,引领广大群众身在边疆、心向党中央、心向总书记。组建业余文艺演出队,把一些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文艺节目送进农村,宣传传统美德、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开放活边   机遇共享  助推乡村振兴
  抓住出境通道优势,以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小组入股”的模式,建设边境农贸市场和大牲畜交易市场,以租赁经营型的方式,将大牲畜交易市场出租给承包商,村集体理财小组负责收取租金,组织群众投身到边民互市中,方便两国群众开展边民互市贸易,促进村集体资产增值、集体经济增收。
  同时,依托综合服务平台和手机APP等媒体资源,及时向边境群众推送法律法规、边境开放政策、服务信息等内容。
  富民兴边   产业增收   助推乡村振兴
  成立甘蔗产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抓实甘蔗地膜覆盖培训,提高贫困户技能水平。
  引导群众在房前屋后发展庭院经济。目前,东风组种植蔬菜16亩,泡核桃200亩,坚果145亩,魔芋12亩,高价值经济林木250棵。指导农户种植辣椒、萝卜、黄瓜、蚕豆和豌豆、无筋豆等蔬菜品种。在绿化、美化村庄庭院的同时,增加了群众收入。
  理事会与佤山蜂业有限公司合作发展中蜂养殖,采取“公司+合作社+理事会+农户”的方式,由公司对理事会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培训,回收群众养殖的蜂蜜。目前,已发展养殖户10户60箱,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政策惠边   夯实基础   助推乡村振兴
  夯实阵地建设,强化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切实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切实让群众感受党的温暖。实施兴边富民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东风组被确定为开展“沿边组织力提升助推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后,党支部和理事会主动打好“健康生活目的地”这张牌,采取会议提、入户访、驻点收的方式,开展找能人、找资源、找问题、找路子“四找”,即每家每户至少找出一位村内的能人、找出一项发展资源、找到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到一个发展的点子,形成人才清单、资源清单、问题清单、工作清单“四清”,准确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找出缺什么、找出需要什么,摸清人的资源、物的资源,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出“东风组乡村振兴计划”进行实施。
  开展对群众房屋的改造,更换树脂瓦23户3500平方米,农户外墙刮白600多平方米;新建围墙78米,围墙带帽500米,粉刷围墙面1800多平方米,喷墙漆2000平方米;散砌围墙30立方米。硬化群众入户道路1100平方米,铺设人行道16平方米;修建东风组环村栈道800米;建成了一个高2米的“东风组”石质标识。
  对农户庭院、柴火、猪圈等进行庭院治理改造,建成标准化卫生公厕1个,使农户庭院环境人畜分离更加整洁。打造鲜花盛开的村庄,安装铁艺栅栏80米,组织群众编制竹栅栏300余米,种植蔷薇2300余株,金凤花50余株;铺设草坪480余平方米,朱蕉20平方米,红花继木20平方米;种植蓝花楹150余株,三角梅580余株。按照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对农户门前责任区内的环境卫生、绿化和秩序实行全面包干。同时,划出环境卫生“党员责任区”,购买垃圾清运车1辆,垃圾桶50个,每个街子天的第二天组织群众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对垃圾进行集中清运。东风组真正成为了中缅国门上“村美、民富、人欢乐”的美丽侨乡。
  和谐稳边   梦想同圆   助推乡村振兴
  在东风组活动广场设置创先争优和“党建活动一体化”文化长廊,用于介绍村情、党务、政务,村规民约、移风易俗、善行义举、党员公示等,建成了高4.5米、宽6米,书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红色党旗主题雕塑;雕塑旁的六根立柱上制作了“为党旗增辉、让人民满意”“党员发挥先进性、支部增强凝聚力”等党建标语。文化墙上绘制了“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村庄就是一个连队,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边民就是一个哨兵”“守土固边”主题画。
  在组内主道路两边墙上绘制党的建设、乡村振兴、移风易俗、脱贫攻坚、邻里和睦、二十四孝等内容, 倡导不搞封建迷信,不参加邪教组织,不要打架斗殴,不得酗酒闹事,不得聚众赌博,不得走私、贩毒。办红白喜不能铺张浪费,喜事新办,丧事从俭,破除陈规旧俗,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大操大办。
  在河外中学门口到河外卫生院的二级公路两侧建起一条红色道路,安装了100盏路灯,灯杆上增加了200面国旗元素,制作安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固定展板,营造出红色氛围。
  结合东风组归侨、侨眷、定居、发展历程,建设了一个集“陈列、教育、文化”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村史室。从历史沿革、基本村情、基础设施改善、产业发展、脱贫攻坚、边境维稳、历史记忆、美丽侨乡建设等板块进行布置,形象直观的方式, 展现了进入新时代的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无论在哪里,无论走多远,平安幸福永远是家乡亲人的最大牵挂,提醒教育村民记住历史感党恩, 永远跟党走,展现共享机遇新作为, 画出最大同心圆。

返回
2025年07月21日  第8091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边境侨乡展新颜

——孟定镇色树坝村东风组党建助推乡村振兴

刊发时间:2018-10-22 A1版  作者:陈灿华 张伟锋 【字体:大 中 小】

   国门,是国家的门面,展示国家的形象,代表民族的尊严。
  地处滇西南中缅国门的色树坝村东风组与缅甸山水相连,边境线长4.5公里;南班二级公路穿境而过,有农户57户261人,归侨侨眷34户153人,16岁—60岁劳动力100人,长期在外打工25人,带头能人21人;设1个党支部,有党员1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8户31人,其中2014年脱贫2户8人,2015年脱贫1户4人,2017年脱贫5户19人。有耕地541亩,林地981亩。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527元。
  2018年6月,市、县组织部把东风组确定为开展“沿边组织力提升助推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后,东风组以“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村庄就是一个连队,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边民就是一个哨兵”为突破口,实施建设一支基层组织保障;建设一个党员活动室;建设一个红色广场;建设一条红色道路;建设一个村史室;提升一寨人居环境;完善一套内业资料;发展壮大一个集体经济;开展一个“红旗飘飘”工程;建设一个寨牌标识的“十个一”“六边”工程,极大地提升了国门形象。
  组织强边  筑牢堡垒  助推乡村振兴
  东风组是一个以归侨、侨眷定居、发展的自然村。色树坝村党总支部围绕创建工作,在东风组成立党支部,选优配强党支部班子、带好队伍, 由边防警官担任支部副书记,开展军警地联创联建活动,以“党课联讲、活动联过、党员联管、边防联固”的模式,定期组织开展“三会一课”、民意收集、异常情况摸排、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防控等,形成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基层组织一起建、组织生活一起过、党员队伍一起育”的党建新格局。
  实施家家户户悬挂国旗,让国旗在村村寨寨飘扬的“红旗飘飘”工程。深入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党的声音进万家”主题实践活动,坚持“资源共享、和谐共促、形象共树”,充分应用党员活动室内的电教设备,定时播放时政新闻、爱国歌曲,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群众国家、国民、国门、国土、国防意识,感党恩、听党话、颂党情、跟党走。
  守土固边  有效管控  助推乡村振兴
  建立党员“边境安宁”责任区,组建了1支由20人组成的护边民兵护村队,开展“走边关”活动,组织党员对国境线划段管理,参加村组日常治安巡逻,维护治安秩序,做好重大节日、红白喜事期间的安全巡逻,形成一个边民就是一个“哨兵”,有效加强了边境管控,为村民营造了一个安全祥和的稳定环境。
  以“公推直选”的方式,成立乡村振兴理事会,选出11名理事会成员,研究制定《东风组乡村振兴理事会章程》,设立建房工程小组、产业发展小组、环境卫生小组、红白喜事小组、治安管理小组、纠纷调解小组、社会事务小组等7个小组。成立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采取讲1节政治理论知识+讲1节边境政策知识+习1项实用技能的“1+1+1”讲习模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史村情等内容;开展种植、养殖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培训,使广大农民群众掌握至少1至2门适用生产技术。强化“双带”培养,增强群众政治技能知识水平,形成一个村庄就是一个连队。
  组建“云岭先锋”党员志愿服务队,充分利用街天、节日节庆活动,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对外政策、禁毒防艾、边境防控等方面知识,引领广大群众身在边疆、心向党中央、心向总书记。组建业余文艺演出队,把一些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文艺节目送进农村,宣传传统美德、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开放活边   机遇共享  助推乡村振兴
  抓住出境通道优势,以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小组入股”的模式,建设边境农贸市场和大牲畜交易市场,以租赁经营型的方式,将大牲畜交易市场出租给承包商,村集体理财小组负责收取租金,组织群众投身到边民互市中,方便两国群众开展边民互市贸易,促进村集体资产增值、集体经济增收。
  同时,依托综合服务平台和手机APP等媒体资源,及时向边境群众推送法律法规、边境开放政策、服务信息等内容。
  富民兴边   产业增收   助推乡村振兴
  成立甘蔗产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抓实甘蔗地膜覆盖培训,提高贫困户技能水平。
  引导群众在房前屋后发展庭院经济。目前,东风组种植蔬菜16亩,泡核桃200亩,坚果145亩,魔芋12亩,高价值经济林木250棵。指导农户种植辣椒、萝卜、黄瓜、蚕豆和豌豆、无筋豆等蔬菜品种。在绿化、美化村庄庭院的同时,增加了群众收入。
  理事会与佤山蜂业有限公司合作发展中蜂养殖,采取“公司+合作社+理事会+农户”的方式,由公司对理事会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培训,回收群众养殖的蜂蜜。目前,已发展养殖户10户60箱,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政策惠边   夯实基础   助推乡村振兴
  夯实阵地建设,强化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切实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切实让群众感受党的温暖。实施兴边富民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东风组被确定为开展“沿边组织力提升助推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后,党支部和理事会主动打好“健康生活目的地”这张牌,采取会议提、入户访、驻点收的方式,开展找能人、找资源、找问题、找路子“四找”,即每家每户至少找出一位村内的能人、找出一项发展资源、找到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到一个发展的点子,形成人才清单、资源清单、问题清单、工作清单“四清”,准确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找出缺什么、找出需要什么,摸清人的资源、物的资源,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出“东风组乡村振兴计划”进行实施。
  开展对群众房屋的改造,更换树脂瓦23户3500平方米,农户外墙刮白600多平方米;新建围墙78米,围墙带帽500米,粉刷围墙面1800多平方米,喷墙漆2000平方米;散砌围墙30立方米。硬化群众入户道路1100平方米,铺设人行道16平方米;修建东风组环村栈道800米;建成了一个高2米的“东风组”石质标识。
  对农户庭院、柴火、猪圈等进行庭院治理改造,建成标准化卫生公厕1个,使农户庭院环境人畜分离更加整洁。打造鲜花盛开的村庄,安装铁艺栅栏80米,组织群众编制竹栅栏300余米,种植蔷薇2300余株,金凤花50余株;铺设草坪480余平方米,朱蕉20平方米,红花继木20平方米;种植蓝花楹150余株,三角梅580余株。按照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对农户门前责任区内的环境卫生、绿化和秩序实行全面包干。同时,划出环境卫生“党员责任区”,购买垃圾清运车1辆,垃圾桶50个,每个街子天的第二天组织群众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对垃圾进行集中清运。东风组真正成为了中缅国门上“村美、民富、人欢乐”的美丽侨乡。
  和谐稳边   梦想同圆   助推乡村振兴
  在东风组活动广场设置创先争优和“党建活动一体化”文化长廊,用于介绍村情、党务、政务,村规民约、移风易俗、善行义举、党员公示等,建成了高4.5米、宽6米,书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红色党旗主题雕塑;雕塑旁的六根立柱上制作了“为党旗增辉、让人民满意”“党员发挥先进性、支部增强凝聚力”等党建标语。文化墙上绘制了“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村庄就是一个连队,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边民就是一个哨兵”“守土固边”主题画。
  在组内主道路两边墙上绘制党的建设、乡村振兴、移风易俗、脱贫攻坚、邻里和睦、二十四孝等内容, 倡导不搞封建迷信,不参加邪教组织,不要打架斗殴,不得酗酒闹事,不得聚众赌博,不得走私、贩毒。办红白喜不能铺张浪费,喜事新办,丧事从俭,破除陈规旧俗,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大操大办。
  在河外中学门口到河外卫生院的二级公路两侧建起一条红色道路,安装了100盏路灯,灯杆上增加了200面国旗元素,制作安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固定展板,营造出红色氛围。
  结合东风组归侨、侨眷、定居、发展历程,建设了一个集“陈列、教育、文化”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村史室。从历史沿革、基本村情、基础设施改善、产业发展、脱贫攻坚、边境维稳、历史记忆、美丽侨乡建设等板块进行布置,形象直观的方式, 展现了进入新时代的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无论在哪里,无论走多远,平安幸福永远是家乡亲人的最大牵挂,提醒教育村民记住历史感党恩, 永远跟党走,展现共享机遇新作为, 画出最大同心圆。